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俄羅斯兩次保衛塞瓦斯托波爾的戰役為何都以失敗告終?

她叫楊小颯


1853年克里木戰爭(即第9次俄土戰爭)爆發了。這場戰爭中黑海艦隊一開始取得了錫諾普海戰的勝利。當英法聯軍進入黑海後,艦隊於1854年9月13日開始了長達349天的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英法聯軍擁有34艘戰列艦-4艘蒸汽動力、55艘巡航艦-50艘蒸汽動力,而黑海艦隊只有16艘戰列艦、10艘巡航艦-6艘蒸汽動力。最初,城市守軍只有0.7萬人,陸上防禦有145門火炮,瀕海防禦有611門火炮。黑海艦隊隨後在北部海灣沉默了5艘舊式戰列艦和2艘巡航艦,水兵編為22個營,並將部分火炮搬到陸地,在很短時期構築了縱深梯次防禦配系。聯軍先後進行6次大規模炮擊,最終,1855年8月29日,艦隊主基地被佔領,艦隊損失戰列艦14艘(又稱12艘)、三桅炮艦4艘(又稱2艘)、巡洋艦5艘、汽船5艘及其他船隻82艘。 戰役失敗在於俄軍過早放棄海上控制權的爭奪以及陸上支援不力。

1850年的塞瓦斯托波爾


1941年10月30日,德軍開始進攻塞瓦斯托波爾。此前,由於德軍陸上進攻克裡木半島的威脅增大,蘇軍從7月份已經開始構築陸上防線,而這還要歸功於戰前1941年3月與基輔特別軍區演習中暴露的陸上防禦存在嚴重缺點這一問題。

城市的主要防線長達35公里,距離城市10-12公里;起源於巴拉克拉瓦以東海岸,上、下喬爾貢以西,經麥肯齊亞和卡梅什雷,至馬馬沙伊以南,防禦縱深最初僅200-300米,後達2-3公里。後方防線距離城市3-6公里,全長19公里,縱深300-400米,它起於斯特連列茨卡亞灣,經英國墓地、蘇茲達爾斯卡亞山和麥肯齊耶瓦山車站,至別利別克河口。隨後進行的擴建又將防線擴大到因克爾曼和菲奧連特角之間的狹長地帶,使其總長達27公里,而且在這條防線上掘成31.5公里長、縱深2.8公里的防坦克壕溝。

9月份,開始在距離城市16-17公里處構築50公里長的前沿防禦工事,由於時間緊迫,只在喬爾貢、切爾克茲-克爾緬、杜萬科伊和阿蘭奇建成4個獨立防禦據點。到了10月底,已經在各防線上修築了75個炮兵火力點、1.7公里長的防坦克樁地帶,232個機槍火力點、347個步兵掩體、60個土質掩蔽部、9個指揮觀察站,埋設了各種地雷9805枚。

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示意圖


到10月30日,守衛塞瓦斯托波爾的蘇軍部隊有約2.2萬人,主要包括當地步兵團的2個營、海軍步兵第2與第3團,以及永備火力點的守備部隊和一些炮兵分隊,擁有火炮150門(岸炮34門),基地配屬的航空兵有82架飛機。31日,蘇軍部隊又有了增強:新組建的幾個海軍步兵營3500人,由艦隊訓練隊,岸防學校與內務人民委員會一個學校學員組成;新羅西斯克撤來的海軍步兵第8旅3500人以及從堅羅德地段撤來的多瑙河區艦隊水兵營。

30日下午16時35分,海岸炮兵第54連向德軍坦克縱隊開火,揭開了這場250天保衛戰的序幕。11月2日,德軍接近前沿防線,海軍步兵第8旅首先與敵激戰,至11月10日,基本粉碎了德軍準備竄入北部海灣的企圖。此時,守軍兵力已達5.2萬人,裝備火炮170門、飛機100架,將整個防區分為東南扇形區(即第一區,由步兵383團防守)、東部扇形區(即第二區,由步兵第172師2個團防守)、東北扇形區(即第三區,由夏伯陽步兵第25師與海軍步兵第7旅防守)和北部扇形區(即第四區,由步兵第95師和海軍步兵第8旅防守),海岸炮兵火炮45門(45-305毫米,末期達到105門;主要裝備8門305毫米、4門203毫米、8門152毫米、12門130毫米、6門122毫米、4門102毫米和8門100毫米岸炮等),基地防空力量編制有高炮第61、62和122團以及3個高炮營,共有40箇中口徑高炮連(160門炮)、7個小口經高炮連(34門炮)、1個高射機槍營(高射機槍30挺)等。在激戰中,蘇軍繼續完善己方防線,又增修了60個炮兵火力點、220個機槍火力點,埋設了5.2萬枚地雷。

