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十分無奈:只因承包商破產 全球最先進戰艦被迫“換頭”

如果要問美國海軍現在最先進的軍艦是哪款,估計大多數人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大名鼎鼎的DDG-1000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這個脫胎於上個世紀末美國海軍雄心勃勃的CGX與DDX項目的新銳戰艦項目,在誕生之初就憑藉著那外星飛船般科幻的全面隱身造型設計與各項"高大上"技術的集成博得了不少人的關注。以至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這款戰艦都被人比喻為海上的F-22,以迎合其堪稱跨時代的設計與概念。

美軍十分無奈:只因承包商破產 全球最先進戰艦被迫“換頭”

(大名鼎鼎的DDG-1000,很長一段時間內以其科幻的外表獲得了不少的關注)

然而近年來,受海軍戰略調整以及整個項目嚴重超支的影響,美國大幅度削減了這型戰艦的生產數量。在近乎被打入"冷宮"的朱姆沃爾特級身上,各類問題也開始不停的被披露。從最早的取消雙波段雷達(DBR)到後續艦安裝使用電磁炮項目的擱淺和整體綜合射頻方案的簡配閹割,再到其先進艦炮系統(AGS)因為配套彈藥LRLAP的下馬而淪為有炮無彈的"燒火棍"以及海試期間綜合電力推進系統的故障頻頻。這一系列的問題與負面新聞使得之前縈繞在DDG-1000上的各種光環也逐漸消失,並讓其在海軍裝備序列中處於了一個非常尷尬的地步。

美軍十分無奈:只因承包商破產 全球最先進戰艦被迫“換頭”

(問題纏身的DDG-1000,現如今在美國海軍中處於一個非常尷尬的地位)

俗話說得好,"牆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就在最近,這型"前明星"船的後續艦最近又被爆出了一個負面新聞——由於負責為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1號和2號艦製造複合材料上層建築的承包商破產,3號艦也就是DDG-1002"林登·約翰遜"號的上層建築改為由巴斯鋼鐵造船廠建造,並且材料也改為了鋼結構,而此前由複合材料生產商負責的貼"隱身瓷磚"即雷達吸波材料工作也改由巴斯鋼鐵造船廠的員工來負責完成。

美軍十分無奈:只因承包商破產 全球最先進戰艦被迫“換頭”

(DDG-1002的整體上層建築因為原上層建築承包商的破產而被迫改為了鋼結構)

好嘛,這一下連"頭"都給換了。我們知道,由於複合材料有著強度高、重量低、耐高溫與腐蝕以及有利於隱身等優秀的特性,因此廣泛運用在軍用領域,各種先進的戰機、軍艦上都能看到複合材料大規模運用的例子。朱姆沃爾特級導彈驅逐艦自然也是如此,為了滿足減重與隱身的需求,其整個上層建築也就是"大腦殼"在設計中廣泛的使用了各類複合材料。

美軍十分無奈:只因承包商破產 全球最先進戰艦被迫“換頭”

(在DDG-1000與DDG-1001上使用的複合材料整體上層建築及上面敷設的吸波材料)

而這次的"換頭"過程中大量使用鋼結構替換複合材料,這無疑會增加上層建築的重量以及改變整個船體的重心,對艦船航行穩定會造成一定的影響,讓本身因為耐波性太差而飽受詬病的遠海適航性進一步降低,而鋼結構的上層建築也同樣會影響本艦整體的雷達隱身能力。

不過,正所謂"債多不壓身",對於各項問題纏身的DDG-1000這型船而言,3號艦上出的這些么蛾子也不算什麼大問題。反正按現在的情況發展下去,美國海軍最後到手的也只不過是3條單價70多億美元的大型玩具而已,若非投入大量資金進行徹底性的改造,其前景只會越來越渺茫。

美軍十分無奈:只因承包商破產 全球最先進戰艦被迫“換頭”

(AEM/S桅杆的使用,給LPD-17帶來了很多便利,也算是本艦的標誌性特徵)

無獨有偶,其實早在數年前,聖安東尼奧級船塢登陸艦的第12號艦LPD-28號就因為這個問題而不得不修改整體的設計並"換頭"。修改設計後的LPD-28放棄了使用先進封閉式桅杆/傳感器(AEM/S),被迫選擇使用了類似伯克級驅逐艦上使用的桁架式桅杆。這一系列變化,使得該船在外觀上給人最直觀的印象就是"逼格盡喪",一夜回到了20多年前最初的原始設計。

美軍十分無奈:只因承包商破產 全球最先進戰艦被迫“換頭”

(取消了AEM/S桅杆後的LPD-28,相比其前型可謂是"逼格盡喪")

先進封閉式桅杆/傳感器(AEM/S)是上個世紀末美國海軍對一體化隱身桅杆研製的重大成果,最早在斯普魯恩斯級導彈驅逐艦DDG-968亞瑟·拉德福號進行測試。該桅杆表面採用了先進的複合頻率選擇材料(FSS),其將作為過濾器允許本艦上的雷達和信號通過透波後發射出去,同時阻止來自艦外的,可能會對本艦輻射產生干擾的噪聲或其它頻率的信號進入桅杆內。通過減少虛假目標和限制信號損耗措施,這使得裝備這種桅杆的艦體平臺上各類傳感器和通信系統將獲得性能上的提高,並大幅度的減少其雷達反射截面積(RCS)特徵。

美軍十分無奈:只因承包商破產 全球最先進戰艦被迫“換頭”

(曾經在DDG-968亞瑟·拉德福號進行測試的AEM/S一體化桅杆圖解)

作為美國海軍現役最成熟的一款一體化隱身桅杆的解決方案,因為承包商的破產就無疾而終,甚至影響到了後續艦的裝備與設計,不由得讓人懷疑在本土造船行業萎縮這個大背景下,美國海軍對於其各個子系統承包商供貨的風險預防機制是否真的還有效。(利刃/Q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