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湖天街,正在發動一場商業空間革命

龍湖地產變了。我感覺,有點像川劇中的“變臉”。不再是一張大腹便便的開發商的臉,而是一張恭恭敬敬的服務商的臉。他們早在今年年初,就提出了“空間即服務”的口號。空間即服務,啥子意思哦?按照本人的理解,就是把每個有限的空間,都變成服務空間。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還有隨著城市立體交通的到來,人變了,社會需求變了,龍湖天街也就有必要在空間上“變臉”。而

龍湖天街的空間革命,按照本人的觀察就是3個方面,商業的革命,城市的革命,自我的革命。

商業的革命,業態佈局貌似“打亂仗”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讓時代的變化加速了,傳統的商業理念似乎已經不適應新時代了。龍湖人說,我們已經進入了互聯網時代,傳統的實體商業,正在面臨線上電商的挑戰。所以必須反思,就有必要進行“空間IP”革命。而傳統商業最大的機遇,就是進行空間革命。因為,騰訊,是人與人的鏈接;淘寶,是人與物的鏈接;而龍湖,就是人與空間的鏈接。發動一場商業空間的革命,就是龍湖天街的生命線。

龙湖天街,正在发动一场商业空间革命

重慶北城天街

商業空間做成什麼樣?不再由商家說了算,而是由買家說了算。商業業態和商業動線,不再是商家主觀臆斷的東西了,不再是約定俗成的東西了,而是根據買家的需求和感受來設定,需要尊崇的是“客戶視角”。所以,當你今天去龍湖天街逛逛,已經與那些有板有眼的大型商業,截然不同。整個商業是充滿活力的,因而也是充滿人氣的。似乎,個性鮮明的體驗式商業空間,才是購物中心的“客流發動機”;似乎,為了接地氣,他們要怎麼熱鬧怎麼玩;似乎,龍湖天街自帶營造氛圍的功力。據瞭解,龍湖預期今年的租金收入將達到25億,新開業項目5個, 今年上半年,龍湖錄得的租金收入已經達到11.4億,在上述數字蛻變的背後是龍湖商業體量的增加以及運營效率的提升。截至上半年,龍湖商業所有開業項目的出租率達到了94.7%,租金收入也都處於不斷的提升階段。似乎,龍湖只追求效率,並不“講究”品牌定位佈局。但事實上,並不這麼簡單。

龍湖天街的業態佈局,貌似“打亂仗”的感覺。在商場的同一個樓層,你可能看到完全不同類別的品牌挨在一起。

有運動服飾品牌,有數碼品牌EBT和DELL,還有做雜貨的潮品摯尚。你在一個化妝品的門店旁邊,可能會發現一家有格調的咖啡店;在一個賣床上用品的門店旁邊,可能會發現一個冷飲店;在一個買服裝的門店旁邊,可能會發現一個珠寶店。就是這種“混搭”的模式,使得整個商業不再那麼刻板。鬆散的動線,卻有節奏,像一部蒙太奇的電影,或者現代詩歌。感覺像打亂仗,實際上卻是根據大數據,根據客戶的逛街需求,來設置業態佈局和交通動線的,為的是不斷迭代和衍生出個性鮮明的空間的。龍湖人說,進入互聯網時代,人們的時間成本太寶貴了,而開發商能做的,就是充分利用空間,來節省人們的時間。而內在的邏輯,是要在有限的空間裡,給人們最大的愉悅。用龍湖人的話來概況,就是讓天街的空間成為“轉念即達的歡樂入口”。

龙湖天街,正在发动一场商业空间革命

蘇州獅山天街

似乎,在龍湖天街看來,每一個空間,都是一個活力空間。如果你去杭州的濱江龍湖天街,你就發現商業的各個空間,都擠滿了人流。即使是在7樓商業的樓頂,一個1萬5千米的空間,他們也用來安排塗鴉廣場、樹洞公園、鐘慢街道等,而年輕客群,可以在這裡享受到草地音樂會、星空電影院、滑板活動等體驗。難怪,半個月前我在蘇州考察時,位於獅山的泰禾“姑蘇院子”,就以蘇州獅山天街為榮,而位於陽澄湖南岸的“萬科大家”,同樣以龍湖天街為榮。

城市的革命,立體交通帶來“新空間”

我們來查看一下龍湖已經開業的26座天街,幾乎有一個共同的規律,總是選在一個當時還尚不起眼的新區,來破天荒的打造天街,繼而創造奇蹟。2003年天街開業的時候,本人曾經在重慶北城的觀音橋考察過,這裡原本是一個破破爛爛的地方,後來卻創造出了人氣最旺的商業街。本人2015年再去觀音橋,這裡已經成了時尚女人匯聚的場所。觀音橋成了看美女的地方,重慶人叫她“打量橋”;而本人2016年在北京做區域地產調查,北京大興的時代天街和朝陽的長楹天街,分別在距離天安門30公里和20公里的地方;還有,本人考察南京的龍灣天街,在江寧區,距離新街口15公里以上,但是這個現在已儼然即將成為新的南主城的中心。

