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1日,第十屆中國汽車藍皮書論壇在京舉辦,在第二場議題中,資深汽車經理人、吉廣國際CEO柳燕女士與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寶沃汽車集團總裁楊嵩以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張進華對“合資與自主,誰更焦慮”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主持人(柳燕):各位嘉賓,早上好!非常榮幸有機會跟各位老總同臺一起來討論剛剛改的話題“後合資時代的中國汽車展望”。
在我們藍皮書海報發出來的時候不是這個話題,“自主與合資誰更焦慮?”這個海報發出來的時候其實我收到好多圈內人士的互動,我記得有一位問我,這個話題會有答案嗎,比比誰更焦慮的問題。
我當時給他的回覆是,這個題目是賈老師出的,賈老師是文科生,所以文科生出這個題目的時候未必是想要答案的,你要是認真就輸了。
剛剛來到現場聽了前面的演講我覺得我輸了,一個是今天的題目變了,真是不按常理出牌,不是別誰更焦慮的問題了,所以我手上這些紙現在宣佈作廢。
今天一看見賈老師穿西裝、打領帶跟以前不一樣了,差點沒認出來。
而且PPT的演講上面說了,文科生也開始講邏輯了,一切討論、互動都要有邏輯的,否則就是毫無意義的中國式爭論。
這麼大的變化,我看見楊總,想起來楊總前天晚上在著名的發佈會上曾經還順便說了一個,說兩個文科生之間的討論是不能有結論的,這些觀念看來都顛覆了。我們今天也用一下比較嚴謹一點的思維回到一個特別細分的話題。
剛才幾位老總其實都從政治、經濟、全球化視野角度全面闡述了汽車產業現在面臨的現狀,我們這一場是聚焦到後合資時代的,關於合資企業和自主企業如何向前發展夢想和焦慮是什麼的問題。
我們也先一個話題熱熱身,剛才趙教授那場也是用這個話題熱的身,雖然剛剛前面已經講了行業的焦慮與挑戰,我們也聚焦到每一個人,在座的三位,站在自己作為汽車從業人員不同的職位上,不要問您焦慮嗎,這個問題肯定是有的,否則馬上就可以結束,您為什麼焦慮?這應該是剛才上一輪的嘉賓也是一個熱身問題,每個先答一下你為什麼焦慮。
朱華榮:因為長安的三次創業所確立的目標是宏偉的,也是很令人激動的,要實現它我們還有很多具體的問題在妨礙著,所以這就是我們的焦慮。
楊嵩:我覺得賈可有點壞,把我和朱總放在一起,他的焦慮是獅子的焦慮,想吃更好的午餐的焦慮,我們的焦慮是活著的焦慮。
朱華榮:都一樣。
楊嵩:剛剛吳伯凡老師說的,我們是還在想著怎麼活命的兔子的焦慮。
張進華:剛才朱總的報告我認真聽了,我認為朱總的報告那幾個方面的焦慮總結的是非常到位的,第一個還是新技術變革帶來的大家的不自信,還有一個就是政策的變化帶來的一些也是不淡定的,特別是進一步開放這種政策的調整後,讓一些特別是合資企業的不淡定,這種幾十年的可以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種婚姻突然可以解放了,讓大家有點不淡定。
