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大致介紹下蘇聯B-13式130毫米艦炮嗎?

哼哈321

B-13型130毫米艦炮

B-13型130毫米艦炮,是蘇聯在1936年定型的130毫米50倍徑單管艦炮,這種艦炮,主要作為驅逐艦的主炮來使用。不過也會被安裝在內河炮艦、佈雷艦和其他輔助艦艇上。另外也會被當做海岸炮、列車炮來使用。

1929年,蘇聯開始設計一種新型的130毫米45倍徑潛艇甲板。後來,在原型炮出現之前,計劃發生了變化,從潛艇甲板炮變為驅逐艦用的艦炮。1932年,按照新規格開發的艦炮被設計出來,它與1929年設計的甲板炮最大區別就是,火炮身管倍徑從45倍徑變為50倍徑。1934年至1935年,新型130毫米艦炮在靶場試驗時,發現了它存在的問題,後來設計對進行了修改。1935年,該炮開始批產,被安裝在列寧格勒級驅逐領艦和憤怒級驅逐艦上。

B-13型130毫米艦炮

B-13型130毫米艦炮的炮塔,採用非封閉式。彈藥室的揚彈機構與炮室是分開的。該炮採用分裝式彈藥,沒有采用金屬藥筒,而是直接採用硝化棉藥包裝藥。有專門的緊塞具,其主要部件是裝在炮閂閂體上的一個氣密墊,由石棉浸油脂壓制後包帆布。當裝填底火。火炮在擊發後,發射藥燃燒,氣密墊在壓力的作用下膨脹,把炮尾的縫隙堵塞,以達到封閉效果。但這種設計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如果長時間射擊,炮膛過熱的話,藥包在沒有金屬藥筒保護的情況下,可能會在關閉炮栓前出現自燃情況,造成傷亡。

該炮的制退裝置,安裝在炮管上下兩側。駐退機為節制杆式,位於火炮上方。復進機為氣體液壓式,位於火炮下方。該炮在任何角度都可以裝彈,但仰角超過25度的時候,會影響裝填。另外,炮尾左側設有輔助裝彈裝置。

B-13型130毫米艦炮,全重為12.8噸,俯仰角為負10度到正45度,炮塔裝甲為13毫米,

射速為每分鐘6至8發,炮彈重量為33.4千克(這個重量為M1928型高爆彈),最大射程為24600米,炮口初速按照炮彈不同,可分為845米/秒(M1911型榴彈)和870米/秒(M1928型高爆彈)。

B-13型130毫米艦炮

B-13型130毫米艦炮,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聯驅逐艦的主炮。該炮一直生產到1954年,累計產量超過千門。


鼎盛軍事

該炮最初是作為新型“真理”級潛艇的艇用甲板炮開始研發的,由第223布爾什維克廠負責設計和建造,設計師為拉法洛維茨,工程代號為B-13。1930年1月蘇聯紅海軍管理局通過了該炮的初步設計,同時要求將火炮射速提高到14發/分。根據最初的要求,該炮有二個亞型號,一個仰角30度的潛艇甲板用炮,另一個是仰角45度的艦艇甲板用炮。1934年2月首批試驗樣炮試製完成,但在試驗中發現了膛線磨損嚴重等諸多問題,改進後的樣炮於一年後再次進行試驗時仍有不少的問題,尤其是射速只有10發/分,達不到紅海軍要求的14發/分,但由於計劃配備該炮的“列寧格勒”級驅逐領艦已經開工,紅海軍不得不於1935年2月批准了該炮量產,並裝備了I型、48型和7等多艘紅海軍主力驅逐艦,並一直服役到1950年代初。

該炮是二戰前各國裝備的100~130毫米艦炮中少有的採用了分裝式彈藥的艦炮,據稱是為了通用沙俄時代生產的130毫米炮彈。由於使用藥包裝藥,所以B-13型艦炮只能配用螺式炮閂和油浸石棉材料製成的緊塞具。

炮長6.581米(50倍口徑),採用螺式炮閂,非封閉甲板炮形式,俯仰角-5°~+45°,俯仰速度5°/秒,方向射界-150~+150°,旋迴速度5°/秒。初速870米/秒,最大射程25597米,射速為6-10發/分;全重17噸,全炮壽命1100發。

