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弹的杀伤范围有方圆多少公里?

苏杭嘉

这个需要根据原子弹爆炸当量来看,一般来说,爆炸当量越大,杀伤范围越广。

我们就以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两个核爆例子来说明吧。

首先是广为人知的广岛原子弹,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核武器运用到实战当中。

测定的当时核爆威力为13000吨TNT炸药爆炸,广岛面积25平方公里,有效破坏范围为12.5平方公里(相当于直径4公里),当时每平方公里受灾区死亡人数为5770人,受伤人数为11540人。全市死伤人数占广岛全部人口24万人的52%,毁坏房5万余所。

爆炸当天死者约为8.8万人,这还不算核辐射带来的更长久的伤害,据统计因广岛核爆死亡的人数已超过20万!

另外一个就是世界当量最大的核弹——前苏联研制的“沙皇炸弹”。

原本这颗炸弹的爆炸当量是设定在1.75亿吨,但是这样爆炸之后产生的政治风波以及严重的核污染会让苏联政府难以承受,因此最后将其当量削减为5000万吨。

爆炸当时所产生的火球爆炸当时直径就长达4600米,远超过引爆的高度;之后又几乎扩散到刚刚轰炸机投掷的高度,而且将近1000公里外的地方都还看的到。爆炸后的蕈状云宽达将近40公里,高达60公里,比珠穆朗玛峰还高7倍多;爆炸产生的热风甚至可以让远在170公里以外的人受到3级灼伤,爆炸的闪光还能造成220公里以外的眼睛剧痛与灼伤,甚至造成白内障以及失明。

距离测试地点55公里外的塞佛尼殖垦地中所有木造或砖造的房屋全毁;数百公里内的木造房屋均全毁,只有砖造或石造房屋残留,但是都没有门窗与屋顶;爆炸后的电磁脉冲波足足造成了一个小时的无线电通讯空窗期;爆炸后所引发的大气扰动环绕了地球三次。将整个亚欧大陆向南推移了9毫米。


军事帝

核武器的威力主要看当量。

原子弹的当量很难过50万吨级的,目前主要核大国10万以上的当量的核弹头都是聚变核武器,也就是氢弹了。原子弹是裂变弹,按照按10万计算,杀伤半径理论是3.22千米,面积33平方千米,但核武器的威力同时还受地形、气象等条件影响,杀伤面积会有很大的变化。

目前核武器的爆炸方式有三种:空中爆炸;地面(水面)爆炸;地下(水下)爆炸。杀伤破坏因素有五种: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污染 。

核武器爆炸,不仅释放的能量巨大,而且核反应过程非常迅速,微秒级的时间内即可完成。因此,在核武器爆炸周围不大的范围内形成极高的温度,加热并压缩周围空气使之急速膨胀,产生高压冲击波。

地面和空中核爆炸,还会在周围空气中形成火球,发出很强的光辐射。核反应还产生各种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碎片;向外辐射的强脉冲射线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造成电流的增长和消失过程,其结果又产生电磁脉冲。这些不同于化学炸药爆炸的特征,使核武器具备特有的强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等杀伤破坏作用。其中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是在核爆炸最初的几十秒之内产生杀伤破坏作用,又叫瞬间杀伤破坏因素。放射性沾染危害时间较长,可以持续几天、几十天,甚至更长的时间 。

核武器有效杀伤距离是有计算公式的,一般来讲,杀伤半径= C × 爆炸当量^(1/3),C为比例常数,一般取值为:1.493885,按照这个公式计算:

