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孫皓暉所著《大秦帝國》,可信嗎?

四節蝦

我花了四個月的時間看完孫老整套的《大秦帝國》,看完之後真的是感慨萬千,喜怒哀樂,酸甜苦辣,各種滋味應有盡有。正如宣傳中說到的,這是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正面描寫秦的歷史小說,講述了秦人悲壯、辛酸的奮鬥史。而從漢之後為了保證在宣傳的正統性,就一直貶低秦,而這部小說間接說明秦對華夏文明的巨大貢獻,是華夏文明生成的正源。所以我向大家推薦孫皓輝老師的《大秦帝國》。



我第一次接觸秦制文明是在高三時讀到玄色《啞舍—秦失其鹿》,一下我就被吸引了,高考之後又買了於秦相關的歷史資料,後來看了電視劇《大秦帝國—裂變》,這部電視劇更不用說,一下就被折服了,然後就買了一整套書。 這部小說是以秦國的奮鬥發展的歷史架構來寫,歷史上重大的事件都一一還原,而對一些比較模糊的事件進行藝術加工。書中從秦孝公商鞅變法開始說起直至秦朝滅亡。孫老從秦的角度來看待戰國史,從華夏文明史來看待商鞅變法,所以孫老對商鞅有著執著的愛,這種愛從書中和電視劇中均能體現。並且對秦制文明有著高度的評價,實則是對商鞅變法的肯定和和評價。


有人一直都說秦朝的滅亡是因為它暴虐,其實不是的。秦滅的原因有很多因素,但絕對不會是因為暴虐。因為打敗王陵率領的秦軍是六國的遺老遺少。因為六國被滅觸動了太多貴族的利益了,當然還有一個天賜良機—扶蘇被殺,胡亥當政。不過孫老的《大秦帝國》真的是一部很優秀的歷史小說。因為它是小說不是想《明朝那些事兒》的正史通俗化,所以會有一些瑕疵。但它絕對是一部優秀的作品。這已經不僅僅是一部歷史小說。如果你想詳細的瞭解戰國到秦的完整的歷史體系,那你可以從裡面得到這段知識。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連秦國國君姓氏都能搞錯,只能說是小說而已。普及下知識,姓,源於母系社會,從女旁,表示是同一老祖母傳下來的,如姜、姬、姚、嬴、姒、妘、媯、姞這幾大姓;在周天子分封諸侯,胙土命氏(國君把你分封到這個地方,你就以這裡作為自己的氏,開創新的家族)。在姓氏制度被漢高祖破壞之前,女子稱姓,男子稱氏,比如我們熟悉的羋月,楚國是羋姓熊氏。秦國國君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因為祖先先被封到了趙地,就是趙國祖先,而秦國國君的祖先和老趙家是親兄弟,沒有得到封賞,所以也就沒有氏,頂多可能算是分宗,統一叫做贏姓趙氏,這種情況下,秦國國君都應該叫做趙某某,秦始皇應該叫趙政;另一種情況是秦君被周天子分封到了秦地(天水),但是並不是諸侯,只是負責養馬,直到周平王的時候才封為諸侯,那就應該是秦氏,國君應該叫秦某某,比如公子扶蘇和二世胡亥,以及子嬰應該叫做秦扶蘇,秦胡亥,秦子嬰。也就是說將國君稱姓,贏渠梁,這種說法是嚴重錯誤,並且帶有侮辱性質,不管是趙或者秦,都不應該直接稱贏。我的姓氏是羋姓羅氏而來。


江城蠻子

孫皓暉的《大秦帝國》是部小說,是小說,是小說!小說是什麼?說高大上一點,是文藝作品,文藝作品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如果你當正史讀,說什麼信什麼,那就“呵呵”了。

秦之歷史,一是因古代文獻,文字精練,一個人,一件事,往往十幾個字,幾十個字就描述完了,自然語焉不詳。要知道在那個年代,一把刀,一片簡,寫個文可是個艱難的事,自會化繁就簡。

二是秦與山東六國長時間為敵,而山東六國視秦為蠻人,同時期六國文獻記載要不忽略不記秦事,要不貶損居多,確有不詳之虞。

三是秦始皇統一六國,滅人社稷,焚書坑儒,得罪的百家學說太多,各家知識分子還能為秦說好話的可能性極小。漢武之後,獨尊儒術,而儒家是被秦害得最慘的,不僅燒了典集,還殺了不少儒生。之後各朝奉孔孟,自會罵秦為暴君暴政。

