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家訓揚新風之三十五丨天下查氏:觸摸查姓宗譜文化

传家训扬新风之三十五丨天下查氏:触摸查姓宗谱文化

查氏家訓十務: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撫孤恤寡、憐貧救難、勤修職業、儉樸節用、立志安分、忍氣省事、齊家正俗、竭誠愛國。

传家训扬新风之三十五丨天下查氏:触摸查姓宗谱文化

有人說,家譜是與國史、方誌同為一體的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載體;有人說,家譜是慎終追遠,尋根思源,增強家族親和力,民族凝聚力的紐帶;有人說,家譜是弘揚祖德,傳承祖訓的不朽聖經。曾任都昌縣教委主任的查崇蘭先生退休後,先是參與都昌查姓聯續家乘,漸漸矚目於查姓文化的研究,算是找到了老來怡神的一個“文化活”。丙申之夏,查先生饋我一本他編著的《查姓文稿》,這本推介查姓文化的著述十八萬餘字,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在2009年9月初版後,於2010年12月再版,可見此書在查姓人家影響不小。隨後,崇蘭先生捧出2015年編纂的精美的十二卷線裝本《中華查氏總譜》示我,閱後,令我感佩良多。“天下查姓是一家”,這本總譜是漢族查姓人共同的譜牘,崇蘭先生擔任執行主編,讓我更是覺得查先生參與其中的老有所為了。作為一個外姓人,我觸摸《中華查氏總譜》,吮吸著其間漫散開來的文化氣息。

传家训扬新风之三十五丨天下查氏:触摸查姓宗谱文化

查崇蘭(右二)與譜文化研究學者合影

百家姓各有其源,查姓人起源在哪裡?查姓出於姬姓,春秋周惠王時(公元前676年-前652年在位)伯禽的後代,魯國魯莊公之子姬延(號東安)為查氏始祖。他受封於查邑,便以邑為氏。查邑隸屬於濟陽,故有“濟陽世家”之說。也有一種觀點認為查姓出自楚王的羋姓,抑或姜姓,但比較一致的說法還是查姓出自姬姓。查姓尤以安徽、江蘇為多,現在全國有近百萬查姓人口,江西都昌有近二十個查姓村莊,人口約七千人,以三汊港鎮、萬戶鎮查姓人口為多。而香姓源於查姓,香姓家譜有著這樣的記載:南宋末年,太子太保查開祥同文天祥、陸秀夫等股肱奄奄一息的偏安宋室。公元1279年,遭元兵圍剿,查開祥護帝突圍,兵敗隱於廣東東莞茶山。為免遺禍鄉鄰,查開祥忍痛易姓,將“查”下一橫置於頂部,改為“香”姓,取後來居上之意。自此,查開祥成為香姓始祖。

传家训扬新风之三十五丨天下查氏:触摸查姓宗谱文化

查氏祠堂

後人續修族譜,總會輯錄自古至今的本姓有名望者入譜。有的光彩照人,彪炳史冊,讓後裔引以為榮。查姓名人,論知名度自然要數“金大俠”金庸了。金庸,原名查良鏞,浙江海寧袁花人,被譽為武俠小說家的“泰山北斗”。“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是取他十四部武俠長篇書名第一個字輯錄的對聯。金庸受聘為《中華查氏總譜》名譽主編第一人。“金大俠”是有宗族情結的一代文豪。1995年2月5日他在寫給江西婺源鳳山查傳宦的信中說:“來函中所提及查氏家族淵源,我甚感興趣,然而對家族歷史我沒有太多研究,所知有限,但據長輩所言,我家的確於早年自婺源遷浙江海寧,故我們應是本家。”如果放眼找尋查姓知名作家,金庸的海寧老鄉、“九葉派”詩人穆旦(1918-1977,真名查良錚),山海關臥軌自殺的著名詩人海子(1964-1989,真名查海生,安徽安慶查灣人)也是光耀文壇的驕子。其實清朝查氏科甲最盛,康雍乾三朝有“一門十進士,兄弟三翰林”之說,查升、查慎行都曾獲康熙御賜匾額“澹遠堂”和“敬業堂”。當時也有因文獲禍的,江西鄉試主考查嗣庭因試題獲罪。野史、筆記小說盛傳查嗣庭所出的試題“維民所止”隱射“雍正”砍頭,實際查閱正史,當年試題並非“維民所止”。查嗣庭因“文字獄”招來橫禍,其實質是成了雍正打擊朋黨的犧牲品。當代香港實業家查濟民、向鄧小平建言恢復高考制度的武漢大學教授查全性等一大批查姓傑出人才令人稱頌。當我從查姓家譜的故紙堆中翻檢查姓女性的印記時,族譜多少留有舊時代男尊女卑、三綱五常的模糊背影。陳獨秀的母親查氏,在族譜中卻是“名不詳”,但其在男權世系的記載中卻很清晰:查氏系安慶清廉堂查氏八十世查芳傳之女,嫁懷寧陳衍中(字象五)為妻,育二子二女(陳獨秀是其次子,字仲甫,譜名慶同)。無獨有偶,投身革命的出版家鄒韜奮的母親也是“名不詳”。鄒韜奮在《我的母親》一文中開門見山沉鬱著筆:“說起我的母親,我只知道她是浙江海寧查氏,至今不知道她有什麼名字!”疼愛她的母親去世時二十九歲,那年鄒韜奮十三歲。