当量为10万吨时,

有效杀伤半径= 1.493885 × 10^(1/3) = 3.22千米

有效杀伤面积 = pi × 3.22 × 3.22 = 33平方千米

当量为100万吨时,

有效杀伤半径= 1.493885 × 100^(1/3) = 6.93千米

有效杀伤面积 = pi × 6.93 × 6.93 = 150平方千米

当量为1000万吨时,

有效杀伤半径= 1.493885 × 1000^(1/3) = 14.93千米

有效杀伤面积 = pi × 14.93 × 14.93 = 700平方千米

当量为1亿吨时,

有效杀伤半径= 1.493885 × 10000^(1/3) = 32.18千米

有效杀伤面积 = pi × 32.18 × 32.18 = 3257平方千米


迷彩派军事

其实原子弹的杀伤范围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大。按照现在的计算,10万TNT当量的核弹头杀伤面积只有33平方公里,作为对比纽约市的面积有800平方公里,北京五环内有660平方公里,东京市区有620平方公里,可以看出核弹虽强,但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厉害。

并且由于核爆炸冲击波是呈球型立体传播的,爆炸威力与杀伤半径的3次方成正比。所以即便增加当量,将弹头当量增加到50万吨级,其杀伤面积其实只有10万吨级的2.9倍,增加到100万吨级也只有10万吨级4.6倍,并且增加弹头当量也就等于增加重量,这会减少分弹头的携带量,携带过大当量的弹头其实是得不偿失的。


每日点兵

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之一就是原子弹了,但是威力如此之大的原子弹,究竟有多厉害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原子弹的破坏能力是持续的,并非一炸了事。

首先,其带来的破坏效应有爆炸时的威力、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污染等。而要提到威力,就要分析其中的占比,据资料显示,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占比近一半,光辐射占比35%,剩下的15%为核辐射等放射物,由于核电磁脉冲在其中的占比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再来说说原子弹的杀伤范围,其实原子弹的杀伤范围是可以计算的,国际上也有专门的计算公式:杀伤范围(半径)= C × 爆炸当量^(1/3),C为固定值:1.493885。

拿投放在广岛的原子弹(小男孩原子弹)来说,其设计当量为20000吨,实际当量为15000吨,根据计算我们得知,小男孩原子弹的杀伤半径为1.71千米。

此外,因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含有大量的核辐射,伴随着风和天空中的水蒸气,飘散开来,污染了河流、农田。造成二次伤亡的威力更是无比之大。据不完全统计,广岛原子弹因现场冲击波致死的有近7万人,后因核辐射产生的一系列死亡有超过20万人。

如今原子弹的当量可远不止2万吨,所以在威力方面大家可想而知。网友也指出:未来世界人类灭亡不是天造成的,而是人灭的,人吃人,人灭人,是末来的命运。对此你怎么看呢?


诸葛小军

原子弹的主要原理是利用化学爆炸,导致铀235的裂变产生辐射!1千克铀裂变产生的能量相当于两万吨TNT爆炸当量,根据用途可分为战略核武器与战役核武器,当量有大到千万吨级、百万吨级、十万吨级、万吨级、千吨级、百吨级,当然还有更小型化的!



原子弹的杀伤能力由爆炸冲击波、光辐射、贯穿辐射、放射性尘埃沾染组成!原子弹的杀伤能力中冲击波的杀伤能力大概占总体的50%!放射性尘埃沾染杀伤的能力最小大概为5%!

如何才能在原子的爆炸的时候身体下
来呢?

当一枚原子弹爆炸时,最先到达的是辐射,其次是带着高温高压的冲击波,反射器尘埃!在离爆炸中心一定的距离外,躲在掩体、地下室、地铁通道等都可以很好的身子下来,几十厘米厚的土层就可以遮挡住辐射,避免你遭受辐射的伤害,原子弹爆炸发生后,切勿立即暴露在爆炸环境中,要使用防化服、防毒面具、避免沾染放射性尘埃,即使做好防护也至少要24h后才可出来!(24小时内的辐射量会产生巨大变化,辐射会不断的衰减,会造成辐射量几百倍的差异)。当人遭受轻微辐射时或有遭受辐射的可能时可以食用一定量的碘(无毒碘化物,如碘酒)可以抵抗核辐射!


关于原子弹的杀伤半径!

