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隋唐天壇,將重現皇家春祀秋嘗的國之大禮

西安隋唐天壇,將重現皇家春祀秋嘗的國之大禮

週末閒暇的時光裡,常常跟了陝師大畢業的朋友在學校裡逛,去看那座有名的圖書館。

歇山屋頂,對稱佈局,灰牆紅窗,古樸典雅,30年大拆大建後,這樣的傳統建築樣式在西安也已經很少見了。

作為陝西省古籍重點保護單位,館藏的古籍善本,多是在上個世紀時收於民間,如《新刊國朝二百家名賢文粹三百卷》、《戰國秦封宗邑瓦書》,被視為無價之寶供奉典藏。

夏日裡,爬山虎如綠色帷帳,覆蓋了牆壁,只露出硃紅色窗框,像一座綠色的古堡。莫名羨慕起那些可以自由進出城堡大門的年輕學生。

繞校園一週,在南邊操場上,一條小徑之隔,一道鐵門隔開一處荒涼所在,一個隆起的怪樣的土包,四周灌木荒草瘋狂。

那是什麼?

田徑場,我們跑步的。

在這樣的地方跑步?真怪。再可憐的操場,好歹可以弄平整些呀。

九年過去了,去年突然聽聞要建天壇遺址公園。才知道西安也有天壇,就在陝師大南操場上。

西安隋唐天壇,將重現皇家春祀秋嘗的國之大禮

天壇遺址在你們學校?我咋沒見過。我跑去質問那夥計,落腳西安的這些年裡,多次跟他去陝師大老校區閒逛。

他想了想,說,就是那個土包呀。

你們在上面跑步的那個?

嗯,每次都是從小鐵門進去,繞著天壇跑步,在上面蹦來跳去。那時候當操場,後來就不讓用了。

簡直是墳頭上蹦迪!怪不得各種怪異之地,如亂墳崗什麼的,多用來建學校了,年輕火旺的懵懂期,天不怕地不怕。

上世紀五十年代,陝師大建校時,選址南郊的一片荒蕪高地,連村莊都沒有,四周唯有或敗落或湮沒於地下的廢墟遺址,慈恩寺、大雁塔、曲江池、宋家花園、芙蓉園、杏園等。

近在咫尺的天壇遺蹟所在地,則在上世紀80年代直接被陝師大徵用。

這座初建於隋朝,唐代沿用了300年的圜丘,見證了一代代天子如何向“昊天上帝”表達虔誠。《舊唐書》記載說“武德初定令,每歲冬至祀昊天上帝於圜丘,以景帝配,其壇在京城明德門外道東二里”,即現今遺址發掘地。

在所有皇家禮儀中,源於西周的“天子祭天”是最高規格的活動,《周禮·春官·大司樂》:“冬日至,於地上之圜丘奏之。”

天壇自然被視作至高無上的禮儀重地。祭祀之日,皇帝一大早就要從遠在長安城北的皇宮,沿著朱雀大街向南,出明德門左拐,趕往南郊的天壇,在這之前,已經經過了7天的沐浴齋戒,潔身靜心。

按照司禮大臣的指引登壇、獻禮、退壇、再登壇……繁複勞力的祭天過程中,皇帝必須親歷親為,面對著“昊天上帝”的牌位,獻上犧牲、玉帛等祭品,祈福天下康泰,皇權永續。

西安隋唐天壇,將重現皇家春祀秋嘗的國之大禮

曾經風光無比的隋唐圜丘,在風雨飄搖中只剩了底座還存在,在90年代被髮掘,重現於天日。整個壇體全部用土夯成,沒有一磚一石,共4層,高約8米,最底層直徑約為54米,12面皆有臺階,嚴格遵循周禮禮制。

這個無論在年代還是規模上都遠勝北京天壇的遺址,經年沉寂在荒草叢中,被各類房屋夾隔於鬧市,落寞到無以復加的地步。世間萬物如人,都有各自的沉浮輪迴。

西安唐天壇遺址公園終於建成,以博物館、燎臺、御道、綠地等新形式延續著存在。

作為初次正式亮相的大禮,春節的正月初一這天,仿唐春節天壇祭祀活動將在遺址公園內舉辦,穿越1400年的時空,重現迎駕、靜鞭、行禮,鳴鐘、列陣、行進,初獻、亞獻、終獻等祭祀大禮全過程。

古代服飾、祭祀舞蹈,在樂器的伴奏中,西安將在燈火輝煌的春節重現春祀秋嘗的古典“禮”文化,那種隆重和莊嚴,值得特意去體驗一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