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的微電子技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落後於西方的?

戰鬥機解說家

在蘇聯20世紀80年代中葉之前,蘇聯的微電子工業總體說來是要落後於美國3-5年的。但是這個差距其實不大,從80年代中期開始,蘇聯的微電子工業在生產方面開始全面落後於美國。

其實要了解蘇聯微電子工業水平還是不難,90年代的文獻還是能找到的。

我不建議過分的貶低蘇聯的微電子工業,和美國比,3-5年的差距真的不差了。今天的中國微電子工業和美國的差距都不止3-5年。我舉個例子,intel的家用機CPU,在2009年時開始向32nm製程更新。而目前的龍芯3B-1500,32nm製程,2016年底問世,而且這玩意價格太貴了根本賣不出來。但是龍芯在衛星上一樣用著舒服,所以實際上啊,蘇聯應該說是微電子工業弱於美國,但是遠遠談不上垃圾。而且在冷戰時期,除了美國和他的親兒子日本,又有誰微電子工業敢說比蘇聯強的?

前蘇聯時期,蘇聯的微電子工業主要集中在東德,研究機構則比較分散,蘇聯國內有很多微電子相關的研究部門。蘇聯最早出口砷化鎵這種半導體材料,是在1968年,在當時蘇聯的砷化鎵產量已經比較大了。(這玩意量產很難,20世紀之前美蘇都只能小規模生產,新世紀之後中國首個砷化鎵量產工廠是在2016年完工開始投產的)

在80年代之前,蘇聯的微電子技術並不差。

這是70年代的文獻。

後來80年代蘇聯微電子產業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他上任是在1985年,而正是這一年開始,蘇聯的微電子工業開始走下坡路。

前蘇聯的微電子產品的生產地是東德。當時的東德在華約陣營中的地位就相當於日本在北約的地位。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使得當時很多的華約國家產業崩壞,因為蘇聯是計劃經濟,一個華約國家的經濟構成彼此都不完整。當時的東德產業主要是微電子工業,以及少部分農業。

熟悉改革開放的人都知道,85年開始,中蘇關係正常化,當時的中國每年都要進口大量的產自蘇聯的電子設備,其中絕大多數又產自東德。


貞觀防務

被冷戰坑死的毛熊

從50年代起蘇聯和西方國家開始鐵幕冷戰,當時雙方都是在核戰背景下想要剛死對方,但是又不敢明面上動手,(一旦導彈離開發射架,地球有沒有還是個問題。寶寶心裡苦)蘇聯為了在核戰背景下打贏西方國家,蘇聯科學家發現電子晶體管設備在強電磁脈衝下很難發揮作用,但是簡單粗暴的電子管則不會受到強烈損毀。在這個計劃建設和計劃經濟的神奇國度,有時候集中優勢辦事可能是好事,也有可能是壞事。這個電子晶體管,蘇聯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落後西方了,也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啊。但是他們把電子管技術發揮到了極致,米格31上的探測雷達,同類西方戰鬥機都是液晶和晶體管技術,蘇聯的還是電子管,造成雷達大的比較邪惡,據說雷達開機時烤熟了跑道上200米的兔子。。。

蘇聯時期的雷達

微電子技術遠遠落後於西方

蘇聯一發不可收拾的閉門造成,等到80年代初發現自己已經遠遠落後於西方的時候已經來不及了,因為自己這個龐大的紅色帝國就要轟然倒塌了。。。


跑調歌王309

蘇聯克格勃是世界最龐大的間諜組織,蒐集情報能力強,範圍廣,蒐集情報涵蓋各國的軍事,經濟,技術範圍,克格勃連日本的塑料桶製造技術也偷,只要技術方面領先的,克格勃基本上都不會放過,由於情報能力強,絕大多數都會得手。西方的微電子技術領先蘇聯,是克格勃重點照顧的對象,所以蘇聯的微電子技術不會落後西方很多,西方一項先進技術剛面世不久後,不用很久,克格勃基本上就成功弄到手了。蘇聯微電子技術落後西方的地方在加工技術方面,由於微電子技術對工藝要求很高,克格勃把西方技術偷到手後,由於加工工藝水平跟不上,直接山寨不出來,只能修改降低加工工藝要求來適應蘇聯的加工製造水平,所以生產出來的產品會比西方差些,但技術直接來自西方,就算差也不會差很多。蘇聯與西方關係改善後,克格勃編制大大減小了,蒐集情報能力也大幅下降,還由於需要顧及與西方的關係,很多間諜方面的

事情不能再象以前那樣,可以毫無顧忌地幹,所以通過情報獲得的西方微電子技術來源巳經很少了,再加上國家經濟大幅下降,沒有能力繼續支持研製發展,生產的微電子產品由於比西方產品差,投放到市場沒銷路,資金問題一直無法解決,由於沒有找到新的資金來源支持繼續發展,蘇聯的微電子技術就開始被西方拋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