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手機生於風口、敗於產品

互聯網手機生於風口、敗於產品

與蘋果等頂尖廠商相比,當前國內主流的智能手機廠商所表現出的落後並不僅僅只是在同質化上,更多的還是在於核心的競爭力,而隨著國內手機市場的不斷成熟, 增長紅利逐漸消退之後,手機市場的競爭焦點必將重新迴歸到產品本身。

曾幾何時,互聯網手機突然崛起讓整個手機圈都為之一震,曾經的中華酷聯應聲而倒,而隨後,小米銷量的突然下滑,以及大可樂、小辣椒等一大批互聯網手機的沒落更是讓這個行業開始逐漸從神壇跌落。而說起互聯網手機,小米稱得上是行業的鼻祖,有他所開創的全新互聯網的模式——低價、高性價比、無品牌溢價也被後來的無數追隨者所效仿。在2015年,小米達到了他一的一個巔峰,市場份額高達15%,全年智能手機的銷量達到了近7000萬臺,牢牢佔據著國內智能手機市場第一的位置。

互聯網手機生於風口、敗於產品

就在互聯網模式風起雲湧的大背景之下,當時各大傳統企業也紛紛開始成立互聯網子品牌佈局線上市場,中興在2012年的10月底推出努比亞品牌,2013年低達到了一個頂點,此後金立推出IUNI,華為推出榮耀,劉作虎推出一加,聯想推出ZUK,除了這些傳統手機廠商,錘子、大可樂、小辣椒等也開始受到小米的啟發,紛紛創立了自己的品牌。但是好景不長,這種依靠線上營銷、電商渠道的病毒式裂變模式,在智能手機市場不斷飽和之後也逐漸失去了原有的強大競爭力,疲態盡顯,只能在低端市場徘徊,與此同時的一個問題則是,這些企業已經無法支撐自己在手機研發上的持續投入,時至今日,很多當時如日中天的企業已經難尋蹤跡,華為旗下的榮耀是為數不多的在學習了小米模式之後衝出來的品牌。或許在國內市場,已經再難出現第二個小米。

互聯網手機生於風口、敗於產品

面對這樣慘淡的市場境遇,我們不禁疑問,當時那些狂熱的互聯網手機發燒友去了哪裡,OV的逆勢崛起似乎給出了答案,2016年第三季度,OPPO出貨量達到2200萬部,緊隨其後的是VIVO和華為,互聯網手機的鼻祖小米則以為跌出了前三,OPPO和vivio這兩個在互聯網模式漫天飛的時代選擇默默耕耘線下,一度被人解讀為反互聯網思維。在線上渠道優勢喪失,互聯網手機退潮之後,長期深耕線下的OV在趕上了三四線城市的換機潮之後開始異軍突起。

互聯網手機生於風口、敗於產品

不同於互聯網手機的營銷上的保守和剋制,OV不惜在最火的娛樂節目、熱點賽事以及線下門店上重金投入。拍照、快衝一個個宣傳訴求簡單,直指痛點。產品代言人的快速切換更是快如走馬,曾經視手機業務為拖累的華為也開始憑藉著過硬的質量和專利贏得了一大批粉絲。可以預見的是,市場在增長紅利過後,湊熱鬧的選手終會出局,智能手機的市場競爭,將重新回到產品本身。

互聯網手機生於風口、敗於產品

當然不論是互聯網手機還是傳統品牌,都必須對未來抱有同樣的危機感,目前國內絕大多數的手機廠商,像CPU、顯卡、電路主板等這樣的手機核心部件都無法自主生產,充其量只是一個終端的組裝廠商,談不上任何的競爭力。想要改變這一現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