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然和他的作家朋友們

浩然是誰?對於當下的80後、90後、00後年輕讀者,這個名字十分陌生。但是你若問60後尤其是50後,他們的反應很可能大為不同。他們會跟你說:“浩然是一個曾經在中國文壇上響噹噹,在讀者中家喻戶曉的作家!”

浩然(1932-2008),原名梁金廣,當代著名作家,曾出版著作80餘種。其作品曾在廣播電臺連播,並被改編繪製成連環畫出版發行。他的作品記錄了中國農村的歷史風貌,塑造了一系列富有鄉土氣息、時代特徵及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影響和感染了眾多讀者。尤其是其《豔陽天》《金光大道》出版後,幾乎家喻戶曉。

本文編者從浩然的兒子梁秋川所作《父親浩然和他的朋友們》一書中節選了些許浩然與作家好友交往的舊事,以求幫助當今的讀者朋友們瞭解其人、其事。

給莊戶人編故事的秀才——趙樹理

1949年,17歲的父親喜好起文學,讀到的第一個短篇小說就是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

父親一邊做著文學夢,一邊自覺地學習以趙樹理為“創始人”和主帥的山藥蛋派的經驗。其中家喻戶曉的《三里灣》、鮮為人知的《賣雞》、轟動一時又遭不公正貶謫的《結婚》,都曾是父親學寫入門的範文。

浩然和他的作家朋友們

浩然與趙樹理的文字往來

1956年9月,父親從保定的《河北日報》調到北京的《俄文友好報》,年底時,他第一次跨出河北省界,到山西去採訪。採訪完畢返回北京的路上,父親在山西太谷搭上一輛沒有篷頂、沒有蓋兒的公共汽車,在那黃如濃霧的煙塵中行駛了差不多一天,才到達長治地區所在地潞安縣。

在路上,同車的一個白鬍子農民老漢對父親說:“前邊不遠就到了趙樹理的老家。”父親故意好奇地問他:“趙樹理是什麼人呀?”老漢很自豪地回答:“呀,那是給俺們莊戶人編寫故事的秀才!”

聽到從老農民嘴裡發出的這樣讚美誇耀的聲音,父親心發熱、眼發潮,暗想:到了將來的什麼時候,冀東的老鄉們能否知道有一個名叫浩然的人也是給他們寫故事的呢?得到農民這樣的理解和承認,那將是自己人生奮鬥的成功,是美夢成真!

1961年9月26日下午,父親拜訪了趙樹理,這位老作家樸實、厚道又可親,給父親留下了極其美好的印象。那時候,趙樹理被定為寫“中間人物”毒草的代表,在與他的閒談中,父親講起那年在他家鄉的旅途中,那位老農民為他流露出的自豪感。

趙樹理聽了後沉默片刻,自言自語似的說:“我的作品,那些坐在洋樓上的人說東道西頂個屁用!農民說話才算數。我聽他們的!”這句話和他說這句話時的神態,印在了父親的腦子裡,父親也一直以這句話作為衡量自己作品成功與否的標準。

父親永遠的遺憾——周立波

周立波,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曾寫作出版過《暴風驟雨》《山鄉鉅變》等著名篇章,他的小說清新秀麗,別具一格,擅長描寫農村中的生活,鄉土氣息濃郁,為廣大讀者所喜愛。

在父親從文的旅途中,不僅與周立波相識,有過交往,而且在學習寫作時,就把周立波當作不曾謀面的老師,而且是被父親始終崇敬的真正作家。

浩然和他的作家朋友們

浩然

在此後的一段日子裡,父親又多次到周立波家。

在《紅旗》的那段日子裡,父親親自組稿和編髮了周立波的《李大貴觀禮》和《在一個星期天裡》。是否還組稿編髮了其他文章,因沒有資料佐證,就不得而知了。

自從父親1964年調離《紅旗》雜誌社後,就一直沒有見到過周立波,直到1977年他們一起參加外事活動。這是父親與周立波的最後一次會面。

1979年9月25日,周立波因病在北京逝世。在周立波因病住院時,父親得知消息後,卻因為自己當時處境艱難等原因沒能前去看望,留下了永遠的遺憾。

最可愛的人——魏巍

說起魏巍來,凡是看過《誰是最可愛的人》那篇著名通訊的,沒有不知道他的大名的;凡是知道魏巍的,又有多少人不知道那篇著名的通訊呢?

魏巍比父親整整大一輪,出生在1920年,也是屬猴的,河南鄭州人,童年時曾在一所免費的平民小學讀過幾年書。1937年抗戰爆發後,魏巍便來到山西前線,加入到八路軍中參加了革命,他曾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畢業後赴晉察冀邊區,此後一直在部隊做宣傳工作。

浩然和他的作家朋友們

1973 年 8 月壩上草原浩然與魏巍、李學鰲、楊嘯等

1974年11月22日,父親從雜事中暫時脫身,來到密雲水庫管理處,開始了《金光大道》第三部的創作。因種種事務的干擾,三次來到密雲水庫,三次被雜事幹擾而被迫中斷,創作幾乎無法正常進行,一晃的工夫一年就要過去了,這讓父親十分苦惱。魏巍得知這個情況後,伸出了援助之手,為父親在軍隊裡聯繫好一個藏身寫作之處。

父親與魏巍一直保持著聯繫,除在一些活動中碰面外,還經常通過信件和電話保持著聯繫。

2008年2月20日父親因病在北京逝世,魏巍聞知消息後,除了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的告別儀式上,與夫人劉秋華敬獻了花圈外,還以本人暨中國解放區文學研究會的名義,給親屬發來唁函。

神交四十年——柳青

父親與柳青相識,見過面,通過信。父親對柳青始終懷著敬重之心。這種敬重,從父親開始知道柳青這個作家,開始閱讀他的作品時就有了。

一部《種穀記》,被父親包上書皮,從通州帶到保定,又從保定帶到北京,始終珍藏著。而柳青的《創業史》,更是父親喜愛的作品。

浩然和他的作家朋友們

1996年,浩然與柳青之女於西安

1963年4月13日下午,父親來到北京新僑飯店,專程拜訪從陝西來京辦事的柳青,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父親見到敬重的老作家,心裡自然十分高興,而柳青樸實憨厚的外貌,平易近人的談吐,一下子拉近了兩個人的距離,談話在十分暢快的氛圍中進行。儘管會面的時間很短,無法進行深入的交談,但是分別後,父親仍時時掛念著柳青,關注著他的有關信息和動向。

父親與柳青的交往是長遠的,從現有記載的1953年第一次閱讀《種穀記》,一直到柳青逝世後的1996年主動尋找他的後人,神交長達四十餘年。

父親與柳青的交往又是短暫的,他們一生中只見過三次面,充其量僅有一個下午,一個上午,外加一個晚上,每次都因時間短暫或要談的話題太多而無法深談,最後還因政治上的原因,沒有跟他見到最後一面,送他最後一程。這在父親來說,也應當算是人生中的一件憾事吧?

浩然和他的作家朋友們

新書推薦

《父親浩然和他的朋友們》

紀念浩然逝世十週年

書籍推薦

《曾經的豔陽天:我的父親浩然》

浩然和他的作家朋友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