實際上我更想說的,前一階段可能北京大學校長在校慶致辭裡面說的一個思想我認為還是非常有參考價值的,這種焦慮不能創造價值,可能會影響我們走向未來的角度。
能讓我們走向未來的還是堅定的信心,直面現實這樣的勇氣和創造未來的行動,也是剛才朱總在報告裡面展現的一系列的那些行動,我想也是體現這個。
主持人(柳燕):就是焦慮本身不創造價值,這個實際上本身也是有質疑的,但是跟焦慮相對的,今天我們這個主題是“夢想與焦慮”,但是我今天看徐董事長的PPT裡面講的,在現在這樣的產業大變革局勢下興奮與焦慮是並存的,“焦慮”跟他對應的詞應該是“興奮”。
我剛剛上來的時候我隔壁的另外一個主持人孫老師,說你焦慮嗎?我說我其實不焦慮,我比較興奮,如果有焦慮是因為我剛剛上來的時候收到一個信息“你這一場最好能搶回20分鐘”,這一下子讓我焦慮。
如果按照這個套路的話,夢想跟現實是對應的,既然有時間上的壓力,我們就直接切入主題,剛才說是後合資時代,所謂後合資時代應該是去年年初出現的一個概念。因為中國的合資企業這個概念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有第一批合資企業,然後第一批大規模的合資企業發展到30多年,應該說是非常成功的,對中國的汽車產業發展也作出了很大的貢獻。
所謂後合資時代大致是以第一批合資結束,就是第一批合資企業順利完成了第二輪簽約為分水嶺。
其實合資這個話題我也參加了幾輪論壇,每年經常會提的,今年的時間點跟往年不同,兩個大的特徵,一個是“汽車四化”的概念從一個大家談的概念變成了影響產業格局的現實。
還有一個是多年來一直在議論中的外資股比放開一錘定音、政策落地,在新的大環境下,合資企業應該何去何從?他的挑戰、他的焦慮是什麼呢?
這個問題先提給行業的領導張進華董事長,您從行業視角分享一下在這樣的新形勢下作為合資企業,我們今天就聚焦在合資企業,他的焦慮是什麼?特定的挑戰。
張進華:合資企業的挑戰我想,首先第一個,在技術方面的挑戰是一樣的,是一種技術轉型、技術變革帶來的新的變化,如何適應這種新的變化。如果說50年前可能還是零部件銷售,所有的生產製造服務都是一體的,競爭是以企業為主體,近50年企業競爭可能以整個產業鏈、零部件和售後、銷售和服務,可能更多的是社會化,整車企業為主體的產業鏈的競爭,未來可能是產業生態的競爭,是產業間和跨產業聯合共建的生態鏈的競爭,這跟自主跟合資不是相同的挑戰。
對合資企業特殊的挑戰,就是一種政策,特別是中國,這種政策變化之後如何雙方能夠快速的對合資企業明確的戰略定位、清晰的戰略決策,能夠儘快的在新的戰略架構當中,合資企業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上,我覺得這個可能是非常關鍵的。
主持人(柳燕):股比放開政策出來以後,我們行業中有很多熱議,一種觀點認為,合資企業的好日子到頭了,確實是經過最近一些年的發展,特別是像長安、吉利等等為代表的中國品牌集體向上,這樣的態勢其實很大程度上已經讓合資企業以前的技術品牌等等優勢,一點點在減弱,但同時,自主品牌也意味著保護期結束了,同時也是受到了更大的壓力,您判斷在這樣新的政策環境下,後續合資企業變局的態勢是什麼樣的?
