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对比 气候变化了然

有人说,如今气候真的是变暖了。于是有人反驳,今年过了清明还穿上了棉衣、羽绒服,这可是多年来少见啊!尽管反驳属实,但若论气候变化,须将其放在一个较长时段和较大范围来比较,而不能用一时一地的特例来说事。

笔者现70多岁,拿我小时候与现在比,有无数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身边事例证明:气候确实变暖了,雨雪确实变少了。

先说冷暖。倒退回几十年,无论城乡哪有不穿棉鞋就能过冬的?无论老少冬天都得穿棉鞋,农村老人还有不少要穿棉袜呢。就在上世纪80年代,笔者当售货员的老伴冬天站柜台还要穿部队发的大头鞋呢,如今哪里找这么夸张的?现在人们无论年老年少,在家或外出,皮鞋或布鞋,几乎都是一双单鞋便可过冬。

再说冬天骑自行车上街,几十年前都要戴棉手套或皮手套,否则真冻的手指头尖儿疼。哪像现在一付线手套便可过冬。此外,那时冬天雪多,一场雪还未化完又下一场。路边树下积雪常常堆放整个冬季。人们外出多戴棉帽,且将两边放下盖严双耳。大街上说话的人们嘴里常喷出股股白气。民俗说腊七腊八腊个大疙瘩,是我小时睡在不生火屋里亲眼所见,半碗水冻实实着着一个大疙瘩。现在不要说睡人的屋,就算无暖气的闲屋,碗里水也难冻冰。过去农村把整个冬天用的大白菜放在不住人的闲屋也不伤热。买块肉挂到阴面墙上或用盆扣到闲屋里,就等于天然冰箱。现在就算放在外面几天后就会变质。

随气候变化一些多年的农谚也不灵了。如冀中一带种冬小麦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现在秋分种麦怕是当年会出葶,霜降后才种。还有过去隆冬时节地冻起码一尺来厚,曾有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吃不饱的几人用锛镐挖坟坑一天也挖不过冻土层。现在农村土地冬天基本上不冻。

再说雨雪变少。笔者记得小时候一到雨季经常有连雨天,直下得房子漏、路泥泞、做饭无干柴。而且大雨天多,老人形容如同“筲倒”。时常大雨过后,农民去看地要淌几段水或地里陷的下不去脚。每到汛期,越怕下越下,俗话说,老天爷一眨没眼就是雨。雨多地下水位就浅,往往地里挖下几尺就可见水。

说到雪,几十年前哪年没有几场大雪啊!常常是早晨刚起床,隔窗户玻璃望外一看,嗬!一片白,好大雪呀!无论城乡,路边积雪几乎一冬常见。哪像现在人们望眼欲穿盼不来一场雪。今年若不是最后那场雪,差点儿就要创一冬无雪的记录了。

总之,同几十年前比,气候明显变暖了,雨雪明显变少了,这是不争的事实。至于这些变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还有待科研和继续观察。但对已知的原因和影响以及需要采取的措施,应引起人类社会的共同重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