黑海艦隊參加城市保衛戰的艦艇有戰列艦1艘、巡洋艦3艘、驅逐艦9艘、掃雷艦4艘、潛艇1艘等。從10月30日起,艦隊主力向高加索沿岸各基地轉移,留下巡洋艦2艘、驅逐艦3艘,以後又增派巡洋艦1艘、驅逐艦2艘與原先留下艦隻組成固定的火力支援隊。此外,艦隊此時還有74艘乾貨船和16艘油船。

11月11日,德軍發動第一次大規模進攻,出動4個步兵師和1個加強摩步旅,在坦克150輛、飛機300架掩護下,主攻方向是第一扇形區的巴拉克拉瓦一線,但未得手。為了削弱城市防衛力量,次日,德軍出動飛機百餘架空襲在港內蘇軍艦艇,炸沉巡洋艦“紅色烏克蘭”號,炸傷正在修理的驅逐艦“完美”號與“無情”號,蘇軍僅擊落敵機4架。16日,由於第51集團軍刻赤的丟失,德軍進攻兵力又得到增強,調來了第170步兵師。德軍的第一次進攻維持了大概10天,只是在北面的杜萬科伊楔入蘇軍防禦縱深3-4公里,德軍個別師的減員達到60%。本月作戰中,蘇軍稱空戰擊落敵機38架,地面擊毀敵機54架;艦艇部隊發射炮彈2340發,完成178個航次運輸,撤走居民和傷員2.6萬人,轉運物資2.56萬噸。

12月7日-12月13日,蘇軍將步兵第388師1.08萬人以及補充分隊0.6萬人從高加索各港口調至該城。而德軍也在積極籌劃新的進攻。

德軍空襲塞瓦斯托波爾,箭頭所指為“紅色烏克蘭”號巡洋艦


12月17日,德軍發動了第二輪進攻,第11集團軍得到了第24、73步兵師以及羅馬尼亞第1、4山地步兵旅的加強,有坦克150輛、飛機300架以及一些超重炮連擔任掩護。德軍出動第23、24、132步兵師與2個羅馬尼亞步兵旅對第三和第四扇形區接合部實施主要突擊,另各出動1個步兵師進攻第一和第二扇形區。

在主要突擊方向,德軍集中重兵進攻蘇軍海軍步兵第8旅、步兵第95師步兵第241團與夏伯陽步兵第25師步兵第287團。蘇軍雖然英勇抵抗,但因為寡不敵眾只能被迫撤退。之後蘇軍出動預備隊騎兵第40師和步兵第388師投入戰鬥,依然沒有扭轉局面。20日,蘇軍在主要防禦地區的步兵第25、95、388師以及海軍步兵第8旅均損失慘重,被迫後撤。大本營隨即責成方面軍迅速派出援軍。20日,黑海艦隊司令親自率領巡洋艦“紅色高加索”號,“紅色克里木”號,驅逐領艦“哈爾科夫”號以及驅逐艦“朝氣”號和“貧農”號將獨立海軍步兵第79旅(0.4萬人)從新羅西斯克運來,跟進的是運送給養和彈藥的2艘運輸艦以及一些掃雷艦;21日,又將步兵第345師從圖阿普謝運到塞城。加上先前運抵的步兵第388師,本月艦隊運送了3.4萬人、坦克26輛、火炮78門、汽車178輛、物資2.3萬多噸給城市保衛者,又運走了物資1.063萬噸、傷員和平民13000人。

在12月份作戰中,艦隊的18艘艦艇(戰列艦1艘、巡洋艦3艘、驅逐領艦2艘、驅逐艦7艘、掃雷艦4艘、潛艇1艘)提供了火力支援,消耗彈藥5605發;而艦隊航空兵則在空戰中擊落敵機18架。

