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國際石油公司做的“面子工程”

这些年国际石油公司做的“面子工程”

隨著全球能源結構向低碳化、清潔化轉型,國際石油公司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受損。投資者正在力圖消減能源轉型造成的風險,因此不惜改變他們的投資模式。(Petroleum Intelligence Weekly,2018年5月)

去年,全球規模最大的主權財富基金——挪威主權財富基金計劃拋售其持有的石油和天然氣股票,在行業內引發了廣泛擔憂。

近期一次針對總計管理著13萬億英鎊資本的英國基金經理的調查顯示,不同於石油行業堅稱還有數十年的繁榮時期的觀點,他們擔心風險將繼續攀升,29%的受訪者表示他們已經不再投資國際石油公司了;89%的人表示國際石油公司的估值會受到能源轉型的影響,包括聲譽風險,氣候變化相關的訴訟損失和削減化石燃料使用的監管風險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認為聲譽風險已經顯現,79%認為這會在兩年之內影響國際石油公司的估值。

國際石油公司近年來紛紛高調佈局新能源產業。從結果來看,石油公司通過併購和自主研發已穩居行業領軍位置,但是相較於其巨大體量,投入只算是九牛一毛。新能源更像是國際能源巨頭的為了吸引投資者,平復社會輿論和應對政府監管的“面子工程”。

新能源如何撬動資本?

影響國際石油公司轉型進入新能源領域的因素之一是收益率偏低。石油和天然氣項目的回報率高於新能源,而且僅油價走高更擴大了這一差距。但這兩項投資面臨迥異的的風險狀況,石油和天然氣項目面臨持續數十年的高度不確定的商品價格;而太陽能和風能項目不需要購買燃料,而且根據長期供應合同來銷售其產出的電力,保證了可觀的經濟性。

據報道,由於收益率差異引發了挪威國家石油公司(Statiol)內部的決策分歧,是否放棄目前能產生20%內部回報率的石油項目,而去投資收益率只有9%的可再生能源項目?但是那些石油項目的內部收益率預期頗具風險,可再生項目則更具前瞻性。

“我們認為可再生能源,特別是太陽能光伏,是一種日益商品化的資產類別,有點類似於房地產,”一家大型保險公司的投資主管說,“這意味著長期的保障性合理的投資性回報。”

这些年国际石油公司做的“面子工程”

國際石油公司紛紛佈局新能源

其實,國際石油巨頭早已開始向綜合能源公司轉型,憑藉雄厚的資本,他們可以準確迅速地入侵新能源領域並佔據主導位置。

这些年国际石油公司做的“面子工程”

新能源類型

今年1月份,殼牌宣佈投資2.17億美元,收購美國太陽能公司Silicon Ranch43.83%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這是殼牌闊別太陽能產業12年後的首次迴歸。殼牌在2016年成立了新能源事業部,主要致力於可再生能源和低碳能源投資,隨後展開了建設電動車充電站、氫燃料車加氫站、投資太陽能、風電等一系列行動。殼牌公司提出每年新能源研發預算達2億美元,佔到殼牌每年研發預算的五分之一。

殼牌CEO範伯登今年初宣佈,殼牌將在2020年以前,每年向清潔能源領域投資10億至20億美元。他指出,“殼牌不僅僅是一家純粹的油氣勘探開採公司,我們還要展現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盈利能力”。

BP也在高調回歸可再生能源行業。2017年12月15日,BP宣佈將斥資2億美元買入歐洲最大的太陽能開發公司Lightsource公司43%股權。BP集團首席執行官戴德立表示,今後每年將向低碳技術投資5億美元,“我們研究了能源世界的變革、制定了我們的低碳目標,並展示了我們將如何全力推進能源轉型”。

BP發佈的世界能源展望分析認為,到203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總量的三分之一將由太陽能貢獻,可見其對太陽能產業前景的樂觀看法。今年4月,BP宣佈與特斯拉公司合作,在美國建設首個風力發電電能存儲系統。BP將在位於美國南達科他州的Titan 1號風力發電廠安裝特斯拉電池,這也代表著BP進軍美國本土風電能源業務。

