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打人这个不良行为背后发出的“语言”,爸爸妈妈听懂了吗?

“我们家的动不动就打人,烦死了。”“别人动他的东西,不听他的话,他就打人”孩子的细微变化、一言一行都牵动着父母的神经,他们的一些不良行为常常让爸爸妈妈们手足无措。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行事习惯,很多时候他们的行为背后其实藏着真正的心理需求,让我们来解开每个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密码!

孩子打人这个不良行为背后发出的“语言”,爸爸妈妈听懂了吗?

❓一、孩子为什么会打人

1、孩子并不觉得这是一个错误的行为

小孩子无意中拍打到大人的脸上或者身上,妈妈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爸爸哈哈大笑,奶奶宠溺地说“这小兔崽子!”,想想你家里是不是也这样呢?

孩子发现这种行为会引起家人的情绪变化,觉得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从而使他们加深了记忆,同时也强化了“打人”的行为。

最好的干预方式,就是严肃对待。当宝宝出现这种行为的时候,握住他的手,严肃的告诉他:“不可以这样”,孩子就会觉得没意思。

2、不懂得表达

像1~3岁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于是就会用肢体语言来代替表达。花园里挡我路的,打;拿我玩具的,打;不听我的话,打!

孩子打人这个不良行为背后发出的“语言”,爸爸妈妈听懂了吗?

这时候可以加强孩子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玩过家家时,另外个小朋友往孩子碗里放土,孩子打人的时候,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要对他说‘我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

3、源于对某个卡通人物的模仿

现在电视节目那么多,大众审美越来越趋向于血腥、暴力。比如《奥特曼》《光头强》《喜羊羊与灰太狼》等动画片里,也有很多打斗的场景。

孩子在没有辨别是非能力之前,会在现实生活中盲目模仿动画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包括打人。

这时候,爸爸妈妈们可以筛选动画片并和孩子一起观看,在观看过程中发现不良行为要及时告知孩子。

注意不要硬性剥夺孩子看动画片的权利,但可以选择积极向上、适合孩子心理发展特点的动画片进行观看。

孩子打人这个不良行为背后发出的“语言”,爸爸妈妈听懂了吗?

4、受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永远不能低估言传身教的影响力。比如父母之间经常打架,或者父母经常打骂孩子,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诱发孩子产生攻击行为。

父母自己要做到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执,给孩子树立好榜样。

❓孩子打人的时候该怎么做呢?

1、马上制止

孩子打出手的时候应该马上制止。如果孩子能够平静下来的话,向孩子了解来龙去脉,引导他跟被打的孩子道歉;如果孩子情绪很激动,父母先替孩子向被打的小朋友及家人道歉,你的行为给孩子做出了一个典范。然后把孩子带到安静的地方,安抚情绪。

很多家长在看到自己的孩子打人的时候,不分青红皂白,就指责自己的小孩,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

孩子并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面对突如其来的训斥,孩子只会觉得受到伤害, 这样会让孩子不再信任家长。

2、寻找原因

将孩子带到安静的地方之后,同样先不要急着指责他“你为什么打人?怎么又打人?”,孩子会因为表达不清楚原因更加暴躁。

可以尝试着认可孩子的情绪,帮他说出原因。比如说“妈妈知道哥哥抢了你的玩具,你不开心”;“你只想跟姐姐玩,可是姐姐不理你,你很着急”......当孩子的情绪被理解了,他就会平静下来。

孩子打人这个不良行为背后发出的“语言”,爸爸妈妈听懂了吗?

3、提供方法

告知孩子打人的后果,对方会疼、会害怕、会难过,告诉孩子可以用其他的办法解决。

高兴或喜欢对方,可以握握手或拥抱;不高兴不愿意时,可以说不;想玩对方玩具,要询问对方可不可以;玩具被抢,可以大声说“不行,还给我。”当自己处理不了,还可以找大人帮助。

4、鼓励孩子

当孩子意识到自己错误并纠正的时候,一定要积极鼓励他。如果下次生气的时候,他没有打人,一定要表扬他“这次没有打人,非常棒!下次再试着这样做。”

孩子打人这个不良行为背后发出的“语言”,爸爸妈妈听懂了吗?

引导宝宝学习处理情绪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过程中会有反复、会有倒退,你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教会他如何正确的表达。

想想我们自己,遇到不顺心的时候,也会忍不住失控,极力寻求一个宣泄情绪的出气筒,更何况小小的孩子。

教育孩子的同时也是修炼自己,慢慢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