為了扭轉戰場形勢,1941年12月26日,蘇軍開始實施戰爭以來最大一次規模的登陸戰:刻赤-費奧多西亞戰役,戰役目的是支援被圍困的塞瓦斯托波爾,消除德軍入侵庫班河和高加索的威脅,併為爾後收復克里木半島和烏克蘭南部創造條件。

到1942年1月2日,蘇軍肅清了刻赤半島德軍,而德軍第46、47步兵師和羅馬尼亞山地步兵師集中在費奧多西亞以西,迫使德軍不得不從塞瓦斯托波爾抽調第132和170步兵師前來增援。這樣就牽制了德軍在塞瓦斯托波爾的一部分兵力,從而消除了德軍經塔曼半島入侵高加索的可能。

在整個戰役中,黑海艦隊與亞速海區艦隊主力積極配合外高加索方面軍,出動了2.05萬人,損失3674人(純減員1906人)。這次登陸戰役,就其參戰兵力和兵器數量來說,是蘇軍在戰爭第一階段規模最大一次登陸戰役。蘇軍在一週作戰中參戰部隊損失達41935人,損失坦克35輛、火炮133門、飛機39架、輕武器1.12萬件,2艘巡洋艦被炸傷。

刻赤-費奧多西亞戰役


1942年1月5日,為了將德軍誘離克里木東部地區,艦隊根據方面軍指揮部命令,出動掃雷艦1艘、拖船1艘、護衛艇7艘運載登陸兵在葉夫帕托里亞(塞瓦斯托波爾北面,克里木西海岸)實施戰術登陸。1月4日23時30分,艦艇從塞瓦斯托波爾出發,於1月5日晨3-6時在該地登陸,經過戰鬥,於11時幾乎控制整個市中心。然而由於狂風等原因,蘇軍增援部隊未及時趕到,德軍迅速調集步兵第105團等部隊實施反擊,造成先遣部隊1個海軍步兵營700人全部犧牲(德軍記錄是上岸部隊至少被擊斃100人),另損失掃雷艇和魚雷艇各一艘。

1月15日,蘇軍尚未做好進攻準備,而德軍第11集團軍卻在2個步兵師加強下,展開反攻,伺機再次奪取費奧多西亞, 蘇軍克里木方面軍形勢急劇惡化。費奧多西亞再次失守,蘇軍被迫後撤。為了支援他們,蘇軍又一次實施了戰術登陸。

1月15日 ,艦隊出動巡洋艦1艘、驅逐艦2艘、炮艦1艘、護衛艇6艘以及支援編隊戰列艦1艘、驅逐艦2 艘將山地步兵第226團(1750人,4門76毫米山炮)遣送到蘇達克地域(費奧多西亞西面30海里)登陸。任務是奪取蘇達克山谷並切斷通往阿盧什塔、舊克里木和奧圖茲的公路,以便配合第44與51集團軍的進攻。25日,又出動巡洋艦1艘、驅逐艦1艘、掃雷艦1艘、護衛艇6艘在驅逐艦2艘、潛艇2艘支援下將山地步兵第544團(1576人)也遣送到該地域。但是,方面軍部隊無力轉入進攻,致使登陸部隊孤軍奮戰,僅少部分突圍加入了游擊隊。1月18日,德軍宣佈佔領港口,作戰中俘虜蘇軍1萬人,繳獲坦克85輛、火炮177門。 而德軍指揮官曼施坦因不久之後就在2月1日晉升為陸軍大將。

戰壕中的曼斯坦因


2月27日,蘇軍第51集團軍(裝備坦克199輛)繼續向刻赤半島的北部與塞瓦斯托波爾發動進攻,激戰六天,終告結束。而德軍第11集團軍也得到了從西線調來的第28輕裝師。3月13日,蘇軍集中第44和51集團軍的8個步兵師、2個坦克旅(筆者注:蘇軍內部戰史記載其中第51集團軍配屬4個坦克旅、1個坦克團又1個獨立坦克營,擁有坦克172輛;在3月13-3月19日作戰損失坦克157輛)從刻赤發起又一次大規模的進攻,但僅在頭三天中,就損失坦克136輛。3月20日,曼施泰因的坦克已損毀殆盡,步兵第42軍也疲憊不堪,只得啟用新到達的、毫無經驗的第22裝甲師(擁有坦克200餘輛)實施反擊。結果,反擊失利。3月26日與4月9日,克里木方面軍又發動兩次進攻。最後一次進攻動用了6個步兵師和160輛坦克。然而,到那時為止,蘇軍己耗盡了全部進攻能力。此後,方面軍不得不轉入防禦。在此期間,蘇軍又蒙受了巨大損失:4月24日,艦隊航空兵司令奧斯特里亞剋夫空軍中將(6月14日被追認為蘇聯英雄)與海軍航空兵代表科羅勃科夫空軍少將遭空襲陣亡。