龙湖天街,正在发动一场商业空间革命

杭州金沙天街

或許,以上的解釋太過抽象。按照我的理解,TOD解決了人們快與慢的矛盾。快,可以快速通達城市的各個地點。地鐵、電車、新幹線、高速路、城市道路,像動脈和毛細血管一般,將城市與城市,城市內部之間連成一張有機的網絡;慢,地面上綠草如茵,看不到什麼快速車輛。所有的小汽車、地鐵等立體交通都在地下;地面上看到的只是公共單車,有軌電車,咖啡酒吧,人們悠然自得。

TOD模式,最早出現在90年代的美國紐約、日本東京和丹麥哥本哈根,此後在中國的香港、廣州開始引用。而我開始研究TOD模式,是我考察了北京通州新區的建設。可以想見,未來在通州新城核心區的地面上,你根本看不到一輛私家車,你看到的只是人的閒逛、發呆和交往。也就拓展了城區商業的價值和使用價值。目前,TOD模式風靡全球,在國際化的都市圈中隨處可見。有TOD模式的社區,也是商業價值最大的社區。

龙湖天街,正在发动一场商业空间革命

重慶時代天街AB館

龍湖天街的最大特色,就是在選址上,都是暫時荒涼而立體交通通達的片區,都是未來居住人口密集的片區,都是河網密佈綠化如茵的片區。有了這樣的條件,就可能來革城市的命,重塑一座嶄新的城市。

自我的革命商業服務不做“主人翁”

龍湖天街,自2003年重慶北城天街開業以來,經過15年從無到有,已經發展成為中國商業的TOP5。截至2017底,龍湖商業已經在15個城市開業,累計持有已開業商場26座,開業總面積260萬平方米。過去六年的租金收入,也在直線上升,分別錄得租金收入4億、5億、6億、9億、14億和19億;而對應的商業運營面積呢,一樣直線上升,為44萬、54.8萬、76.3萬、124.5萬、148.6萬和193.8萬平方米。但是龍湖人說,無論是從商業競爭還是社會發展的角度,都應該居安思危,都應該自發的革命。而要革命,就要捨得一身剮。

龙湖天街,正在发动一场商业空间革命

天街1

首先是捨棄“以自我為中心”的姿態。空間即服務,重點是服務。開發商的面孔,不再是一張大腹便便的開發商的臉,而是一張恭恭敬敬的服務商的臉。客戶才是“主人翁”,也是事業成功的基石。所以,他們的需求大於一切。

其次是捨棄“短平快”的姿態。據我瞭解,位於

南京六合的龍湖棠城,總建面32萬平米,包括16萬平米的天街,預計將於6月份“破天荒”的先賣底層商鋪。這種商業先行的模式,在中國的開發商中也非常少見。而在中國,城區發展最好的地方之一蘇州園區,他們的成功經驗之一就是商業先行,先做好囊括吃穿住行的鄰里中心,從而帶動了當地的住宅升值和地價升值。今天,龍湖天街商業先行的模式,和蘇州園區的鄰里中心模式很相似,這本身就是一場革命。所不同的是,蘇州園區是政府導向,龍湖天街是企業導向。

龙湖天街,正在发动一场商业空间革命

成都金楠天街

其三是捨棄“高大上”的姿態。就是不裝逼。什麼是好的商業空間?不再是單一地講究唯美的建築空間,而更重視提升人氣的活動空間,重視人們在其中的舒適感受。從建築空間來說,我們過去的商業,都很自我。是讓客戶接受你的空間,而不是你接受客戶的需求。你是商業的主導,而不是客戶是商業的主人。商業空間,如果只是為了吸引眼球,只是為了“酷”,為了震撼人,那又有什麼意義呢?我幾天前去考察了在建的南京六合龍湖天街,他們並沒有向公眾宣佈他們的商業有多麼高檔,一切都從客戶的需要來設定商業檔次,關心最多的是商家和市民最關心的東西——“服務”,這正是商業能否成功的關鍵之一。龍湖商業提速的發令槍已經鳴響,它所設定的節奏是“今年開5座,明年開3座,2019年還有7座”。按照這樣的速度,到2020年,龍湖旗下開業商場的總量將超過40座。據瞭解,商業只是龍湖集團的四大主航道業務之一,“空間即服務”的口號,一樣會貫穿到龍湖集團的地產、長租公寓和物業在內。

寫到最後,我突然在想,

互聯網時代的今天,似乎每個人,都要迎來一次自我革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