張進華:我個人認為合資企業從短期來說可能合資的雙方都是在各自盤算著,各有各的想法,有少部分企業也不排除會有一些衝動或者是有一些變革的行動。但是從長期看,我個人的總體判斷,可能兩方面的因素會推動我們合資的雙方在更高的層面、更寬的領域來全面的深化的合作。
這兩個因素我想還是重複,第一個,就是這種新技術變革推動著大家都是要共建生態,現在這是一個趨勢,而且已經變成一種行動,產業間的行動以及產業間攜手跟跨產業的聯合,共建這樣的生態。
合資企業通過幾十年的合資合作文化已經高度融合,這是重要的因素,就是幾十年來形成的共同的巨大的資產、強大的競爭力。
第二個方面,中國的巨大市場、中國的特殊文化,讓合資合作,也可以說合資合作的品牌、產品服務業深入人心,合資合作又形成綜合的,面向中國市場的特殊競爭力。
可能是包辦婚姻,從歷史上來說是弊大於利,但是咱們這種父母知名、媒妁之言也創造了很多舉案齊眉、比翼齊飛的美好因緣。
所以如果從我個人的判斷,在一段時間的不淡定、憂慮之後,一定會雙方從更高層面從合資企業有統籌謀劃,放在更大的新的產業格局下在更高層次上的合資合作。不會像很多人短期想的不樂觀,我個人是非常樂觀的。
主持人(柳燕):謝謝張秘書長,從行業視角的分享,楊嵩總既不是合資、也不是自主,您先片刻休息一下,我跟朱總問一個問題。
我們長安在北京車展前期應該有很多的發佈會,其中長安第三次創業的發佈會應該是給人印象非常深刻的,而且裡邊有非常多的、非常明確的戰略目標,非常聚焦做強、做大,實際上長安依然是一手託兩家的,旗下有合資、也有自主,我們早先最早的時候合資企業創立的時候,從產業角度實際上有一個願景,就是市場換技術。
從我們企業角度也是希望借用合資企業的品牌技術優勢去反補自主、人才、技術等等的輸送,由於先天血統的原因,合資問題也磕磕絆絆,您從實踐者的角度,長安的過去覺得合資在反補和互相融合方面是怎樣的?以及在後合資時代,如何在新的戰略之下資源配置、人才等等方面協同發展,在長安的主戰略下合資和自主繼續的協同發展。
朱華榮:這個問題首先我覺得還是要回答你剛才說的市場換技術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在國家的產業政策是沒有這個說法的?
在長安我們的合作伙伴裡邊也沒有哪一條說你要把什麼核心技術拿過來,沒有,因為要合資,因為要合作,但製造技術是必須要有的。
所以實際上在這一輪裡邊,當然後來不知道怎麼就出現了,說合資要換來核心技術,是這個意思,當時大家不是指的一般的製造技術、管理,好像沒換來,因為本來我認為就沒有這種目標,這是我的一個觀點,而且實實在在的也沒有向我們301調查報告裡面說的長安好像在這裡邊弄來了核心技術,沒有。
長安的核心技術從哪裡來的?因為從2000年開始長安在海外佈局形成的,包括英國、日本、美國、意大利,四大海外技術中心,後來擴展到五大,因為全球的人才形成了,所以這是我覺得要說明一點的情況。
另一個,在過去這一輪裡邊,我們要肯定的是,合資給中方或者合作方帶來的,像管理技術、生產製造技術、人才培養以及資金,像長安可能是體現的最為明顯的,因為長安在造車的時候總共國家最早就給了3000萬,因為後來就沒有了,完全是靠自己滾動發展。
當然後來合資加快了資金的積累和支持,我覺得這些是不可否認的,而且這種格局長安一直堅持是。其實在我們合資之前長安就是轉型做汽車,就是明確的要做自主,後來合資以後長安定調是非常準確的,兩條腿走路,一方面要加大合作、加強合作,另一方面,我們要堅定不移的做自主,一直這個政策持續到今天仍然是這樣。
所以對於合資的後時代,我個人來判斷,大的格局不會有變化,為什麼?因為自主品牌包括長安這樣的企業成長到今天,其實對合資企業的貢獻越來越大。
而且現在其實我們若干合作伙伴之間已經在按照當前競合這種關係,大家是一個競合關係,既競爭又合作,你有好的品牌、你有好的技術大家一起來做,你省了錢、我也省了時,大家為什麼不幹呢,合作肯定是對雙方更有利的事情。
所以未來除了現有的模式繼續進行以外,還會促進母公司與母公司之間的進一步合作。比如說我在這裡也可以跟大家說,我們和PSA已經共同打造一個全新的平臺,這個交給長安在負責,我認為這種模式可能會更有利於合作的雙方,包括合作的子公司進一步發展。
主持人(柳燕):我覺得競合的概念特別好,因為我自己有19年合資企業的工作經歷,我記得每一任總經理對於我們合資企業的定位都要給個表述,比較著名的表述就是說“我們一切工作是追求合資企業最大化,就是股東雙方交集的利益最大化”,現實當中很難找到交集的利益,因此鬥爭中合作、合作中鬥爭。
在現在所謂的後合資時代,朱總覺得,特別是從母公司、母公司之間的頂層都已經能夠開始找到合作點和有這個意願的話,現在這個時代新的合資企業的雙方利益、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利益是什麼?怎麼去找呢?