在頂住了蘇軍的數次進攻後,德軍援軍不斷趕到。3月份,第28輕裝師成為了11集團軍的預備隊,4月初,羅馬尼亞第7軍(轄第10、10步兵師)抵達刻赤半島,5月份,第300噴火坦克營也到達了克里木前線。

此時,蘇軍在刻赤半島局勢愈發嚴峻。5月8日,德軍發起對刻赤的攻勢(德軍代號“鴇”Bustard行動),蘇軍第44集團軍當天就被突破5公里寬縱深8公里的地段。5月11日,德軍已經合圍了第47和51集團軍的部分部隊。蘇軍在抵抗8天后於5月16日刻赤失守,蘇軍儘管有優勢兵力(筆者注:克里木方面軍當時共有24.98萬人,裝備火炮3577門、坦克347輛、飛機400架;當面德軍約20萬人,裝備火炮2472門、坦克180輛、飛機近400架)卻不堪一擊,僅堅持一週,損失高達176566人。德軍宣佈俘敵169198人,擊毀和繳獲坦克284輛、火炮1397門、飛機323架;而湊數的羅馬尼亞第7軍與第8騎兵師也宣稱俘敵30800人,僅損失988人。在此期間,蘇軍曾做過嘗試,5月10日,巡洋艦“伏羅希洛夫”號與2艘驅逐領艦、2艘驅逐艦準備載運增援部隊趕來,可惜沒有成功。

蘇軍戰後總結道“。。。有一點非常清楚,就是在刻赤地區,我們沒有建立縱深梯次配置的防禦。各集團軍都是各自展開成一個梯隊,在刻赤半島上沒有能夠實行快速支援的預備隊。因此敵人沿海岸實施的主要突擊能夠得逞。。”。

巡洋艦“伏羅希洛夫”號


5月27日-6月24日,艦隊依舊將最後一批援軍-海軍步兵第9旅和步兵第138、142旅送至戰場,但付出極大代價,僅6月上半月,就損失了運輸船“格魯吉亞”號、“阿布哈茲”號、“比亞韋斯托克”號與油船“格洛莫夫”號;最後只能出動潛艇運送補給,但它們又能運送多少物資呢?!在最後的日子裡,城市保衛者竟然沒有一晝夜所需的彈藥基數。

蘇軍此時擁有10.7萬人,裝備火炮606門、迫擊炮2000門、坦克38輛、飛機109架(可作戰僅53架);認為當面敵軍有20.4萬人,裝備火炮670門、反坦克炮655門、迫擊炮720門、坦克450輛、飛機600架(筆者注:蘇軍對於對方空軍實力的判斷相當準確,德軍第8航空軍擁有14個大隊和3箇中隊,飛機500架;另有“德國南方空軍戰鬥集團”飛機97架)。此時,蘇軍守衛部隊具體分配是,第一扇形區由步兵第109和388師防守,防禦正面7.5公里;第二扇形區由步兵第386師和海軍步兵第7、8旅防守,防禦正面12公里;第三扇形區由夏伯陽步兵第25師和海軍步兵第79旅第2、3團防守,防禦正面8.5公里;第四扇形區由步兵第95和172師防守,防禦正面6公里;預備隊有步兵第345師、步兵第308師1個團、1個地方步兵團和2個獨立坦克營等。

進攻之前,5月20日-6月7日,德軍進行了長達18天的炮兵與航空兵火力準備,平均每天投彈近6000枚,特別是6月2日-6月7日,德軍共發射炮彈1.3萬多發,投彈5.8萬枚。

