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的这首怀古诗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

怀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这类诗歌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一般是诗人怀古惜今,"有感而发",少有作出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从相反的角度来预测历史发展的趋势,达到怀古目的的。而杜牧的《赤壁》 却正是这样的一首诗。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首诗的意思是:一支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水底的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自己水洗打磨发现这是当年赤壁之战的遗留之物。假如当时不是刮起了东风给周瑜提供了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杜牧的这首怀古诗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

铜雀台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的结果作出了相反的假设,发表了与世人不同的看法,从另一个角度来感慨历史,警策世人。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这两句暗含着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六百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使得诗人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出来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

杜牧的这首怀古诗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

铜雀春深锁二乔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是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历史也许就会改写,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关于赤壁之战的结果,人们是非常清楚的,可是此处诗人大胆设想,提出了一个与历史事实相反的假设。假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结果会如何呢?诗人并未直言战争的结局。而是用“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艺术地呈现了可能出现的情况。这里诗中运用了以小见大这种表现手法,写战争的胜负,以大小乔这两个具有特殊身份的女子命运来表明,可谓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这就使得全诗既生动形象,又含蓄蕴藉,富有情致。

杜牧的这首怀古诗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

东风不与周郎便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不管是三国的英雄,还是唐代的诗人,都已经被雨打风吹去了。留下的是他们的事迹和承载着文人情怀的作品。除此之外,还有历经千年岁月打磨的古迹和建筑。而这些古迹和建筑之所以名贯古今,闻名天下,又得益于这些文人的创作。范仲淹的一篇《岳阳楼记》,让岳阳楼蜚声中外,名声鹊起;崔颢的一首《黄鹤楼》,令后人趋之若鹜,一睹黄鹤楼风采;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使这本来默默无名的江南楼台地位陡升,跻身江南四大名楼之列……同样,如果没有杜牧的这首《赤壁》诗,今人怎知铜雀台?当年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凤、冰井三台,并称“邺城三台”。时至今日,金凤、冰井二台已经随着时间的流逝灰飞烟灭了,而唯有铜雀台因为杜牧的吟咏而千古流传,并为历代人民重视保护,至今还屹立在古邺城(今邯郸临漳县)。

杜牧的这首怀古诗可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意插柳柳成阴

折戟沉沙铁未销

当然杜牧的目的并不是吟咏铜雀台,但铜雀台又的确是因为杜牧的吟咏而得以被保护和留存。所谓有心栽花,无意插柳,赤壁之战绝不会因为“东风”而改变战局,这一点杜牧不会不知。但杜牧为什么这样写,恐怕没有几个人能明白。有人认为杜牧这首诗,用意在于自负知兵,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可是这一点又有几人能够领悟?所以,诗人所表达的,并不一定是读者能领悟到的。从这一角度来说,杜牧的这首诗,让铜雀台这一建筑得以保存,可谓意外之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