北京最有书卷味的古建——孔庙和国子监

雍和宫的对面有一条历史文化名街——成贤街,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就在这条街里。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始建于元代,按照“左庙右学”的古制建设,分别作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具有丰富的历史和人文内涵。

北京孔庙是元明清三朝皇帝祭祀孔子的地方,到清代时,祭祀孔子升为大祀。孔庙的核心是大成殿,是孔庙中最高的建筑,也是我国的三大古殿之一。大成殿三个字可是雍正皇帝的御笔呦。

北京最有书卷味的古建——孔庙和国子监

张旭/摄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掌管国学政令的机关,如同现今北大清华与教育部的集合体。

国子监的大门和柱子都是黑色的。按照我国五行学说,黑色属水,水为财,在国子监则为人材之材,寓意着聚集全国最有才能的人。通过太学门,一座大型琉璃牌坊映入眼帘,据说这是全国唯一专门为教育而设立的牌坊,是我国古代崇文重教的象征。

北京最有书卷味的古建——孔庙和国子监

张旭/摄

据导游介绍,整个牌坊的形制是三间四柱七楼庑殿顶式琉璃牌坊,上覆黄色琉璃瓦,架以绿色琉璃斗拱,精致华美,是北京唯一不属于寺院的琉璃牌坊。

穿越牌坊也是有讲究的,牌坊中间的门洞古时只有皇帝和状元及第时才可以走,十分尊贵。门洞正下方石头上有一丝紫色,为紫气东来之意。在您通过中间的门洞时,一定要沾沾状元气,千万不要踩那块带有紫色的石头,而要大步的跨过去或跳过去,为来年在事业或者学业上摘个好彩头。

周代“天子之学曰辟雍”,所以国子监的中心建筑也叫辟雍。从乾隆皇帝开始,每逢新帝都要来此讲学,显示国家对教育和人才的重视。辟雍四面环水,寓意人才环绕不外流。辟雍之后是状元桥,通过桥就是孔子像,像前挂满了人们祈福的牌子。孔子像后身是彝伦堂,古时藏书处。

北京最有书卷味的古建——孔庙和国子监

张旭/摄

国子监与中医药的渊源还得从彝伦堂说起。历届科举考试的状元、榜眼、探花,每次祭拜孔子后,都要到彝伦堂拜谢“恩师”。2012年,国医大师金世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内科学专家王永炎效仿古制,在彝伦堂联合收徒。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的9名学生齐声诵读《论语》《礼记》等篇章,“向恩师呈束修六礼,呈夏楚两物,呈敬师礼茶,行三拜九叩礼”。

为什么中医药领域的大师要在国子监举行拜师仪式呢?不仅仅是因为彝伦堂有最高等级的拜师传统,同时也是由于国子监在历史上与中医也有很深的关联。宋朝崇宁时期,太医局规划到国子监,“仿太学立法”,第一次将医学纳入到国家官学系统中,极大提升了医学的地位。并且两宋时期,上至皇帝下至士大夫皆崇尚医学,医学在宋朝得到空前繁荣。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范仲淹有句耳熟能详的名句:“不为良相,愿为良医”,便是从一个侧面说明医道与儒道最为贴近。

北京最有书卷味的古建——孔庙和国子监

张旭/摄

旅行小贴士 开放时间:8:30-17:00(16:30停止售票) 票价:成人30元/人 推荐交通:由五道营口步行即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