朱華榮:我覺得這裡邊最大的利益是應對剛才我說的那些不確定,來爭取自身這個品牌在這個市場上更大的份額也好或者市場利益也好,要實現這個利益,我剛才說的,除了合資雙方進一步加強合作以外,另一個我認為就是母公司之間一系列的合作,可能是一個良好的方案。
主持人(柳燕):就有點像敵人是朋友,現在相當於共同面臨著這個市場的高度不確定性這樣一個挑戰。
朱華榮:就像長安、一汽、東風,為什麼T3這麼迫切的要來加強合作,其實真的不是什麼上級有想法或者國資委有想法,不是這樣的,很多人說是不是國資委在後面,其實三大公司發現必須要加強合作,能夠共同的加快我們的研發等等領域,不僅僅是研發,省錢、省力、省人。
主持人(柳燕):可預期,如果汽車行業出現一隻更大的獅子,就會使得我們其他的一些獨立品牌的公司更加有兔子的焦慮。剛才吳老師講的獅子和兔子焦慮不同,是因為獅子為了午餐奔跑,兔子是為命奔跑,其實這個例子也可以拿到我們現在的叢林法則裡面,獅子和兔子不一定誰是贏家,不一定獅子就是強者,兔子永遠吃不了獅子,但是兔子可以成為跑的最快的兔子,懶惰的獅子也有可能被餓死,這就是說到速度。
說到速度要跟楊嵩總溝通一下,我記得前天晚上楊嵩總在寶沃發佈會,如果提前三天以前這個問題真不好問,所有東西都憋大招憋到9號發佈,發佈的時候把寶沃前世、今生是什麼樣的品牌,以及寶沃是誰、正在幹什麼、想到哪裡去,都說的非常清楚。
我記得楊嵩總講的戰略目標,用一個學霸式的畫風展示出來用了一個數學公式,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楊嵩總表達的願景是,我們要成為中國力量走向世界舞臺的最速曲線,這背後表徵的也是速度,每個人都在追求速度,特別是那些造車新勢力。
我上個月剛剛增加我們付強總的發佈會,他核心競爭力講的就是速度,那個發佈會之後我也寫了一篇文章,裡面列舉了之前廣為所知的吉利速度、長安速度等等,寶沃如何能夠在這樣的環境下去達到自己的最速曲線、去實現自己的最速曲線?同時請楊嵩總給我們沒有機會去參加您那個超長髮佈會的人,簡單分享一下寶沃是什麼樣的品牌?