蘇德雙方的宣傳畫


6月7日凌晨,德軍開始了進攻。這一次的主攻方向仍然是第三和第四扇形區的結合部。蘇軍夏伯陽步兵第25師與步兵第172師與敵展開激戰,麥肯齊耶瓦山車站數次得而復失。

6月17日,敵軍迫使第四扇形區的蘇軍守軍後撤4-5公里。19日,突破了戈蘭季亞地域的北部海岸。當天,德國空軍幾乎傾巢出動,對城市投下了5000枚爆破彈與25000枚燃燒彈。20日,第四扇形區的部隊開始渡過北灣向城南撤退。而第一和第二扇形區的部隊也被迫退向因克爾曼高地。蘇軍防禦部隊損失慘重,6月20日,防區作戰彙報中寫道:“步兵第39師幾乎損失殆盡,有的團僅剩百餘人,有的還少於此數。北部工事由主基地岸防工兵營混成連守衛,步兵第95師的炮兵部隊與在工兵碼頭的高炮部隊彈藥已經耗盡但沒有地方可以領取。海岸炮兵第20連的4門180毫米岸炮僅有1門尚能使用,但彈藥消耗殆盡……”

6月29日,局勢急劇惡化。防區司令向總部發出了電報:“敵人從北區突入艦艇區。戰鬥已屬巷戰性質。剩下的軍隊,雖多數英勇的戰鬥著,但已十分疲憊。敵人的空軍和坦克的壓力急劇增大。考慮到我們的射擊威力已嚴重下降,應當預計到,這種情況下,我們最多隻能堅持2-3天。。。”。30日,蘇軍防守部隊僅剩下步兵第109師(0.2萬人)、步兵第142旅(0.15萬人)以及各防區殘部組成的4個混成營(0.2萬人)。當晚,宣讀了大本營關於停止保衛戰的決定,隨後防區指揮部在當晚24時向總部發出了最後一份電報。之後蘇軍打光所有彈藥,炸燬部分火炮,分路突圍。堅守在赫爾松涅斯角的步兵第109師餘部在師長諾維科夫少將帶領下準備突圍到高加索,不料遭到德軍圍攻,包括師長在內人員大多被俘。其他部隊一部分人員在7月1日由2艘潛艇、2艘掃雷艇以及3艘護衛艇接出,其他人員則持續戰鬥到7月9日。而航空兵也在當天大部轉場到塔曼半島,只有10架飛機留在了城市。

蘇軍在整個250天戰役期間損失200481人(純減員156880人);艦隊為此損失了1艘巡洋艦、1艘驅逐領艦、8艘驅逐艦和10艘潛艇;僅在6月份,艦隊就損失了驅逐領艦1艘、驅逐艦3艘、潛艇4艘,使得艦隊元氣大傷。而德羅軍的損失是35559人-其中羅軍8454人(筆者注:按照近年來的一些研究,有學者判斷德軍實際損失6.6萬左右,而羅軍損失約0.9萬人)。

戰後塞瓦斯托波爾的蘇軍岸炮陣地


這次保衛戰的失敗重點還是在於黑海艦隊積極性不夠,可能出於保護大型水面艦只的思想,同時缺乏空軍的積極支援,使得守軍缺少兵力與彈藥的補充。


榮華之武器堂


俄羅斯在兩次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中都顯示出了無所畏懼的勇氣。可是由於指揮不當,寡不敵眾,最終兩次防禦戰均以失敗落幕。

英法聯軍登陸


撤退的蘇軍與群眾


英法聯軍軍官

在歷時349天的第一次塞瓦斯托波爾防禦戰中,當時塞瓦斯托波爾城的守軍大約有七千餘人,而英法聯軍大約6.7萬餘人,俄軍在托特列邊工程師的指導下,修築工事20處,佈設了341門火炮。英法聯軍抵達後,計劃在海陸軍的猛烈炮火支援下攻佔塞瓦斯托波爾南區。不料塞瓦斯托波爾的俄軍採取先發制人戰術,率先以猛烈炮火轟擊英法聯軍,在俄軍密集炮火攻擊下,英法聯軍艦隊受損嚴重。暫時撤離了塞瓦斯托波爾。隨後俄軍乘勢出擊,可是由於俄軍在對當地地形不熟悉的情況下貿然進逼,而且戰前遭遇連日大雨,導致火炮行進呆滯,炮兵未能及時發揮作用。此時俄軍又選擇地形狹窄的陣地進行作戰,因此人員密集堆積,成為了英法聯軍炮火下著重打擊的目標。此後數次戰役以後,塞瓦斯托波爾俄軍在得不到支援的情況下繼續負隅頑抗。在英法聯軍的不斷進攻中,防禦設施被破壞的愈來愈嚴重,守軍人力不足進行修復。最後俄軍放棄塞瓦斯托波爾南區,利用浮橋和船舶在夜間向北區轉移。戰役以守方失敗告終。在此次戰役中,俄軍傷亡人數大約10.2萬人左右,而英法聯軍傷亡人數大約7.3萬餘人。儘管英法聯軍在人員、武器的數量上佔盡優勢,但俄軍的頑強戰鬥精神也使得攻方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第二次塞瓦斯托波爾戰役中被德軍摧毀的蘇軍炮臺



