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只用了四个字,就成为圣贤,让蒋介石佩服

一、

1905年,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率领日本舰队击败俄国波罗的海舰队。

消息传回日本后举国沸腾,天皇特地为他举办了庆功宴。大家问他:“你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东乡平八郎默默的举起一块腰牌:

“一生俯首拜阳明。”

1908年,在日本留学的蒋介石目睹了一幕奇观:“不论在火车上、电车上或渡轮上,凡是旅行的时候,总看到许多日本人在阅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许多人读了之后,就闭目静坐,似乎在聚精会神、思索精义。”

王阳明究竟有什么秘密武器,让中外牛人都俯首帖耳?

王阳明只用了四个字,就成为圣贤,让蒋介石佩服

二、

1472年,王云出生于浙江余姚。

据说他在母亲肚子里呆了10多月,才恋恋不舍的爬出来。也许是离开妈妈的怀抱后不开心,所以直到5岁时,他还不会说话。

那一年,有一个云游四方的和尚路过余姚,远远就看到这个小孩根骨不凡,就摸摸他的头说:“好苗子,可惜泄漏了天机。”

回到家后,王云对爸爸王华说:“爸比,有个怪叔叔摸我的头,还说了莫名其妙的话。”在听儿子一五一十的说了之后,王华决定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就给王云改名叫“王守仁。”

王守仁,就是日后名震天下的王阳明。

注意:不是十三香的王守义。

王阳明只用了四个字,就成为圣贤,让蒋介石佩服

说来也奇怪,改了名字后的王阳明,立刻就能开口说话了,果然,牛人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1481年,王华考中状元。做了京官、有了工资,赶紧托人买了套三环的学区房,准备给儿子最好的教育:“科举,要从娃娃抓起。”

就这样,王阳明跟着家人来到了大城市北京。

他在学校表现很好,学《四书五经》总能举一反三,老师们暗暗得意:“收了一个好学生,奖金有着落了。”可王阳明偏偏不走寻常路,

他开始沉溺于五件事:“任侠、骑射、词章、神仙、佛事。”

王阳明只用了四个字,就成为圣贤,让蒋介石佩服

王阳明自从领教过自己的聪明后,就开始不好好学习了,而是在看!闲!书!

他在《论语》下面藏了一本《孙子兵法》,嘴上念着“子曰”,心里却在想“兵者,诡道也。”课余时间,也不再跟小伙伴们丢沙包,开始练习枪棒功夫,看着样子,他是打算在高考时报军校。

儿子的一切变化,王华看在眼里:“小子,不知天高地厚。”

为了给王阳明一个下马威,王华决定带他去塞外,见识一下真正的前线。

在居庸关外,年少的王阳明第一次看见万里草原,领略了纵马驰骋的快意,卫青、霍去病、徐达、蓝玉的丰功伟绩,一一闪现在心头。

回到家后,他就对王华说:“我给皇帝写了报告,只要给我几万人马,我就能横扫漠北。”

傻小子疯了,王华反手就给了他一个大耳瓜子。

王阳明只用了四个字,就成为圣贤,让蒋介石佩服

三、

王阳明的军人梦,就此烟消云散。

但没过几天,他又有了更伟大的梦想:做!圣!贤!王华真的要疯了:“我一个老实巴交的读书人,怎么就生了这么一个熊孩子。”

为了保住自己的一世英名,王华决定给儿子找个老婆,让他有了牵挂,就不会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了。他挑选了一位朋友的女儿,然后通知王阳明:“我决定了,你去江西结婚。”

在那个年代,婚姻大事完全是父母说了算,王阳明只好收拾行李,坐绿皮火车“哐兹哐兹”来到江西南昌。

他的岳父大人估计不怎么去北京,根本不知道他的那些糟烂事,看着王状元的帅儿子,满意极了:“马上结婚。”

结果到了拜堂那天,所有人都到齐了,只缺一个新郎官。

岳父大人急的满头大汗,派人全城搜捕。结果,第二天早晨才在郊区的道观里,找到王阳明。他穿着结婚的红袍,盘腿坐在蒲团上向道士请教成仙之术呢。

消息传到南昌城,大家惊叹:“真乃异人也。”

王阳明只用了四个字,就成为圣贤,让蒋介石佩服

四、

1489年,他带着新婚妻子回老家余姚,路上遇到理学家娄谅。

在与娄谅的交谈中,他提出自己的疑问:“怎样才能成为圣贤?”娄谅回答他:“成为圣贤的方法,都是朱熹的书里。”

王阳明欣喜若狂,他终于找到成圣贤的方法。

王阳明只用了四个字,就成为圣贤,让蒋介石佩服

朱熹的方法只有四个字:格物致知。

他认为,世界上的每个物体都有道理,水往东流、树往高长、生老病死,一切都是学问。

只要一点点的学,就能在脑海中积攒内力,当你的学问足够多时,内力就会雄浑澎湃,一发不可收拾的贯通任督二脉,将一切融会贯通,成为举世无双的大高手,这样就一举成为圣贤。

