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三个汉人!

明朝虽然是灭亡在李自成的手中,但是关外的清军也起到了极大的牵制作用,满清能从弱小然后一步步变强大,固然是因为有努尔哈赤、皇太极的强力领导,更是因为有一批汉人竭力辅佐。今天我们来看看除了世人皆知的吴三桂外对后世影响极大的三个汉人。

明末清初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三个汉人!

第三名:孙之獬

他是山东人,天启二年的进士,为庶吉士,可以说是前程远大,但是安奈不住,投靠了阉党。崇祯上位后他自然跑不了,就这样被贬为民。清军刚刚入关,孙之獬就带领全家人,把头剃为金钱鼠尾,并穿上满人衣服,在山东等待满清的招揽,结果如他所愿,得到了一个礼部侍郎的官职。满清入关开始是打着为崇祯皇帝报仇的旗帜,所以还允许汉臣穿着明朝的官服上朝,汉、满分为两班。这个孙之獬剃了头,穿着满服,很自然的就要往满臣那边站,但是满族大臣心眼里就看不起汉臣。又把他推了出去,孙之獬尴尬的要回到汉班,没想到汉人大臣也看不起他,就一个紧挨着一个,不让他插进来。被群臣羞辱的他回去就上梳建议让汉人全部剃头留绊,这个真是柿子拣软的捏,被满人欺负了,就朝汉人下手。这个提议正合多尔衮的心意,于是在满清的治下开始有了第一条政宣口号“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汉人古代的传统就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没有剃发习惯的汉人自然不从,一时间血流成河。他的下场也不好,1646年在山东老家省亲的时候,被农民起义军抓住,以残害同胞为名,把他凌虐致死,暴尸街头。而这件事的影响就是强制改变了汉人千年以来的习惯,以致到清朝灭亡了还有还有一部分汉人遗老遗少舍不得剪辫子,同时期的满人早就辫子剪光光。

明末清初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三个汉人!

第二名:洪承畴

洪承畴在明朝时候已经是大学士,位极人臣,也深得崇祯信任,不过在松山战败被虏,崇祯皇帝以为他殉国,还亲自写祭文吊念。开始表现的很有气节,不过在范文程(野史说的是孝庄)的劝说下还是投降了,投降之后为了掩盖自己降清的污点,积极投身于灭明事业之中,被任命为江南经略的时候,大肆捕杀反清义士。南明将领李定国打的满清考虑划江而治。也是洪承畴坚定的主战,导致后面发生了孙可望降清事件。因为洪承畴的太过积极,在老家泉州修建了一个宅子,回家省亲的时候也没有一个朋友上门,甚至母亲弟弟也不肯入住。如今也一直流传着洪母训子的典故。其实洪承畴如此的卖命,但在清朝统治者里一直都不是很信任,皇太极拿他做顾问,多尔衮、顺治给了他权利,但是一直没进决策圈,到了康熙,他也老到走不动了。在乾隆年间更是被写入《贰臣传》,反而抗清的史可法、黄道周等人还被立为榜样,这真是莫大的讽刺。

明末清初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三个汉人!

第一名:范文程

此公为宋代明相范仲淹的后人,传到了他这辈已经没有了先祖的风范,在后金攻下了抚顺,范文程就和他哥哥主动投靠了努尔哈赤,因为范文程中过秀才,所以在努尔哈赤那边还算吃香,范文程也一心一意的替后金出谋划策, 因为熟悉明朝情况,也多次积极劝降明朝将领,清军入关后,更是废寝忘食的的替满清打理国家、完善制度。可以说范文程对满清来说犹如汉朝的张良、明朝的刘伯温。是满清的开国功臣,也是文臣之首。如果没有范文程,满清进关之旅不会那么顺利,入关后也局面也不会很快稳定。就算对清朝贡献之大,满清的贵族大臣们也估计从来没有看得起他,多铎曾经霸占过他的妻子,虽然事后皇太极惩罚了多铎,但是估计更多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因为多铎一直不是皇太极的人。当民心安定,汉官臣服之后范文程也被边缘化。

明末清初时期,对后世影响深远的三个汉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