二次塞瓦斯托波爾防禦戰示意圖

在第二次塞瓦斯托波爾防禦戰中,德國和羅馬尼亞王國共組織了第11個師共35萬人圍攻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當時蘇聯南方面軍下屬的黑海艦隊,獨立濱海集團軍,第51集團軍23個師約有27萬餘人。德軍在戰役中投入了龐大數量的重炮部隊,對塞瓦斯托波爾多個要塞陣地進行了猛烈炮擊。還殲滅了前來支援的蘇軍第44、51軍等部隊。最終導致塞瓦斯托波爾因後援不濟寡不敵眾而失陷。根據參與塞瓦斯托波爾防禦戰的蘇聯老兵巴讓諾夫所撰寫的回憶錄《塞瓦斯托波爾防禦》描述,德軍在截至1942年6月20日時已向塞瓦斯托波爾城內投擲超過15000噸炸彈,這已經是其全部的彈藥儲備量,28日和29日,德軍還以兩個師包抄蘇軍後方。此外還組織俄裔反蘇人士滲透到塞瓦斯托波爾市內進行間諜活動,為轟炸機指引目標。德軍並不想捲入巷戰,而是利用強大的火炮攻勢和飛機轟炸瓦解市內的蘇軍抵抗。至6月30日,蘇軍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從塞瓦斯托波爾撤出。曼施坦因戰後在回憶錄中寫到:“德軍在整個‘二戰’期間都未採用過像塞瓦斯托波爾那樣密集的火炮轟擊。”第二次塞瓦斯托波爾防禦戰歷時250天。蘇軍在當時處於德軍猛烈炮擊四面合圍的情況下,長期堅守頑強抵禦,這一作戰範例已被載入世界軍事史冊。


用戶76040114558


兩次保衛塞瓦斯托波爾的戰役都以失敗告終,兩次失敗是有不同點的。沙俄那次是國力問題,蘇聯那次則是被困到死無力迴天,因此兩者不能同日而語。不過兩者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要塞都是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投入戰鬥的。1854年塞瓦斯托波爾保衛戰期間,俄軍從總體上已經失去了制海權,聯軍已經控制了黑海,不過俄軍通過沉船封鎖了港口,並且水兵攜帶艦炮上路防禦。

在戰役最初階段俄軍實際上並沒有完善的體系,塞城城外的塹壕等一系列防禦體系是邊打邊修的。不過俄軍在劣勢兵力條件下通過頑強而靈活的戰術給聯軍制造了巨大的傷亡。另外在此戰役期間塞瓦斯托波爾始終沒有像下一次那樣幾乎被徹底封鎖。聯軍的最大優勢是裝備領先俄軍一代,並且控制了黑海,在火力上對俄軍構成了優勢,本質是沙俄在國力上落後於英法等先進資本主義國家。這一次塞瓦斯托波爾守了349天。

偉大衛國戰爭期間塞瓦斯托波爾總共堅守了250天,這一次戰役也是在準備不足的情況下開始的。雖然看起來塞瓦斯托波爾的防禦是嚴密而完善的,但是有一個致命的問題,駐守的部隊有數萬人,為他們提供彈藥和其他補給是一個可怕的問題,孤懸海外的塞城僅能通過海運和空運獲得補給,但空運效率太低,海運雖然能補充較多的物資,但很容易遭到德軍的轟炸。


軍情瞭望臺


主要原因是克里米亞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點所決定的。克里米亞實際是半島,但只有一條狹長的地域與大陸連接,實際和島嶼差別不大了。誰控制這狹窄的通道也就控制了克里米亞地區的生命線。這樣的特點決定了在二次克里米亞戰爭中,誰能控制唯一的通道就出於主動地位,防守方要獲得增援與補給非常困難,只能通過海上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