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略体检时做大便常规检查的意义,真有健康大隐患

不久前,在单位组织的体检中,宋先生觉得"大便常规检查"很麻烦,不太愿意做。医生在询问中得知宋先生近半年来排便不规律后,强烈建议他完成这项检查。结果提示:隐血试验强阳性。后经进一步检查确诊,宋先生患上了升结肠低分化腺癌。

在体检中,很多人因为怕脏怕麻烦,都会选择放弃大便常规检查。其实,大便常规检查是健康检查的"三大常规"项目之一,在医学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各种消化道疾病的"报警器",比如消化道微量出血可能是恶性肿瘤早期的唯一症状,而大便隐血试验是发现微量消化道出血的唯一有效检查手段。

大便常规都能查些什么?

正常情况下,大便主要是由食物消化后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纤维素、消化道分泌物、消化道脱落细胞、细菌、无机盐和水组成。其排出量随食物种类、进食量及消化功能而各异。大便常规检查就是对大便进行观察和检验分析,检查项目有一般性状、显微镜检查、隐血试验。

忽略体检时做大便常规检查的意义,真有健康大隐患

【一般性状】 这一检查主要是根据肉眼观察到的大便颜色和形状,初步了解食物消化情况,判断胃肠、胰腺、肝胆功能。正常情况下,大便呈棕黄色,成形,质软,婴儿大便可以呈金黄色。

【显微检查】 显微检查主要是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大便中是否有红细胞、白细胞、寄生虫卵等,以了解消化系统有无炎症、出血、寄生虫感染、恶性肿瘤等。正常情况为"阴性"。

【隐血试验】 隐血试验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在消化性溃疡、胃癌、炎症性肠病、肠道寄生虫病、大肠癌等疾病导致的消化道出血中,阳性率很高,同时该试验也是目前对消化道肿瘤筛查应用最广泛的手段。如果患者在排除食物、药物影响外,连续3次大便隐血试验阳性,则要引起高度重视。

哪些人需要做大便常规?

通常的体检,建议每个人都按要求接受大便常规检查,以发现或排除难于发现的健康风险。以下两类人尤其不能偷懒或嫌麻烦,一定要完善大便常规检查。

第一类是大便颜色改变者。如果大便呈柏油样可能是消化道出血;呈鲜红色可能是痔疮、结肠癌等;如大便呈陶土色者,可能是阻塞性黄疸;如大便呈黄绿色,可能是伪膜性肠炎。

第二类是大便形态改变者。如大便呈稀水样者,可能是急性胃肠炎、食物中毒、伪膜性肠炎等;如大便带有粘液或脓血者,可能是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直肠癌、痢疾等;如大便突然变细或如厕困难者,很可能是肠癌,因为肠癌会导致直肠变窄,大便就变细变困难了。

怎样正确留取大便标本?

因大便颜色、性状受食物、药物和疾病等多种因素影响,可以发生较大改变,检验过程中容易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造成误诊,因此,留取大便标本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检查前3天应限制食肉、动物内脏、动物血、菠菜等绿叶蔬菜和某些药物(如铁剂、维生素C等),以免出现假阳性结果;留取大便的器皿要保证清洁干燥,不能有水,因为水会使大便中细胞成分崩解,而且会使血液成分溶解流失,出现假阴性。

其次,要学会正确留取标本。如果大便有异常,应留取肉眼看上去非正常的部位,取便量有黄豆粒大小即可,如果是腹泻稀便,量可多留些;如果肉眼观察没有明显异常,则应在3个以上不同部位留取标本,即"多点取材";如果一时排不出大便而又急需检查的,可以用指套或棉签经肛门拭取标本。

最后,所留取的标本应避免污染,如不得被尿液(特别是月经期女性)等污染,标本应立即送检,最好不要超过1小时,若标本留置时间过长,可能影响检验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