杀伤半径=C*爆炸当量∧(1/3),即比例常数(C=1.493885)乘以爆炸单量立方根。以一个100万当量为例!它的杀伤半径约为6.93千米,面积约为150平方公里!国内某军事媒体曾发过一篇文章,文中模拟在寻找合适的弹着点,采用分导式弹头只需四个100万当量就可以完全摧毁一个纽约市大小的面积,造成数百万人员伤亡和大量的财产损失!


曾有学者言“人类的第四场世界大战将会是木棍与石头的比拼!”原子弹是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用好用坏在于人,愿美丽地球长存、愿人人爱好和平!人类是一个共同的命运体,我们只是庞大宇宙中的沧海一粟!


请记住不死的小强

核武器是人类迄今为止的最大的杀伤兵器,要问它有多恐怖,这是有公式的,即,杀伤半径=常数C乘于当量的立方根,C是常数,约等于1.5,当量的单位为万吨,就是相当于TNT炸药的多少万吨。根据此公式,相当于10万吨NTN炸药的原子弹,其杀伤半径为3.22公里,杀伤面积为33平方公里。100万吨杀伤面积为150平方公里,1000万吨杀伤面积为700平方公里。美国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的两颗原子弹,当量只在2万吨左右,由于爆高等原因,也只发挥了20%的威力,当年底共致死亡21万人,后因并发症相继死亡8万多人,现在已有了准确的数字统计,共致死295956人。

影响原子弹威力的因素不少,要看爆炸高度,还要看地形和气象,有无高山遮挡,有无大风大雨,都是杀伤威力的制约因素。

原子弹的杀伤力,瞬时杀伤是冲击波和核风暴,以后是核辐射和核沾染。

人类迄今为止最大的原子炸弹有称“炸弹沙皇”,相当于1亿吨TNT的当量,可以把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荡为平地。现在全世界共有核弹头15800枚,其威力嘛,足以把地球毁灭10次以上。


魂舞大漠

原子弹爆炸时,其产生的杀伤破坏效应主要有几种,包括: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电磁脉冲。原子弹爆炸所产生的这几种杀伤破坏效应在其释放的总能量中所占的比例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当原子弹在空中引爆时,这几种杀伤破坏效应所占的总能量比例大致上可以分为:冲击波约占总能量的50%、光辐射约占35%、早期核辐射约占5%、放射性污染约占10%。由于电磁脉冲在原子弹爆炸时所释放的总能量中所占的比例通常很小,因此一般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电磁脉冲对电子和电气设备等目标的破坏作用却很大,甚至可以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原子弹爆炸的最主要杀伤破坏效应之一。

一般我们所提到的原子弹爆炸的杀伤范围,通常都是指爆炸所产生的冲击波、光辐射和早期核辐射这三种杀伤破坏效应的有效作用距离。在这个距离内,任何无防护的有生目标会立刻丧命。根据核武器的有效杀伤半径的计算公式,当量为10万吨TNT的原子弹在空中爆炸,其有效杀伤半径为3.22公里,有效杀伤面积为33平方公里;当量为100万吨TNT的原子弹在空中爆炸,其有效杀伤半径为6.93公里,有效杀伤面积为150平方公里;当量为1000万吨TNT的原子弹在空中爆炸,其有效杀伤半径为14.93公里,有效杀伤面积为700平方公里;当量为1亿吨TNT的原子弹在空中爆炸,其有效杀伤半径为32.18公里,有效杀伤面积为3257平方公里。


诸葛小彻

1945年8月,美国前后两次在日本的广岛与长崎投下“小男孩”和“胖子”两枚原子弹,结果直接促成了当时日本政府的投降决定。而事后两地死伤之惨烈让整个世界为之一震,这是核武器首次用于实战,其威力之巨让世界诸国在战后纷纷上马核试验项目,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选举——当今五大常任理事国都是具备成熟核打击技术的国家。