“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豁然贯通,终知天理。”

王阳明回到余姚,就开始刻苦的格物。

他来到自家后院的一篇竹林中,盘腿坐下后,目不转睛的盯着竹子看:“我倒要看看你有这么道理。”就这么看啊看、格啊格,七天七夜以后,王阳明终于倒下了,发出一声大呼:“圣人骗我。”

这就是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王阳明只用了四个字,就成为圣贤,让蒋介石佩服

五、

王阳明康复以后,怀着郁闷的心情到处溜达。

有一天,他来到一座寺庙里,看到一位和尚在那里打坐,满面端庄。王阳明站在旁边看了半天,突然问道:“和尚,家里还有什么人吗?”

和尚说:“老娘还是家里。”

王阳明接着问他:“那你想她老人家吗?”过了一会,和尚羞愧的低下了头:“儿子怎么能不想娘呢?”

第二天,和尚就放弃禅师的身份,回家看老娘去了。寺庙的方丈吓坏了:“从来都是剃度别人出家,这次倒让人给劝回去了。”

为了不关门歇业,方丈连推带搡的把王阳明赶出寺庙。

经过这次事情,王阳明彻底明白了:“人性是永远不可能被泯灭的,他将永远屹立在天地之间。”

王阳明只用了四个字,就成为圣贤,让蒋介石佩服

王阳明收获很大,可王爸爸很愤怒:“我堂堂一个状元,儿子却整天不务正业。”

他给王阳明下了死命令:考不上进士,不许进家门。好吧,我拿出真正的实力给你们看。经过几年的刻苦攻读,1499年,王阳明终于考中了进士。

熟读兵法、一身武艺、游历天下、考中进士,28岁的王阳明,早已默默的超越了大部分的同龄人。

王阳明只用了四个字,就成为圣贤,让蒋介石佩服

六、

王阳明没混到翰林院,而是被分到了工部。

不过没关系,反正他也不是忠于职守的好干部。因为他每天都忙着“格物”,期待着打通任督二脉的那天。可他却越来越迷茫:“格了无数事务,却还是没发现道在何方。”

他逐渐意识到:朱熹的理论可能有问题。

1505年,正德皇帝朱厚照继位。

这个少年皇帝,整天和刘瑾等太监胡闹,还把国家大事交给刘瑾,人称“立皇帝。”戴铣等大臣上书朱厚照,要求严厉处罚刘瑾等人,没想到上书不成,自己反倒被打入死牢。

王阳明义愤填膺,上书为戴铣等人辩护,结果被刘瑾特别照顾:“重打40大板,发配贵州龙场驿。”

进士出身、前途一片光明的王阳明,就此落入人生的谷底。

王阳明只用了四个字,就成为圣贤,让蒋介石佩服

来到龙场驿站,他发现更为严峻的问题:这里人烟稀少、猛兽丛生,方圆数里都是无人区。而且这里的人听不懂他说话,能听懂的都不是好人。

恩,在中原犯了事的人,只好跑到荒无人烟的贵州来。

王阳明看着眼前的满目疮痍,大笑一声:“天下之大,虽离家万里,何处不可往,何事不可为!”

客行日日万锋头,山水南来亦胜游。

布谷鸟啼村雨暗,刺桐花暝石溪幽。

蛮烟喜过青扬瘴,乡思愁经芳杜洲。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

坚持,还是退却?

王阳明既然来了,就没想过这个问题。他带领随从们砍树木、建屋舍、建学校,为贫困老区的人民带来中原的温暖。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只有在苦难中坚定前行的人,才有成为圣贤的资格。

王阳明只用了四个字,就成为圣贤,让蒋介石佩服

七、

王阳明亲手打造了一幅石棺椁,每天没事就坐在里边——悟道。这么一副景象,实在是太吓人了,鬼看见都绕着走。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阵大笑惊醒了熟睡的人们,可王阳明却没有扰民的觉悟,恨不得拿个大喇叭喊:“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务者误也。”

意思就是,圣贤之道,是发之于本心的一丝善念,根本不用向外部求取。

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只用了四个字,就成为圣贤,让蒋介石佩服

虚度19年时光,走遍天下却始终找不到“道”在哪里,原来圣贤之道并不存在于世间万物,而在人的心中,从不曾离开。

它就像生命的本原一样,能够分辨善恶、美丑、忠奸,只要发掘出内心的本原,就能够判断世间的一切事物。随心而动,随意而行,这就是“心即是理。”

中华哲学史上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王阳明的名字,也将超越权利、财富、功业,与孔子、孟子、庄子、老子等先贤并列,永垂不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