2017年12月20日,道達爾宣佈以2.85億美元價格收購阿根廷一家名為EREN RE的可再生能源公司23%的股權。EREN RE主要從事太陽能和風電業務。此次股權收購不僅擴大了道達爾的太陽能業務,還使公司得以涉足風電領域。實際上,道達爾在2011年以14億美元收購太陽能公司SunPower的股份,是到目前為止石油公司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最大的一筆收購。

道達爾2016年作出計劃,每年將投資5億美元用於發展可替代能源,到2035年將其新能源市場份額增加到15%至20%。目前,道達爾已成為世界第三大太陽能運營商,其裝機總容量超過6000兆瓦,在中國的四川、內蒙古也擁有太陽能項目。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在2017年10月斥資2500萬美元,收購了巴西的太陽能項目;當月其建設的全球第一個海上浮式風電場投入運行。Statoil宣佈,未來7年內將投資2億美元用於發展可再生能源,還專門創立了一隻規模可觀的可再生能源領域風投基金。

这些年国际石油公司做的“面子工程”

全球首個商業化海上浮式風電場

意大利石油巨頭埃尼公司也已在全球多個國家開展太陽能項目,並計劃2020年之前在可再生能源領域投資5.5億歐元。

埃克森美孚致力研發突破性的清潔能源技術和先進生物燃料,例如碳捕獲與埋存技術、藻類生產生物燃料等,埃克森美孚每年對新能源投入的研究資金高達10億美元。

雪佛龍是世界上最大的地熱生產商。憑藉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爪哇島的地熱生產項目,雪佛龍公司目前是全球地熱開發領域的領先者。

能源轉型會衝擊石油行業?

石油行業不需要對能源轉型如臨大敵,可再生能源近年來的發展,並沒有讓全球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費量降低。2017年全球石油和天然氣的消費量反而出現了加速上漲,且在世界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例有所提高。大部分能源機構都預測,未來十年石油和天然氣消費量甚至還將繼續增長。

《巴黎協定》於2016年11月4日正式生效,隨即由中石油、殼牌、道達爾、BP、沙特阿美、挪威國家石油公司、埃尼、雷普索爾、墨西哥國家石油公司和印度信實工業共10家大石油公司組成的油氣行業氣候倡議組織(簡稱OGCI)宣佈成立清潔能源發展基金,計劃在未來10年內每年投資1億美元開發捕集和儲存溫室氣體技術,並努力提高能源效率。

10年10億美元與10大石油公司2017年總規模超過900億美元的資本支出相比微不足道。彭博財經數據顯示,過去15年間,大型國際油氣公司收購清潔能源業務的總投資已達62億美元,在他們鉅額的資本支出中比例微乎其微。

屈指可數的項目和有限的投資似乎可以說明,國家石油公司是否受到了能源轉型的衝擊呢?

好像是“新能源”大喊了一聲:“我是未來!”石油公司低下頭看看這個小不點兒,聳聳肩說:“好吧,那你跟我混吧。”

这些年国际石油公司做的“面子工程”

這意味著石油巨頭們對新能源的投資,並不是迫於對石油行業衰退的預期,而是順應各國政府對氣候及環境治理的要求,平息社會輿論,同時在投資者面前重塑形象,增強投資者對其可持續增長的信心。石油公司由高汙染、高能耗向低碳化、清潔化轉型是減少其經營風險,獲得政府支持和投資者青睞的必由之路。

这些年国际石油公司做的“面子工程”

應該沒有哪個投資者不去分析國際油價的走勢,而是根據國際石油公司是否向新能源轉型來確定其投資策略的,那必定是南轅北轍了。

这些年国际石油公司做的“面子工程”

聯繫方式:010-64523400

校對:王琳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