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寫給弟弟蘇轍最感人的古詩詞是哪一首?

謝小樓

在古代的文人中,最感人的兄弟之情,莫過於蘇軾與蘇轍的兄弟之情,兩人經常互寄詩人,表達思念之情,這些詩文都寫得感人至深,其中最著名的當然是我們學過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但是,要說寫的最感人的,還是蘇軾在監獄中生死之際寫的《獄中寄子由二首》第一首。

獄中寄子由二首(其一)

蘇軾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闇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獄中寄子由》共有兩首,這是第一首,是寫給弟弟蘇轍(即子由)的,第二首是寫給妻兒的。

公元1079年(宋神宗元豐二年)四月,由於蘇軾對當時王安石推行的新法持反對態度,又在詩文中對新法及因新法而顯赫的“新進”加以譏刺,於是政敵便上書彈劾蘇軾,蘇軾被捕入獄,關在御史臺。

蘇軾一被捕,眾多親朋好友立即上書營救,弟弟蘇轍則上書請求神宗用自己的官換蘇軾的命,連退隱金陵的政敵王安石,也上書說:「安有聖世而殺才士者乎?」最後是太后大壽大赫天下,太后說只放蘇軾一人就夠了,最終蘇軾才撿回一條命,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

蘇軾被捕時,曾與蘇邁約定,送飯只送蔬菜和肉,如果聽到不好的消息,就把二者換成魚。蘇邁嚴格遵守約定一個多月,恰逢糧盡,得出去找人想辦法,便囑託一個親戚代為送飯,卻忘記將與父親蘇軾的約定相告,親戚偶然弄到鮓魚(醃製的魚)就送了過去,蘇軾見狀大驚,以為罪將不赦,於是寫下此詩。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闇自亡身。這首詩前有一段序言:「予以事系御史臺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一別子由,故和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說明這首詩是通過獄卒轉交的,他知道獄卒一定會拿給皇帝看,所以開頭就歌頌了一下皇帝,說是自已是咎由自取。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人生百年,如今自己中年喪命,也算是先償還前生的孽債了,只是留下十幾口家人,只能勞累弟弟撫養。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隨便一處青山,便可埋下我這一身枯骨,只是他年夜雨之時,只剩下弟弟你一個人獨自傷神了。

年少是,蘇氏兄弟一起讀詩,讀到詩人韋應物“寧知風雨夜,復此對床眠”的詩句,兩人都很喜歡,於是相約他日功成身退、對床而眠,共享閒居之樂。所以這一句「他年夜雨獨傷神」,其中的哀慟之情,只有兄弟二人才懂。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但願與子由世世代代都做兄弟,把未了的因緣付諸來生!緣結來生,這是情人之間的盟誓之語,而蘇軾用在自己與弟弟身上,其中的兄弟之情,真是感人淚下,世間再未見這樣的兄弟之情!

蘇軾的這一次下獄,有諸多友人相救,連政敵王安石也上書相救,弟弟蘇轍代兄受過,被貶筠州,所謂患難見真情,這一次患難,突顯出了蘇氏兄弟之情。

這樣的兄弟,文學史上僅見此一對。

答者:謝小樓


謝小樓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時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弟蘇轍,字子由。古時人們稱呼親近的人,一般不直呼其名,大多稱字,以示親近。

蘇軾長弟蘇轍三歲,兩人一起長大,感情很深。蘇軾稱蘇轍:豈是吾兄弟,更是賢友生;而蘇轍則稱蘇軾:扶我則兄,誨我則師。

兩人一同中進士,一同步入仕途,志向及政治觀點相同,因此在對待如何變法這個問題上同進退。但性格上蘇軾豁達,蘇轍內斂,形成了很好的互補。在烏臺詩案蘇軾入獄,自覺難逃一死,因此寫下了絕命詩託人帶給蘇轍,其中有句: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可見其兄弟情誼。

我們注意下序中細節,大醉,卻想起了一個人,那這個人一定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天上的明月啊!你是何時有的?

止不住把酒問天!

敢問天上宮闕,今天是哪一年?

我多想乘風與你同住,

但你那高高的樓宇,實在是太高太寒。

還是隨著清輝起舞吧,一樣不同人間!

月光轉過硃紅的樓閣,穿過雕花的門窗,

輝灑在無眠人面前。

月兒不是你心裡有恨吧?

為何總在人分別時又大又圓!

哦,人總是有悲歡離合的,

月也總是有圓有缺的,

這些事從來就難以兩全!

但願天下有情人長長久久,

千里明月共團圓!

後人評價:寫中秋詩詞,此詞既出,餘詩俱廢!雖然有些誇張,但也說明此詞在人們心中的份量!


雲卷飛山

蘇軾與蘇轍兄弟倆,感情深厚互相牽掛。而分離時日一長,蘇軾便要詩詞相贈,以表達關懷與思念之情。其中一首《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更是成為千古絕唱。

序曰: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寫作此詞時,他與蘇轍已有六年沒見面了。時至中秋時節,蘇軾望月而思弟,於是便生出無窮悲歡之感,故有此作。全詞以明月為線索,是處處詠月,同時也是處處在抒發人的主觀情感,生髮人生感慨,更是對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

人們評價說,自從蘇軾的這首中秋詞問世,其他的中秋詩詞便都黯然失色,餘者不足論矣。可見這首源於思念兄弟,而詠誦的詩詞地位實在太高。

蘇軾思念兄弟,不只是寫了不少詞,寫詩也是不少,並且還有感人至深的佳作流傳呢。由於“烏臺詩案”,蘇軾被冤枉關在了獄中,蘇軾備受御史逼供拷問,一度認為自己難逃一死,於是寫下兩首絕命詩託人帶給蘇轍,其中一首如下:

聖主如天萬物春, 小臣愚闇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 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 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 更結來生未了因。

這首詩,情深義重,讓人讀來很是沉重。詩中次聯,蘇軾以後事託付兄弟,宛然一篇遺囑。但最感人和最閃光的是在詩的最後,蘇軾把我們帶上了表達手足之愛的巔峰:“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雖然時空的浩劫將使偉大時代的一切都蕩然無存,但兄弟之情則將在死死生生的輪迴中永恆地延續!

據說神宗皇帝也讀到了此詩,動了惻隱之心,於是赦免了蘇軾的死罪,將其貶為黃州團練副使。然後,在黃州,蘇軾遇到了赤壁,便成就了文學史上的一段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