該炮發射130毫米殺傷爆破彈、空炸榴彈和半穿甲彈等,閉幕式可分為舊式的1911年型和新式的1928年型,1911年型彈重36.86千克,初速823米/秒,最大射程20341米,屬於消耗原有庫存。主用的是1928年型,其中包括了彈丸重33.5千克的PB-46A式榴彈,裝炸藥2.35千克,初速870米/秒,最大射程25597米/45度;包括了彈丸重33.4千克的1928型高爆彈(F-46型),裝炸藥2.71千克;彈丸重33.4千克的1928型高爆殺傷彈(OF-46型),裝炸藥3.58千克;還包括了彈丸重33.4千克的1928年型定時榴彈(ZS-46型),裝炸藥2.64千克,初速870米/秒,最大射程:22314米/45度,最大的特點是配備了定時引信,用於攻擊魚雷快艇一類的高速機動目標,並配有專門對付硬目標的半穿甲彈及配備定時引信的照明彈。


旭說軍事

B-13式130毫米艦炮是前蘇聯於1936年定型生產的一款50倍徑單管艦炮,是俄國十月革命後生產的第一批艦炮。一開始研製這款艦炮主要是將其作為潛艇的甲板炮使用,而且當時設計的炮管倍徑為45倍,但是後來將炮管加長改成了驅逐艦主炮。改裝後的B-13式適應性非常出色,很快被裝備在河內巡邏船,以及岸防陣地作為岸防炮使用。

因為設計年代比較早,該炮採用了分裝式彈藥。分裝式彈藥就是炮彈彈頭和發射火藥分開成兩部分,每一次填裝都要先把彈頭裝進去,再把發射藥放置在彈頭之後,然後人工手動關閉炮閂。這樣的設計讓B-13式艦炮射速較低,每分鐘6到7發的射速遠遠低於美國同時期的127毫米艦炮。而且為了減輕彈藥重量,方便炮手操作,甚至沒有采用金屬藥筒,採用的是藥包裝藥。藥包裝藥的氣密性極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人員為它加裝了一塊油浸石棉紙來加強氣密性,保證炮彈的射程。這個想法粗暴有效,這的確是毛子的風格。



B-13式130米毫米艦炮研製成功後主要裝備在前蘇聯的憤怒級驅逐艦。1954年,我國向蘇聯引進了四艘驅逐艦,也就是後來的海軍四大金剛,分別是“101鞍山號”,“102撫順號”,“103長春號”,“104太原號”。這四艘艦一度是中國海軍最大的軍艦,在我國服役時間長達38年,直到1992年才退役作為海上博物館繼續它的貢獻。它們都是人民海軍的功臣,有時間去了青島要好好參觀一下。

B-13式130毫米艦炮在我國的型號為“海130”,我國海岸炮兵曾把這一型艦炮作為岸防炮使用,並且在當年的金門炮仗中有著相當出色的表現,威力巨大的重彈頭,打得對面的彎彎同胞們在縮在戰壕裡不敢抬頭。B-13式130毫米艦炮從1936年定型生產到1954年停產一共生產了超過千餘門,為我國和前蘇聯都立下汗馬功勞。


軍事噠噠噠

B-13式130毫米口徑艦炮是蘇聯在三十年代開發的一款單管艦炮。主要裝備在驅逐艦和一些輔助類艦船上(大炮鉅艦的時代127/130這樣口徑的炮可以說是主戰艦船上口徑最小的主炮了)。

B-13沒有整體式炮塔,只有一個看起來像炮塔的大型護盾,只是防護範圍大一點而已。整個護盾厚度只有十毫米左右,儘管有護盾,但是人員防護依然有限,特別是敞開環境對炮彈破片的防禦很不理想,同時期美國的法拉格特級驅逐艦127毫米主炮已經開始使用封閉式炮塔結構了。而且該炮採用的還是藥包式發射藥,這種通常只有戰列艦或者是重型巡洋艦才用的發射方法,同期美軍已經開始使用127定裝彈了(也有其他因素比如防空所以美軍採用定裝彈)。B-13也因此射速較慢。

B-13艦炮的仰角很小,基本上斷絕了其防空的能力,是一款用途比較單一的艦炮,五十年代我們從蘇聯採購的四艘驅逐艦上面裝的還是這種敞開式艦炮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