那么,一枚原子弹的杀伤范围究竟有多大呢?首先我们要了解核武器的杀伤并不同于常规武器的点对点杀伤,其杀伤破坏程度按照作用时间长短可以分为五大因素:在爆炸瞬间核反应迅速,微秒级别即可完成并通过光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四种因素对范围内目标进行瞬间破坏杀伤,以及作用时间可以达到数月数年以致更长时间的后期放射性污染,这也就是核弹爆炸后当地长时间被禁止进入的原因。



不同的原子弹会因为其所承载的炸药量的不同,杀伤范围也有所差异,正常情况下,原子弹杀伤范围和爆炸当量成正比。以实际当量15000吨的“小男孩”原子弹为例,根据国际标准计算公式:杀伤半径=1.493885 × 爆炸当量^(1/3)进行计算后可知,这枚核弹的杀伤半径为1.71千米。



之所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威慑效果,和我们之前分析的后期杀伤能力有直接关系。当今核武器当量早已超过万吨级别,广岛长崎两地死伤的数二十万条生命也在不断地警示后人:避免战争,和平发展才是稳步前进之路。


大牌的男士

谢邀。我们都知道,世界上最厉害的武器之一就是原子弹了,但是威力如此之大的原子弹,究竟有多厉害呢?原子弹的破坏能力是持续的,并非一炸了事。
首先,其带来的破坏效应有爆炸时的威力、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污染等。而要提到威力,就要分析其中的占比,据资料显示,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占比近一半,光辐射占比35%,剩下的15%为核辐射等放射物,由于核电磁脉冲在其中的占比非常小,可忽略不计。
再来说说原子弹的杀伤范围,其实原子弹的杀伤范围是可以计算的,国际上也有专门的计算公式:杀伤范围(半径)=C×爆炸当量^(1/3),C为固定值:1.493885。
拿投放在广岛的原子弹(小男孩原子弹)来说,其设计当量为20000吨,实际当量为15000吨,根据计算我们得知,小男孩原子弹的杀伤半径为1.71千米。
此外,因爆炸产生的蘑菇云,含有大量的核辐射,伴随着风和天空中的水蒸气,飘散开来,污染了河流、农田。造成二次伤亡的威力更是无比之大。据不完全统计,广岛原子弹因现场冲击波致死的有近7万人,后因核辐射产生的一系列死亡有超过20万人。
如今原子弹的当量可远不止2万吨,所以在威力方面大家可想而知。很多军迷朋友也指出:未来世界人类灭亡不是天造成的,而是人灭的,人吃人,人灭人,是末来的命运。对此你怎么看呢?

复兴军事
有效杀伤距离 = C * 爆炸当量^(1/3)................ (C为比例常数,^(1/3)为求立方根)
一般取比例常数为1.493885
当量为10万吨时:
有效杀伤半径 = 1.493885 * 10^(1/3) = 3.22千米
有效杀伤面积 = pi * 3.22 * 3.22 = 33平方千米
当量为100万吨时:
有效杀伤半径 = 1.493885 * 100^(1/3) = 6.93千米
有效杀伤面积 = pi * 6.93 * 6.93 = 150平方千米
当量为300万吨时:
有效杀伤半径 = 1.493885 * 300^(1/3) = 10.00千米
有效杀伤面积 = pi * 10.00* 10.00= 314平方千米
当量为1000万吨时:
有效杀伤半径 = 1.493885 * 1000^(1/3) = 14.93千米
有效杀伤面积 = pi * 14.93 * 14.93 = 700平方千米
当量为1万万吨时:
有效杀伤半径 = 1.493885 * 10000^(1/3) = 32.18千米
有效杀伤面积 = pi * 32.18 * 32.18 = 3257平方千米
普通原子弹空中爆炸时释放的能量大致是以下面的比例转化成杀伤力的:冲击波占50%、光辐射35%、贯穿核辐射5%、放射性沾染1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