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二戰,為何英國沒有出現美國、蘇聯、德國那樣的戰時繁榮?

一梭煙雨江湖行


二戰後德國最慘,到處一片廢物,整個歐洲都被打爛了。丘吉爾悲傷的說,這不是我想要的結果。

英國當然也很悲慘,本來一戰就花光了維多利亞女王幾十年積攢的家底,還沒恢復一戰元氣,二戰就來臨了。

二戰後,美蘇是最大受益者,尤其美國。

戰後,美國執行馬歇爾計劃,大力扶持西歐,兩百多億美元,幾乎免費送給西歐,英法德等迅速崛起。

很多人以為英國已經沒落,以為大英帝國不復存在,這是一種錯覺,至今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以及大量殖民地沒有獨立,仍臣屬於英王名下,在法律上仍一個國家。查爾斯王子曾先後做過加拿大澳大利亞總督。

這些人的注意力似乎只看到了英國本土,而英國本土始終那麼大,只是愛爾蘭獨立了出來。他的實力仍不可小覷。

可能在某些方面,英國被當時的美國蘇聯的光環遮擋住了。


堯天舜地


一戰前,英國的主要收入來源有三個,一是靠壓榨殖民地,來獲取利益;二是靠壟斷英屬殖民地的市場,來獲取利益;三是靠金融業,來獲取利益。

由於當時的英國活得太過滋潤,所以英國喪失了進取心,英國不再專注於工業的發展,英國沒有建成完整的工業體系。

第一次世界大戰,非但沒有打醒英國,反而讓英國沉浸在戰勝者的喜悅之中。當時的英國依然沉迷於擴大殖民地,英國對於發展工業沒多大興趣,因此英國的工業,整體上不進反退!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美國、蘇聯、德國之所以會出現戰時繁榮,就是因為這三國的工業體系較為完整。英國之所以沒有出現戰時繁榮,就是因為英國的工業體系較為落後,而且很不完整!

其實二戰時期,英國工業規模很大,但是工業技術整體上落後,工業產業體系不完整。英國的挫折,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作為一個世界級大國,工業產業體系不但需要有龐大的規模,還必須確保工業技術的選進性,還必須確保工業體系的完整性。否則,世界級大國地位,一定會喪失!


鬼影問道化真身


韓非子在《亡徵》裡寫道:夫兩堯不能相王,兩桀不能相亡;亡王之機,必其治亂,其強弱相踦者也。木之折也必通蠹,牆之壞也必通隙。然木雖蠹,無疾風不折;牆雖隙,無大雨不壞。二戰過後,英國衰落的主要原因是美國的崛起,沒有美國的強勢,英國還能保持一定的影響力。另外一個原因則是二戰後興起民族解放運動,許多殖民地都獨立了,英國的影響力進一步降低。

1688年,英國發生政變,君主制變為君主立憲制,時至今日英國仍然是君主立憲制。英國作為一個質深老牌大國過於垂暮,因此缺乏活力。1776年,美國宣佈成立,並通過獨立戰爭從英國統治中解放,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家,年輕人就有衝勁,在一戰、二戰中美國強勢參與,成為戰爭的最大受益者。英國的衰敗不是一天造成的,在德國的崛起中,英國採用了靖綏政策,而採用這種政策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英國衰敗了,打不起仗了。

蘇聯的主體俄羅斯雖然歷史悠久,但是經過十月革命後,俄羅斯已經浴火重生,沙俄的皇室已被蘇聯清除,一個嶄新的國家正式形成。在二戰期間,蘇聯的潛力被大大的開發,加上美國的援助,蘇聯確實崛起了。德國其實比美國更加年輕,1871年才完成統一,在二戰前期,德皇也被事實上廢除。因此英國作為一個垂暮的老人,他實在缺乏跟年輕的美國、德國、蘇聯爭長鬥短的精神。

二戰過後,美國領導世界,因為美國在經濟上、軍事上全方位超越了英國,有錢又有力的美國小弟升級為大哥,英國就甘當小弟,追隨美國的步伐!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英國的日不落帝國終成歷史,在世界的潮流中,英國只能隨波逐流,沒有力挽狂瀾的實力與勇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