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崛起引發擔憂,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人工智能崛起引发担忧,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如果說AlphaGo戰勝李世石讓全世界重新認識了人工智能,升級版的AlphaGo戰勝柯潔則將人工智能概念徹底引爆,而2017年底,Alpha Go全新迭代版本AlphaGo ZERO的橫空出世,其不依賴人類經驗的“強化學習”AI技術令人們啞口無言。

資本是聰明的。據PitchBook統計,2010年全球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獲得的風險投資還不足5億美元,而2017年這一領域的投資額已經超過108億美元。2017年因此也被稱為世界人工智能“元年”。同時,人工智能廣闊的應用場景和可能的種種風險,使得人工智能成為一道擺在人類面前的選擇題。

人工智能的應用前景廣闊

雖然人工智能可能帶來各種風險,但是人工智能技術有著廣闊應用前景,能夠極大地促進社會經濟發展。近年來,人工智能與電子終端和垂直行業加速融合,已經湧現出了智能家居、智能汽車、可穿戴設備、智能機器人等一批人工智能產品,而且人工智能正在全面重塑家電、機器人、醫療、教育、金融等行業,將帶來大量的經濟效益。

此外,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截至2017年底我國60週歲及以上人口有2.4億,佔總人口的17.3%,其中65週歲及以上人口1.6億人,佔總人口的11.4%。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勞動力紅利將消失,而人工智能可以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彌補勞動力比例的不足。

人工智能可能引起社會鴻溝擴大

隨著人工智能基礎理論的快速迭代,不斷挑戰人類的極限,許多學者開始擔憂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威脅。目前,人工智能尚處於弱人工智能階段,對人類帶來的威脅主要在於加劇人類社會的鴻溝。

就業威脅

人工智能在各行業的普遍使用,極有可能會引起大量現存的工作崗位的消失,尤其是一些簡單重複性的工作,相應的員工也會失業。即使會有新的工種產生,這部分員工也可能因為無法勝任而失業。除了人工智能和人類的直接競爭外,人類內部的競爭也會加大,未來很多崗位都需要熟悉人工智能的操作,那些更擅長掌握人工技能技術的人將更容易就業,而剩下的人將可能徹底失業。《未來簡史》作者尤瓦爾·赫拉利認為,如果人工智能發展到一定程度,絕大部分人將成為無用的群體。尤其是在強人工智能時代,機器人有了人類的心理能力之後,能夠被替代的工作種類將更多。

社會財富分配

在就業上的不平等,會導致社會財富收益權的不平等,更多掌握人工智能技術的國家、企業或個人能夠獲得社會財富更大的分配權,而另一部分人類在社會競爭中處於極為不利地位。這可能使整個人類社會的鴻溝不斷加大,國與國之間、企業與企業之間、人與人之間也將面臨著快速分化,結果是強者越強,弱者越弱,貧富極端不均衡,人類社會和諧相處的根基將不復存在。

人工智能對人類的威脅

在高級階段,強人工智能將具備和人類類似的完備心理能力,一旦機器人學會了獨立思考,其很有可能不會繼續屈服於人類的管控,甚至會發起對人類的攻擊,最終人類將面臨一場災難。霍金就警示過,新興科技發展可能對人類生存帶來的毀滅性威脅。另外,屆時如何區分人與機器人。如何確定機器人的社會地位會帶來潛在的社會問題,一旦這些問題不能很好被解決,即使沒有戰爭,局部的衝突也會出現。

全面規範和引導人工智能發展

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社會問題,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科學規劃和有效保障。

提供就業預警

針對人工智能引起失業的問題,可以從政策層面給予解決,一方面,政府應該儘快建立專業預警機制,在人才培養時就應該考慮到人工智能可能的發展,及時動態調整各專業的招生計劃,避免人與人工智能過度正面競爭。另一方面,應增強學習能力的培訓,提高就業的靈活性,如遇到工人被替代而下崗的情況,政府需要為其提供相關培訓,幫助其就業。

增強社會保障

人類開發人工智能的目的就是為人類服務,減少人類勞動的時間。所以,在相同的勞動時間下,因為人工智能的存在,人類應該獲得更多的產品和服務。人工智能提高社會生產力,增加的社會財富應該在公眾之間進行更加均衡的分配。要實現這一目的,政府需要改革現存的福利體系,調整各個產業的稅收政策,同時為社會弱勢群體提供更多社會保障。該政策的實施可以改善貧困和極端不平等,提高消費和商業活力,減少因為人工智能發展導致的社會不穩定因素。

向機器人徵稅

為了平衡政府提供技能培訓和社會保障帶來的財政支出,可以考慮對機器人徵稅。對機器人徵稅的法理基礎在於,雖然機器人從倫理角度不能算是人類,但是從經濟學角度,機器人和人類幾乎沒有區別,在企業生產中機器人作為一個生產要素是可以像人一樣進行工作的。隨著機器資本的成本逐漸降低,機器資本在生產中對人類勞動力將進行替代,這是自動化或者人工智能影響就業和工資的主要渠道。通過對機器人徵稅,可以降低自動化的採納進程,給予勞動者時間去適應其他職業。這部分收入也可以用來補貼勞動者,作為勞動力培訓的資金來源。

構建機器人倫理道德規範

未來人工智能發展到一定階段,不斷地向人類生產生活逼近,會更多涉及倫理道德問題。比如,機器人要不要遵守人類的法律法規、機器人應不應該享受人類的權利、人類與人工智能如何和諧相處,都是國際社會和各國政府應該應對的事情。

因此相關規範人工智能發展的指導意見是十分迫切的事情。在這方面我國走在了世界前列,2018年5月7日《中國機器人倫理標準化白皮書》評審會議召開。此次白皮書具有里程碑意義,因為它首次提出了針對機器人倫理問題的解決辦法——中國優化共生設計方案。這一清晰的框架為進一步完善機器人道德倫理規範奠定了基礎。只要人工智能的發展在一定約束下進行,風險就是可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