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石嶺禪寺——"做社戲,鬧春社"

"做社戲,鬧春社”

從嘉慶年間起至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年間,是石嶺禪寺的“黃金年代”。

拯救石嶺禪寺——

那時,石嶺禪寺是一個頗有權威的集會“領袖”。廟內每逢農曆二月初三起,會有十多天的廟會,香客們從四面八方趕來,做春戲、鬧春社,香菸繚繞,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重要的民間活動,如神賽會等,都由石嶺禪寺開始啟動,人們從這裡出發,遊遍整個店口13個社,20個村。每個村都會表演自己的節目,大家載歌載舞,敲鑼打鼓,好不熱鬧。

廟內有大雄寶殿,供奉著許多神像,還有百子堂,則是供奉專供人們求子的佛像。大點對面就是做社戲的戲臺。戲臺前是天井,兩側各有供人看戲的廂房。天井的左右有兩口水井,大殿左邊是泰山殿,殿內有樟木雕刻的三尊菩薩,人稱泰山菩薩,南鬥、北斗菩薩。殿邊是馬明王神像(專為百姓取吉祥名的神像),大殿右邊是四間齋房,有主持和尚招待四方香客歇腳和用茶吃飯的場所。

拯救石嶺禪寺——

鼎盛時期,石嶺禪寺裡住著十多個和尚,他們每天唸誦佛經,為老百姓取吉祥名。

做社戲、鬧春社、舉辦神賽會…...石嶺禪寺風光無限的日子一直延續到現代,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作為封建王朝的石嶺禪寺變得風雨飄搖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