传家训扬新风之三十五丨天下查氏:触摸查姓宗谱文化

查良鏞(金庸)

圖片來源網絡

查姓名人輩出,全國與查姓相關的名勝也不少,最有名的當屬安徽宣城的敬亭山。查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出版的權威工具書《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敬亭山,又稱查山。”據考,查山得名與宋徽宗時光祿卿查遠有關。查遠鎮守宣城,宅居山陰,世人念其威名,把敬亭山亦稱查山。南齊山水詩人謝眺任宣城太守,在這裡寫下了“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的佳句。唐代大詩人李白先後七次登臨此山,吟詠查山的詩有四十五首,其中《獨坐敬亭山》成為千古絕唱:“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閒。相看兩不厭,唯有敬亭山。”作為汪姓後裔,我時常會默誦李白的另一首同樣寫於安徽的名詩《贈汪倫》,而感念汪姓先人的重情厚誼:“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桃花潭”在現在的安徽涇縣桃花潭鎮,鎮上的查濟古村也成為探尋查姓文化的勝地。李白在贈別汪倫之後,他受查濟村人查師謨(官至校書郎)所邀,來到古村碧山遊歷,並且留下了一首詩:“問餘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北京廣和查樓、上海查山、浙江海寧金庸舊居赫山房等,也不失為彰顯查姓文化的好去處。

传家训扬新风之三十五丨天下查氏:触摸查姓宗谱文化

浙江嘉興查氏文史資料館

宗譜書寫的文本中規中矩,倒是一些口口相傳的活態家族史更有細節的體溫。在貴州省黔西南州興義市的納具村,有一塊查氏宗祠碑,該碑刻早在1985年就被列入貴州省級文物保護名錄。碑刻記載查氏遷徙事,有“被洪武調北征南,我祖出故土率兵丁征戰”數語。其實,當我們拂去碑刻的塵封,歷史的滾滾煙雲如此的撼人心魄。數年前,《中華查氏總譜》編纂委員會組織七十多人赴納具村召開查氏宗親聯誼會。村民循著布依族禮儀載歌載舞,夾道歡迎,婦女敬酒乞福。納具村村民戶籍上是布依族,血脈裡是漢族。當地村民訴說著族譜上沒有記載的家族史,悲懷而激越。明朝洪武初年,朱元璋派出一干人馬開赴黔西南平叛,朱元璋給當時的統領一個錦囊,並降旨:沒打贏平亂之仗不能拆看,違者殺無赦。平亂之仗打了三年,王師大勝。統領此時打開錦囊,原來是一通密令,大意是祝賀你們立功,你們不能班師回應天府,一律屯邊戍守。此令一公佈,當場“全軍慟哭”。但聖命不可違,將官們回到老家帶著家眷一起奔赴黔地。當兵的就地落戶,娶妻生子,融入布依族,一代代繁衍下來。納具村的始祖是一個叫“查平營”(平營為兵銜)的江西人。我想,若是小說家演繹“全軍慟哭”,該是怎樣一幅歷史的邊塞畫卷啊!

传家训扬新风之三十五丨天下查氏:触摸查姓宗谱文化传家训扬新风之三十五丨天下查氏:触摸查姓宗谱文化

家譜隱含著一些攀附假託的缺陷,後續者有去偽存真的功夫。我在翻閱查氏宗譜時,就發現了一個明顯的訛誤。東晉名臣查椿齡是查氏族譜繞不過的一個人物。查氏後裔所稱“丹陽世家”、“海陵世家”,就是指查椿齡的始遷之地和封爵之地,分別在江蘇鎮江和泰州。查椿齡(290-356)官至東晉安福殿侍中,皇帝近臣,職權如宰相,晚年退居九江匡山箬廬源(今柴桑區、廬山市一帶)。歷代查氏宗譜都載有“陶侃拜撰”的《東晉侍中查椿齡墓誌銘》。查陶侃生平,他是生活在與查椿齡同一時代,且同一鄉郡。但陶侃生於公元259年,比查椿齡大三十一歲,卒於公元334年,比查椿齡早離世22年,應該說不可能為查椿齡撰寫墓誌銘。倒是朱熹為查氏宗譜續修寫序,確是言之鑿鑿的事了。

传家训扬新风之三十五丨天下查氏:触摸查姓宗谱文化

觸摸任何一個姓氏瓜瓞綿綿的歷史,都仿若在感知中華民族生生不滅的文化氣息。撫摸精美的《中華查氏總譜》書匣,一代又一代的查氏後裔在未來時光的長河中,該會續書如何的輝煌……

文:汪國山 圖片由查崇蘭提供

◁◁◁ 掃一掃關注我們

传家训扬新风之三十五丨天下查氏:触摸查姓宗谱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