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做新時代合格共產黨員”等5則

劉家義: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做新時代合格共產黨員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我們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行動指南,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呼喚我們勇於擔當作為,新修訂的黨章對黨員劃定更高標準、提出更高要求,我們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努力做無愧於新時代的合格共產黨員。一是堅定踐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遵循。學習貫徹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每個黨組織、每名共產黨員的必修課。二是堅定維護習近平同志核心地位、領袖權威。這是新時代共產黨人講政治第一位的要求。我們要做到時時處處事事向核心看齊,在情感上忠誠擁戴核心,在政治上堅定維護核心,在行動上自覺緊跟核心。三是堅定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目標,需要每名黨員具有擔當精神,做到忠誠履責、盡心盡責、勇於擔責。我們要以堅定的自覺為黨分憂,以務實的舉措狠抓落實,以創新的思路攻堅克難。四是堅定落實習近平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這一總要求對黨員、幹部提出了更高的政治標準、紀律標準、能力標準、作風標準。我們要在守紀律講規矩上樹立更高標準,在加強道德修養上樹立更高標準,在保持清正廉潔上樹立更高標準。(《人民日報》2017年12月1日)

寧吉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實現新時代高質量發展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發展仍然是我們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必須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這是緊扣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轉化,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佈局的內在要求,是適應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跨越發展關口的迫切需要,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基本途徑。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客觀上要求加快提質增效升級步伐,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要完成這樣的變革,關鍵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牢牢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推動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經濟體制。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堅定不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實現供需動態平衡;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著力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握機遇擴大開放,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著力保障改善民生和建設美麗中國。(《經濟日報》2017年11月30日)

黃群慧:從高速度工業化向高質量工業化轉變

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推進高質量工業化,是新時代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我國到2020年將基本實現工業化,到2030年前後將全面實現工業化,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在認識到我國工業化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也要看到,相對於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對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要求,我國工業化還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這主要表現在區域發展不平衡,一些區域工業化發展不充分;產業結構不平衡,創新能力和高端產業發展不充分;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發展不平衡,高質量實體經濟供給不充分;工業化速度與資源環境承載力不平衡,綠色經濟發展不充分。因此必須著眼於解決工業化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加快實現從高速度工業化向高質量工業化轉變。這就要求我們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工業化動力從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促進產業高端化,進而形成創新驅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把著力點放在提高實體經濟供給質量上,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進以製造業為主體的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實現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構建現代綠色製造體系,推進可持續工業化;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提高工業化進程的包容性。(《人民日報》2017年11月26日)

盧江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又一次飛躍

胡鞍鋼 楊竺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比較優勢

新中國成立以來,社會主義在中國經歷了長達68年的不斷髮展和進化,形成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政治制度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具備一系列十分重要的比較優勢。一是政治穩定、社會穩定體現出的治理優勢。中國共產黨尤其珍視並且善於維護政治穩定、社會穩定,為中國人民提供了最重要的國家公益性產品,即天下大治、安定團結,政治有序、社會井然。二是人民當家作主制度優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廣泛代表全社會不同階層、不同群體的利益。三是統一思想優勢。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牢牢佔據社會意識形態主流。四是社會動員能力優勢。有了中國共產黨這個高度組織化的強有力的核心,中國社會得以有效組織,極大地提高了中國社會的組織化水平。五是政治協商和協商民主優勢。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的基本政黨制度,使我們在政治協商中實現黨際合作與協商民主,達到政治團結。六是民族團結優勢。中國共產黨領導實行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使我們能夠妥善處理民族關係,維護國家統一,促進民族團結與共同繁榮發展。七是改革創新優勢。中國共產黨堅持在改革創新中尋求發展活力,使我們始終在改革創新中與時俱進,不斷進行自我完善。八是學習型政黨優勢。中國共產黨已經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系統性的學習機制,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極強的學習自覺性。九是政治人才培養與選拔任用優勢。中國共產黨源源不斷地培養和任用大批經過充分歷練、為實踐證明堪當治黨治國治軍大任的優秀政治人才。十是黨的自身建設優勢。中國共產黨具有強大的執政能力,並自覺通過持續不斷的自身建設鞏固這種能力。(《紅旗文稿》2017年第21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