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帶血:常見的10個病因

大便帶血:常見的10個病因

大便帶血或黑便是臨床常見的症狀,可以出現在很多人身上,這是提示消化道出現的症狀,引起的原因很多,有些是無關緊要的,而有些可能是非常嚴重的,常見的原因有哪些呢,以下作一介紹

痔瘡。直腸部位的這些腫脹的血管可以引起出血,特別是大便乾結難解的時候。在衛生紙上看到的血很可能是條紋狀的。痔瘡還可能引起肛周瘙癢。

肛裂。這是肛門區域的一個小的破裂。肛裂的血液大多數時候是鮮紅的。排便後可能會繼續疼痛和出血。

肛瘻。這是在肛管和肛門附近形成的通道。肛瘻可能會很痛苦,特別是在上廁所時。

血管發育異常。無痛性直腸出血可能是由胃腸道血管異常引起的,在老年人中更常見。

大便帶血:常見的10個病因

胃腸炎。這種病毒性或細菌性胃或腸道感染可引起含有血液和粘液的腹瀉。胃腸炎通常是由食物中毒或諾如病毒引起的,常常伴有胃痙攣和嘔吐。

憩室。這是腸黏膜表面的小凹陷。如果較脆弱的血管在憩室內破裂,可以出現無痛性的出血。

抗凝藥。這些藥物,包括華法林或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是消化道出血。

炎症性腸病(IBD)包括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大便中的血液是長期的腸壁炎症導致黏膜破損出血。

腸息肉。在結腸或直腸黏膜裡的黏膜隆起是非常常見的。它們並不總是會出現症狀,但有時會在排便時出現少量出血。

轉發分享是一種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