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在研發蘇-27之前,制定了怎樣的技術標準?

3014房間

60年代的戰鬥機設計師們認為:最大飛行速度,最高的飛行高度是戰鬥機取的法寶:在未來的空戰中,遠程導彈的用將使近距離格鬥成為歷史,因此,能多攜帶遠程空對空導彈將比飛機的機動性更加重要。但在越南戰場上,具備這些持點的美國F-4“鬼怪”戰鬥機卻屢屢被“落後”的米格-21、甚至米格-17擊落。美國開始反思這種設計思想,並於1969年開始設計遠距離與近距離空戰能力並重的F-15。到1974年,第一架F-15A和TF15A(後改編號為F-15B)正式進入美國空軍服役。
蘇聯一直在關注著美國的研究。當美國正式開始設計F-15時,蘇聯認為有必要研製一種在空戰能力上至少與F-15相當的制空戰鬥機,並在1969-1970年間將設計任務下達給蘇霍伊、米高揚和雅可夫列夫三個著名的飛機設計局,1971年,蘇聯國防部要求未來新型戰鬥機(PFI)的性能必須相當於美國的F-15。
軍方對PFI的設計指標是非常苛刻的,要求飛機的最大馬赫數在2.35以上在11000米的最大速度為2500-2700千米/時之間;海平面上最大速度為1400-1500千米/時之間;海平面上最大爬升率為300-350米/秒;實用升限在21000-22000米之間;海平面上不帶副油箱航程為1000千米;高高度上不帶副油箱航程為2500千米;使用過載8-9G。從600千米/時加速到1100千米/時的時間在12-14秒之間;從1100加速到1300千米/時的時間為6-7秒;起飛推重比為1.1-1.2。另外,PFI項目還提出了詳細的任務與武器要求,總之,未來的新型戰鬥機將在性能上達到美國F-15和尚在設計的F-16的水平,它的典型作戰目目標是美國的F-4和F-111、歐洲的“旋風”、“美洲虎”和中國的殲-6。
更多內容詳見《兵器》雜誌2001年第01期。MMMM

兵器

蘇-27戰鬥機是針對美國成F-15戰鬥機研發的產物,研發計劃簡稱為“反F-15”。蘇-27由蘇聯蘇霍伊設計局研製,是單座雙發全天候空中優勢的第三代戰鬥機,主要任務是國土防空、護航、海上巡邏等。

二戰結束後,隨著空空導彈的不斷髮展,美國軍方覺得遠程導彈的使用將使近距離格鬥成為歷史,按照此思路研發的F-4“鬼怪”戰鬥機在越南戰爭中被打臉,屢屢被落後的米格-21甚至米格-17擊落。因此於1965年美國開始研製遠距離截擊與近距離空戰能力並重的F-15。而蘇聯一直是緊盯美國軍備發展的,因此於1969年開始進行有針對性的“反F-15”計劃。

蘇聯軍方對新式戰機的要求有:靈活的機動性;最大平飛速度約2500千米/時(高空);作戰半徑高高度時為1700公里,低高度時為500公里;實用升限18300米(60000英尺);可以在前線空軍的第三級機場(跑道短於1200米)操作。

蘇-27戰鬥機的開發始於1970年代,首架蘇-27原型機T-10-1於1977年初出廠,但是後續研發不順利,總設計師被調離、試飛員犧牲、新的技術要求等等問題接連發生,經過近20年的研製和發展,蘇-27才終於成為蘇聯空軍主力。

蘇-27戰鬥機採用翼身融合體技術,懸臂式中單翼,翼根外有光滑彎曲前伸的邊條翼,雙垂尾正常式佈局,楔型進氣道位於翼身融合體的前下方,有很好的氣動性能,進氣道底部及側壁有柵型輔助門,以防起落時吸入異物。全金屬半硬殼式機身,機頭略向下垂,大量採用鈦合金,傳統三梁式機翼,四餘度電傳操縱系統,無機械備份,靜不穩定設計。固定武器為一門30mmGSh-30-1機炮,掛架下可掛載AA-8、AA-9、AA-10、AA-11等空空導彈,各型空地導彈,各種炸彈以及火箭發射巢。

蘇-27戰鬥機服役後確實不負蘇聯軍方的期待,“巴倫支海上空手術刀”事件、驚世的“眼鏡蛇”機動 、突防美“小鷹號”航母戰鬥群等等。蘇-27的優越表現引發各國航空界的讚歎與震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