楊嵩:因為我們是兔子,唯一的優勢就是跑的快,如果跑的不快肯定死定了,不是說所有的兔子都跑的很快的,也不是所有的獅子都跑的很慢的,其實你看獅子、美洲豹很多都比兔子跑的快的。
我覺得在於領導人的心態和領導力的問題,並不是小兔子一定跑得很快。說到速度,首先第一個非常切實可行的目標,你目標都不準確或者都不是很清晰,更別談跑的快和慢的問題,可能跑的越快死的越快。
第二,你要有實現這個目標非常具體的可知性的路線圖,裡面分多少個節點、在什麼時間到達。
第三,所有的兄弟們大家真的能夠夜以繼日的向著這個目標能夠全速前進,我覺得這就是每個企業速度的差異。
剛剛你說前一個問題我也想說一下我的觀點,關於合資企業焦慮的問題。因為大家都知道我在過去就是朱總說的前十大集團80%的那個群體,結果越混越差,混到了其他,後面60個佔20%的裡面去了,所以我對前十大企業非常有感觸,合資企業,中外雙方共同焦慮的就是產品,因為都清楚現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的產品都不是自己說了算,都是國外的母公司說了算。
而我們已經看到了,現在其實合資企業的產品,至少系統網聯方面,已經開始甚至大幅度落後於我們的自主品牌,所以最焦慮的是產品。
現在合資企業中方的一把手在焦慮什麼呢?就是你說的股比放開以後,外方的話語權更強了,他們會要求更大的權利了甚至會要求更大股權的實際控股,所以我覺得其實這個挺焦慮的,於是我也跟我們下面的兄弟講,其實大有大的難、小有好的好,關鍵看你怎麼玩。就跟下棋一樣,真的看你怎麼下,沒有誰是容易的,其實無論大小都很焦慮。
主持人(柳燕):剛才上一輪的話題是新“四化”,其實股比放開是政策方面的因素使得大家各有各的焦慮,其實新“四化”,這個“四化”不管是賈老師命名的還是後來被上汽修訂的,其實這四個都是跟產品高度相關的,確實是電動化、網聯化,我們自己能夠看到的就是合資企業是不是慢了半拍。
現在能夠看到的銷量排名、電動車的排名全都是純中國品牌,這個肯定是跟合資企業先天技術控制在外方手裡有關係,而最懂中國消費者的互聯網車企像BAT等等,這些跟合資企業的融合顯然是要慢的,如果再放眼到共享化、智能化,應該是挑戰更大,不管怎麼說,合資企業還有自主企業,我們現在談論的基本上都屬於傳統車企,傳統車企通常做戰略目標的時候,包括我們看到,都是很注重我多說多少銷量,還是用賣車的收入、服務的收入來支撐戰略的主體,而造車新勢力一開始,像這種新型車企一開始就規劃了未來的商業模式,可能盈利模型就是不一樣的。
所以這裡我突然想起來一個比較有趣的問題,不知道是不是為難的,因為剛剛看戰略目標,包括徐董事長的戰略目標,紅旗哪年哪年多少輛,長安的更加清楚了未來五年的節點400萬輛是哪年、600萬輛是哪年,楊嵩總前天的發佈會3個多小時講了寶沃的目標,因為我很敏感,我是做銷售的,我沒有看到銷量目標,是因為您直接進入未來商業模型嗎?直接作為傳統車企就改變了,還是有其他考慮?
楊嵩:沒有,因為我覺得其實兩個意思吧,第一個,其實你公佈多少目標不重要,最終看你實現了什麼樣的銷售量。
第二個,我想首先這幾天其實真的跟炸了鍋一樣,很多很關心我和寶沃的人都在問我,兄弟,你把發佈會開了,你最後得用銷量來證明對不對。
我說當然了,我又不是傻子。這是一個基本的常識,就跟打牌一樣,鬥地主,你肯定要把握控制權。請支持我和關心我的人不要擔心,我們既然開這個發佈會就一定有信心收回來。等著土豪或者等著看笑話的人,對不起,可能會讓你們失望。
而且做事情都有基本的邏輯,不要說我們作為汽車銷售公司的老總,一個普通的業務人員都知道一個基本道理,我們每個做銷售的人員都想回款,我想朱總也一樣,哪個公司不想趕快大量的收回現金呢,銷售員也想,我趕快把錢收回來老闆好給我發獎金。