不詳的歷史記錄,恰恰給小說家留下了巨大的發揮空間,而孫皓暉自許老秦人之後,也的確查閱了大量史料,又處於一個什麼都願意顛覆一下的年代,奮力寫下了這些文字,為自己祖先正名,搞得小說象歷史著作一樣,也可以理解。好在仍是以小說之體發表,也是頭腦清醒且進退有道。你信了,就成了歷史。你認真考究了,人家則是小說家言。


總體上,因為還是靠著史料的,也不算離譜,把大秦帝國一代代君王、將相鮮活起來,不是壞事。可是老孫在小說正文中推送了大量似是史學家的評述和推導式的結論,而且過於明顯的傾向性或吹捧,或申辯,秦之各色人物,事件,不惜貶低史載的六國其它人物,我認為是不妥的。從文體上就搞得小說不像小說,論文不像論文。這些內容做個隨想單獨成集,未嘗不可直抒老孫胸意,夾在其中就成了“私貨”,有迫使讀者認同之感,同時也降下了全書的節奏和格調,謂為可惜。


小說的高境界,是通過文字的展開,讓讀者自己去品出作者深意,這點上看,《大秦帝國》是很多畫蛇添足之處的。與我差不多時段閱讀的《明朝那些事兒》相比,差距挺大。


淨月暖陽

當然不可信!比如,從頭到尾貫穿的戰國四公子,按著這個算法算起來這四個人的歲數都幾百歲了。這明顯就是一個穿幫的大敗筆。

孫的《大秦帝國》典故框架是參照於《東周列國志》,兩者的框架線路流程是一樣的,那就是跨度長達一百多年。不過《東周列國志》也只是明朝時候的作者所作,內容是否屬實就已經需要考究了。

同樣作為歷史大片。同時成書於明代的《三國演義》比《東周列國志》更出名更有影響力主要是因為《三國演義》的劇情時代相對集中,不容易混亂主角。《東周列國志》的跨度時間太長,裡面主角又太多。難以有高潮感。孫的《大秦帝國》試圖改掉《東周列國志》的這個主次難分弊端,但是強行揉捏卻又造成了很多常理穿幫。比如,強行將蘇秦張儀按到一個時代,強行將戰國四公子按到一起。

其次,孫的《大秦帝國》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主觀揉入太多主觀劇情,反而俗套了。比如,太多的情感戲,甚至連人家夫妻親熱時說的話都能寫得明白,這明顯就有失事實了,這就使得該作品的上限被控制住了。我們回頭去對比《三國演義》,羅貫中寫三國時基本不寫感情戲。找遍三國只能找到曹操嫖妓,卻找不到孫策周瑜怎麼去泡大喬小喬。


優己

對於孫皓暉的大秦帝國這部書,只能說是一本很好的小說,但並不是一本算得上很好的書籍。


就像三國演義一樣,從一本小說的角度來看它的存在讓人們對這段歷史產生了很大的興趣,從而讓越來越多的很著手於研究這段歷史,但對於這段歷史的正史人們一般以陳壽的三國志為準。

大秦帝國這部小說大致是記載了秦國自獻公贏師隰河西之戰到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國二世而亡,記載了秦從西垂小國統一六國的近兩百年歷史。以秦國為主線,基本記載了當時的大事件。


然而,大秦帝國這部小說裡有很多歷史人物被扭曲了,比如秦孝公時期的魏王和丞相公叔痤以及公子卬,為了彰顯秦而把這些人描寫得一無是處,其實對於公子卬史書上的評價是頗高的。再者就是為了現在的人方便閱讀,他的語言也及其現代化,個人認為,寫這些歷史鉅作還是用古文比較好。


學於古今

沒讀過此書。不知符不符合歷史史實?"鐵血文明″嗎?不見得?從三大工程看,無什麼價值?統一六國,書同文之類都是呂不韋的方案?秦始皇從二十歲後就改變了方向,而走向了極端地獨裁道路……?死後秦二世比他老子的殘暴行為有過之而無不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