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这位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还不知有这么多甲骨文流离在外

1998年,钱锺书逝世,学界的称谓从“南饶北钱”换成了“南饶北季”。

2009年,季羡林逝世,自此学界只剩下生于广东潮安的“南饶”——饶宗颐。

2018年2月6日凌晨,这位研究领域囊括上古史、甲骨学、简帛学、经学、礼乐学、宗教学等13个门类,出版著作60余部,著述3000万言,通晓英文、法文、日文、德文、梵文、楔形文字等6国语言,精通琴艺书画、诗词散文、经史子集、楚汉简帛的“南饶”逝世,享年101岁。

没有这位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还不知有这么多甲骨文流离在外

饶宗颐先生

这位钱钟书称赞的“旷世奇才”、国学大师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在学界外的名气,相比钱钟书与季羡林是寂寞的。

腾讯新闻旗下的《大师》访谈录,宣传语为“是谁在改变我们的世界?告诉您一位不为人知的大师”。它将“不为人知”和“大师”这两个词摆在一块儿,这多少令人唏嘘,这样的时代多少出了点问题。

没有这位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还不知有这么多甲骨文流离在外

好的时代,大师不会默默无闻。那些伟大的物质与精神必会光芒万丈,即使一直深埋于地下。

如同饶宗颐研究的甲骨文一样,如今的科技与考古必将使它们重现人间。

甲骨文自1898年被古董商、金石学家、学者王懿荣识别发现后,许多金石学家、古董商人、外国人便开始大量非科学地发掘、搜购。据统计,从1889年到1928年,私人挖掘出土的甲骨就达100000片以上。

没有这位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还不知有这么多甲骨文流离在外

甲骨文

学者胡厚宣统计,共计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陆收藏97600多片,而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国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占了出土甲骨总数的1/6。

1954年,饶宗颐赴日讲授甲骨文时,在京都大学看到了数千片未受重视的甲骨文,震撼之余,研究也一发不可收。

1959年,《殷代贞卜人物通考》这部以贞人为纲、以卜事为纬的著作,一出版便在学术界引起轰动,它在甲骨学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饶宗颐更在1962年凭此书获得有“汉学界诺贝尔奖的美誉”的汉学儒莲奖。

没有这位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还不知有这么多甲骨文流离在外

70年代,饶宗颐将在日本、欧美游历时见到的甲骨研究、编纂成《欧美亚所见甲骨录存》出版,收录了欧洲的大英博物院、剑桥大学图书馆等4家,美洲的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安大黎奥博物馆、明义士等5家,亚洲的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日本东洋文库等6家机构里珍藏的甲骨,才终于失散故土的甲骨文们有了个交代。

汉字是小学,是中华文明的根。甲骨文则是迄今所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是汉字之源,更如喜马拉雅FM《赳赳说字》主讲人、前《新周刊》总主笔胡赳赳所言,汉字是生命意识的灌注,亦是全息式的投影。每个字都有自己的智慧,每个字中都有乾坤。

没有这位季羡林“心目中的大师”,还不知有这么多甲骨文流离在外

饶先生笃信,21世纪将是中国“文艺复兴”的年代。复兴是指曾有过辉煌,如今再次兴旺。而甲骨文、考古发现就是这些古老的辉煌。

“考古研究地下东西,(这)一百年来挖的东西特别多”,饶宗颐曾说,“一百年前的人没有我们这种机会”。

如今我们有了机会,便更不应该辜负这些“地下的宝物和考古学家的恩惠”,更不应忘记像饶宗颐这样的旷世大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