那我們要把錢收回來,首先要交貨,那要有訂單,那就要做基本工作,一個基本的業務員都要知道基本的常識和邏輯,所以這四個動作,這麼大的汽車企業一定會有一個一環套一環的過程。
所以很簡單,我們所有的銷售數據和利潤是藏不住的,因為我們都在上市公司的季度財報,所以很多人也會說,你一季度怎麼怎麼樣,一季度越差越好,我們不就很容易增長了嗎。
所以我想說,我們每個季度,請大家看上市公司財報,就可以知道我們的狀態,隱瞞不住的,而且我想說的是,我們這個行業總是談臺數,我覺得我們要稍微長進一點,不能只看臺數,還要看三財務指標,銷售怎麼樣、利潤怎麼樣、現金指標怎麼樣,我們不是為了賣臺數而賣臺數的,如果現金流越來越少,這個臺數也不好。
主持人(柳燕):確實要是制定特別明確的,特別是越遠的銷量目標,我覺得也跟剛才說的產業的速度不確定是有關的,所以共享化是以提升車輛使用效率為前提的,如果現在的使用效率比如2.5的話,假如提升到50%,不知道進程多快,理論上說銷量就要減20倍,這個可能是傳統車企思維裡面如果不進行相應的改變的話,有可能未來作為一個企業戰略目標的維度可能更多一些,就像剛才我們一位老總說的,如果用三維思路考慮五維空間問題的話,可能就會受到一些侷限。
我們“四化”的問題先談到這裡,今天幾位前面提到了造車新勢力,其實說到誰更焦慮,自主、合資和傳統車企和造車新勢力,繞不過造車新勢力的這個問題。
差不多同樣性質的問題,就是誰更焦慮,造車新勢力很多,可能工信部備案的有三百、四百,現在網上流傳的剛剛朱總提到49個,可能還是不全的,大家基本上都不認識那張圖,反正都是造車的,但是造車新勢力肯定是有很多優勢的,起步於現在新的產業時代,而且直接就電動車起步。
我有很多同事在造車新勢力裡面工作,我就經常問他們這樣的問題,看他們狀態很亢奮、很興奮,確實很有活力,就覺得你的優勢是什麼。
他們自己覺得他們最大的優勢是,跟傳統車企相比,船小好調頭,效率高。我也注意到朱總提到的長安創業的幾大舉措,要把效率打造為核心競爭力,就是傳統車企來打造效率成為核心競爭力,我覺得還是非常進取的、非常有魄力的,怎麼樣能夠做到呢?因為通常大家覺得大企業都跟大企業一定是相關聯的,怎麼樣做到把效率,就是用效率來取勝,作為一頭獅子來跟兔子用同樣的速度賽跑。
主持人(柳燕):企業管理機制上要有改變。
朱華榮:我一下就改變了,我們去年新能源公司一成立,所有的招收人員什麼動作都是他的事,我只管規劃,我只管戰略,所有的操作,而且我跟北京董事會溝通也是這樣,所以其實有很多方式,當然你如果讓我們傳統這一套東西來做新的產業,那肯定就是剛才說的效率問題,無法改變。
主持人(柳燕):就是說效率高低不取決於新公司、老公司、小公司、大公司,還是依靠模式、管理機制。
今天我們談焦慮談的比較多,我們再回到“夢想有多大焦慮就要有多大,但是夢想永遠大於焦慮”,這是剛才幾位老總的結論,各位作為現在職位上的領軍人物,我們最後再給大家分享一下現在這個時代下您的夢想是什麼。
朱華榮:其實長安的夢想一直沒變,就是打造世界一流的企業,把長安做成一個全球的公司,我們最近轉型裡邊就是,要轉型成為一個智慧出行的科技公司。
楊嵩:我的焦慮是活著,我的夢想是更好的活著。
張進華:其實我也是為行業做基礎服務的,是服務於我們朱總、楊總及我們汽車人,我的夢想就是讓我們朱總、楊總以及汽車人焦慮少一點。
主持人(柳燕):謝謝三位老總的參與,謝謝各位的耐心聆聽。我們在非常有限的時間裡面就這樣一個話題討論,本身也是很有挑戰的,但是討論無止境,最後還是見諸行動,希望明年到第十一個年頭的時候我們的藍皮書論壇還能夠這麼紅火,如果那個時候再見的話每個人都離自己的夢想更近一些。謝謝大家!
閱讀更多 汽車商業評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