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期貨多頭強勢,玉米拋儲“塵埃落定”,白糖喋喋不休

蘋果多頭強勢

本週以來,蘋果期貨迎來強勢走升,昨日盤中主力1810合約更是創下近三個月高位7086元/噸,盤終收報7083元/噸,周度累計上漲11.12%。分析人士表示,清明節期間,我國西部蘋果產區發生大幅降溫天氣,或將會對新季蘋果生長造成較大影響,也有望重塑蘋果市場的供需格局,在此背景下,短期內蘋果期貨多頭格局有望延續。

倒春寒來襲蘋果恐減產

清明節期間,我國西部蘋果產區發生大幅降溫天氣,且時值蘋果花開季節,市場人士擔憂這恐將對新季蘋果生長造成較大影響。

根據研究資訊顯示,通過電話調研反饋結果並結合中國蘋果網和卓創資訊信息可知,目前陝西北部、甘肅部分地區受凍害影響最為嚴重,預估減產幅度較大,但具體數據還需後續跟蹤。山西產區局部受凍害影響嚴重,總體影響較陝西、甘肅偏輕,具體減產幅度還需進一步確認。山東產區基本未受凍害影響,但部分產區花蕾量同比偏少。

據悉,蘋果樹花器官受凍後,通常表現為授粉不良、柱頭乾枯死亡、花絲或子房變褐。“雖然花器官受凍後後期會有一定程度恢復,當地果農也在積極採取補救措施,力圖將損失降至最低,但此次寒潮波及範圍廣、受災程度之深也是多年來少見,受災地區蘋果後期坐果數量將明顯減少、災害也對幼果健康產生不小影響。總體來看,2018年蘋果生長季開局不利,將造成西北地區減產、優果率明顯下降。”南華期貨表示。

不僅如此,替代水果方面恐也難逃寒流衝擊。南華期貨表示,由於蘋果開花比其他果類稍晚,此次寒潮對其他北方水果衝擊更大,西北、華北地區杏子、桃、櫻桃、核桃等水果受凍害情況更為嚴重。

鑑於上述分析,南華期貨表示,本週西北地區、華北地區早春凍害將對蘋果基本面產生深遠影響,對蘋果1805合約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早熟蘋果和其他北方水果受凍減產,從而減少冷庫富士後期替代品競爭壓力,當前市場上出現了久違的存貨商、炒貨客商積極詢價現象,表明部分貿易商改變了對後市的悲觀態度,市場信心得到一定增強。對蘋果1810合約的影響主要是通過減產降低優果率來提高採摘季收購價格。總體來看,此前預計的2018/2019年供需寬鬆格局被此次凍害打破,採摘季優果率低將難以避免,預期供需格局被重塑,屆時好果收購價將得到明顯支撐。

玉米拋儲“塵埃落定”“靜觀其變”或為上策

3月初以來,玉米期貨震盪下跌後轉入低位震盪。截至今日收盤,玉米期貨主力報收1744元/噸,玉米澱粉期貨主力報收2119元/噸,與前一日持平。分析人士指出,生豬價格連續下跌,養殖利潤持續保持虧損狀態,養殖戶補欄積極性不佳,生豬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持續下降,導致飼料企業對於玉米的需求放緩。

市場專業人士表示,年玉米工業需求預計大幅提高。國家統計局 4 月玉米供需報告顯示,2017/18 年度我國玉米年度總消費量為 24400 萬噸,與上月預期持平,比上年度增加 2244 萬噸,增幅 10%。本年度國內深加工產能繼續快速增長,與此同時澱粉出口增長,澱粉需求增加,燃料乙醇需求也預計增長,玉米工業需求繼續大幅提高。2017/18 年度玉米市場結餘量近 7年首次轉負,當年結餘為-2511 萬噸,比上年度減少 2557 萬噸。

市場拋儲成市場焦點

從國家糧食交易中心獲悉,4月12日舉行的國家臨儲玉米首次拍賣交易結果火爆。本次拍賣計劃投入拍賣玉米總量為359萬噸,實際成交數量超過333萬噸,成交比率為92.77%,成交均價為1481元/噸,數據可謂亮眼,不管在成交量還是成交均價都超出市場預期。在消息正式公佈前,市場已經討論數月時間,受此預期影響,近期玉米期現貨市場價格穩中有降。但“靴子落地”後,市場依然反應強烈,國家臨儲玉米競價銷售數量、底價等將對市場供需格局產生深遠影響,決定今後玉米市場價格走勢。

