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最後一計:走為上

《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走為上計出自兵法三十六計中的最後一計。意思是指在敵我雙方力量懸殊的不利形勢下,採取有目的、有計劃的主動撤離,避開強敵,另尋戰機,以退為進而取勝的謀略。

三十六計最後一計:走為上

這說明走的意思不是消極逃跑,而是由主動的運動轉移去調動、牽制直至戰勝敵手。《誠齋易傳》中說:善戰者不必進,以退為進,亦進也。紅軍長征、千里躍進大別山、經略東北都是近代“走”計運用的經典。長征初期,紅軍進發的目的地並非陝北,倒是西路軍一直有穿越寧夏馬家軍封鎖線,開闢新疆與前蘇聯交通線的意圖。紅軍之所以沒有當石達開,就在於沒有固守教條,看似漫無目的、忽東忽西,實則和國民黨軍兜圈子,利用船小好調頭,在靈巧機動中甩開敵人。

三十六計最後一計:走為上

選擇陝北看似偶然,說是去和劉志丹匯合、北上抗日,實則避開國民黨頑固勢力,打開了生門。而西北方位,正是奇門遁甲八門裡的“開”門。開門,表示萬物開始之意,為大吉大利之門,中國歷史上大多數開國者都從西北方位開創基業的。紅軍後來的發展也證實了出走西北的正確。面臨絕境,不能束手待斃,當然是要走為上,然而怎麼走、走到哪,就需要我們好好思量了。

三十六計最後一計:走為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