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如何才能真正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进行分析

朱博士结合国内经济与融资形势系统地介绍了36种主要融资渠道、200多种实战融资方法和大量实操融资案例,深刻地剖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根本原因,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给出了破解良方!

朱耿洲博士首先对2017年国内的融资成本基本面进行了分析:

2017年里,银根紧缩,监管加强导致影子银行体系的信贷创造能力受到影响,种种因素,导致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上升。如何看待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升的原因及后果?中国能否一味压低实际利率,以维持投资拉动的经济高速增长。去年以来,债市在利率上行过程中,出现熊市。

从融资成本的角度,金融市场不应该出现风险投资等各类金融产品,只需要用成本最低的国债募集全社会的资金,再用发行国债的资金进行投资就好。而这实际上就是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中,那些投资收益高的项目能够平等参与到资金的争夺中,通过提供更高的资金价格获取资金。未来中国将会出现的各类金融创新产品,很多将不可避免的推高平均融资成本。社会不能因为只看到融资成本的提高,而忽略了投资收益的更大提高。

从中国的经济升级转型的趋势而言,未来中国不同行业的相对融资成本将会出现结性的变化。

那些在当前由于金融市场不完善,竞争不充分而获得低成本资金的主体,将会面临资金成本的上升的冲击。这些行业包括商业银行业、房地产业、钢铁业、造船、造车、工程机械、公路、桥梁、基础设施等资本密集型行业。如果这些行业的企业不能通过创新来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或是降低利息支出在其成本结构中的比例,生存都将非常困难。

那些在当前由于金融市场不完善,竞争不充分而无法获得资金或是资金成本过高的主体,将会受到资金成本下降的推动。这些行业包括投资银行业(在中国,广义的包括证券业、基金业、保险业、风投业)、咨询业、教育培训、医疗旅游、文化传媒等智力密集型行业。当然,这些行业同样需要提升创新能力,以提高资金的投资收益。

由于中国存在吸取全球资金的可能,中国的平均融资成本是涨是跌,难以预料,也并不关键,最关键的是低信用主体的长期利率下行,整体融资成本从长期而言,将会下降。

未来中国经济要转型、要发展,财富第三波要展开,我们必须接受内部成本必然上涨的判断。除非中国能够跳出原有思路,从全球的角度,来思考资金的供给与需求,这要求中国接受贸易逆差。或许只有贸易逆差,才能助力中国经济升级转型。

到底怎么才能真正降低融资成本?朱博士指出:

第一、从总量上入手。企业融不到资,当然有很多结构性的问题。

在短期内要想办法缓解,我觉得还是要从总量和政策上入手。比如说降准、降息,央行现在担心降准、降息会不会进一步增加杠杆率。我特别想提出的是,不要把宏观审慎政策和调控政策混在一起,这是两个问题。短期内如果认为经济增长下行是一个巨大的风险,就要采取一般的宏观经济政策,像财政放松和货币放松。如果觉得杠杆率有问题,就采取其他的措施来控制。但是我觉得如果融资成本很高,双轨政策是必须的。

第二、解决利率双轨制的问题。

利率双轨制要解决的前提是国有企业怎么改革。那些僵尸企业、过剩产能如果不能被消化掉还要继续生产,还要在政府的支持下获得很多融资,我们的融资成本就很难降下来。

第三、推进好的利率市场化。

好的利率市场化意味着要有一系列的前提条件,比如说存款保险制度和地方平台。应该给一个非常明确的硬的预算约束,就是政府不能兜底。我们需要一个比较完整的无风险收益率,也就是国债的收益率。万一央行以后真的放弃了对利率的调控,对银行存贷款利率的调控,我们就需要有新的货币政策操纵的目标。拆解市场也好,回购利率也好,需要建立一个新的政策框架体系。

第四、要降低服务成本。

金融机构在提供金融服务时存在产品打包定价的情况,所以金融机构在定价时应更加合理,每项服务的定价应标注清楚,减少金融机构单方面定价的情况。

第五,要控制资金成本。

市场上存在资金供求不清晰的情况,导致资金链过多,成本增加,这需要有闲散资金的投资者与需要用钱的企业建立定价相对合理的机制,维护好市场秩序让资金的供求更透明、更明确,减少资金空转,使资金安排合理,供求均衡。

 第六、要改善融资环境。

很多金融机构信用不完善,导致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面对此现象,当地政府应建立一些企业服务平台,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以及信用情况集中起来,统一进行管理,这样可以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减少金融机构对企业在担保、信用评估等方面的成本支出。并且还应鼓励大中型商业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体现普惠金融服务的普及性、便利性和优惠性,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和可得性,为实体经济提供有效支持,防止脱实向虚。

第七、应发挥政府投资的担保机构作用。

对于中小企业、高科技企业、“三农”企业,政府应实施融资担保业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尝试由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银行等方面按一定比例分担代偿责任,推进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另外,对于特殊企业,政府应在税收、监管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优惠,或是进行贷款补贴。

第八、中国目前更应该降低的外部成本。

外部成本就是金融机构将资金从融资方引导到融资方的过程中,所耗费的成本。这种成本分为显性的成本与隐性的成本。显性的成本,体现为融资方支付的成本与投资方获得的收益,两者之间的差价。隐性的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即一些资金原本能够用于能够创造更多财富的项目之上,但是由于金融体系的低下效率而无法实现所造成的财富损失。隐性的外部成本降低,实际上是融资边界的拓宽。中国的金融抑制,使得隐性的成本规模巨大。

未来中国实体企业融资成本,取决于内部成本上升的速度和外部成本下降的速度的对比。在内部成本上升难以避免的情况下,通过金融体系的改革,降低外部成本,拓宽融资边界。金融体系的改革在和中国社会的大势变化,进行抢跑,刻不容缓。

对如何才能真正降低企业融资成本进行分析

当代诸葛

如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朱博士进一步指出:

 第一、企业首选的融资方式是内部融资:

第二、融资时不仅要考虑会计成本还要考虑机会成本:

股权融资相对于债务融资来讲,因其风险大,资金成本也较高,同时还需承担一定的发行费用,看似成本较高。但企业融资的成本,不仅包括会计成本,还包括机会成本。相对于会计成本,机会成本是构成企业决策行为的主要依据。

第三、千方百计降低融资成本:

1、提升企业信用等级,争取较低的贷款利率;

2、妥善安排短、中、长期贷款的比重;

3、积极争取开办银行的汇票业务,大量使用票据融资方式,可以节财务费用,降低融资成本;

4、企业向银行贷款时,应首选最高额抵押贷款方式,其优点在于降低资金成本支出;

5、综合比较各种因素合理选择融。

 朱耿洲博士最后总结道:“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方可彻底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无论在宏观基本面和微观技术面都要有融资策划的眼光,策划先行方可科学专业地解决融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难题,融资策划也是一门科学,也要进行系统学习方可提高融资的操作技能和水平,方可大大提高融资的成功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