據分析,2014年臨儲收購對黴變等指標放得較為寬鬆。去年已經出庫的2000餘萬噸品質上佳,那麼即將面世的這5200萬噸,個人認為至少3000萬噸品質偏差;根據去年拍賣的平均溢價和運費計算,2014年二等玉米到港價為1700元/噸、到華北1800元/噸,巧合的是,兩地市場當前的新糧價格均比陳糧預期價格高出了80元/噸。”銀河期貨相關研究認為,如果拍賣標的品質尚可,拍賣溢價會相應走高,但並不代表市場價格會走強,只是新陳價格會縮小,北港1780元/噸仍是高點。拍賣後的出庫會影響供給的有效性,2015年產玉米何時投放會影響遠月優質玉米的溢價,值得關注。

玉米澱粉方面,據介紹,近期走勢偏弱與三因素有關。一是成本端玉米價格的持續下跌,拖累澱粉價格走勢;二是澱粉行業開機率持續保持較高水平,庫存上升而需求偏淡;三是深加工補貼政策,造成的企業挺價情緒偏弱。

“受拍賣預期影響,下游市場對於後市價格仍有一定跌幅期待,主流企業下調價格來刺激下游接貨的效果不明顯,隨銷隨補居多,這也意味著下游渠道庫存不高。”短線從周度平衡表來看,目前澱粉可售庫存天數處於下降過程中,澱粉跌勢過程中下游渠道庫存會被壓縮,一旦澱粉觸底或有反彈可能;中長線來看,遠月澱粉需求會相對走強,原料上將轉向2015年玉米,相對2014年玉米有50元溢價,因此價格有走強可能。

綜上所述,由於去年玉米產不足需,玉米價格穩步走高,但拋儲預期打壓玉米價格,近期地方的收儲補貼對玉米又有所提振。經過了前期的衝高回落,在多空政策消息支配下,玉米期貨很難走出大幅漲跌趨勢,在政策夾縫中橫盤遊走的概率較大。

白糖期價為何喋喋不休

清明節後,隨著採購需求增加,現貨價格開始企穩,白糖期貨止跌反彈。但因市場缺乏新的利多題材,白糖期貨反彈的力度較弱。從長週期看,市場情緒悲觀,拋儲政策懸而未決,原糖繼續破位下行,將會長時間制約糖價的運行空間,熊市格局尚未發生扭轉。

4月10日,3月份全國產銷數據公佈。整體情況並不樂觀,據中國糖協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3月底,本製糖期全國累計銷糖率41.3%(上製糖期同期43.19%)。雖然北方甜菜產區銷售進度同比去年較快,截至3月底,本製糖期全國甜菜糖累計銷糖率62.76%(上製糖期同期46.42%)。但是南方甘蔗糖才是價格的主導因素。雲南的產銷率基本持平,截至3月底,本製糖期雲南累計銷糖率33.45%(上製糖期同期32.36%)。廣西與廣東銷售進度較去年同期落後較多。其中截至3月底,本製糖期廣西累計銷糖率37.61%(上製糖期同期43.3%)。截至3月底,本製糖期廣東累計銷糖率56.5%(上製糖期同期61.62%)。

目前有兩大利空因素一直制約著糖價的運行。其一是拋儲,市場一直有傳言稱本榨季國家將繼續投放國家儲備糖。但國儲政策一直懸而未決,最終的供求平衡還是未知數。因此只要國儲政策一日未明朗,市場悲觀的預期就難以扭轉。其二是原糖。週二ICE原糖主力合約盤中跌破12美分/磅。按12美分/磅,90%關稅配額外巴西進口折算價為4850元/噸。目前廣西南寧集團站臺報5810元/噸;雲南昆明集團報5520元/噸,廣東湛江糖報5660元/噸;南方加工糖報6000元/噸;北方甜菜糖報5550元/噸。進口糖擁有絕對的成本優勢,但是進口的限制,內外價差是無法拉平的,但是原糖價格持續走弱,會對市場心裡造成壓力。

在沒有新的市場預期出現的情況下,短期內期貨價格將跟隨現貨價格波動,因此需關注4月份現貨市場動向。

據統計,截至4月8日,廣西收榨糖廠數已達81家,同比減少11家。僅餘10家糖廠尚未收榨。4月份開始,廣西產區大部分糖廠已經收榨,資金壓力有緩解。中國糖協數據顯示,2018年3月份,重點製糖企業甘蔗糖平均銷售價格5837元/噸,已經觸及廣西集團的銷售成本線。在糖價已觸及銷售成本,糖廠資金壓力也不緊張的情況下,集團已經沒有主動下調報價走量的理由。而且在清明過後,夏季採購開始,一旦集團報價企穩,中間商與終端的採購需求開始變得明顯,有可能形成一輪採購行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