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李安、張藝謀都在「抄」這部電影

美國有西部片,日本有武士片,而中國——有武俠片。

「武俠」二字深深根植於中華文化。只要有華人的地方,武林豪俠故事都能成為一種彼此共鳴的文化認同。

就在不久之前,今年的戛納電影節剛剛結束,各種龍蛇混雜的「中國元素」雖然照例鬧得啼笑皆非,但在主競賽單元卻依然顆粒無收。

我們越來越習慣於模仿別人,日本韓國好萊塢,可惜往往都是東施效顰,丟了中國味道。

追溯影史,華語電影第一次在戛納大放光彩,靠得正是一部原汁原味的武俠片——《俠女》

連李安、張藝謀都在「抄」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堪稱中國武俠電影的史詩。

1975年,導演胡金銓帶著本片,出征第28屆戛納電影節,不僅提名了金棕櫚,還拿下僅次於金棕櫚獎和評審團大獎的最高綜合技術獎。

第一次將中國的俠文化輸出到了世界。

連李安、張藝謀都在「抄」這部電影

演員喬宏、徐楓和導演胡金銓(從左到右)在戛納電影節

《俠女》的故事取材於《聊齋志異》中的同名篇章。

顧省齋本是一名靠寫字賣畫為生的窮書生,與家中老母相依為命。

連李安、張藝謀都在「抄」這部電影

顧省齋的家對面,新搬來一位少女,她是因彈劾宦官魏忠賢而被杖斃的左副都御史楊漣之女,楊慧貞。

連李安、張藝謀都在「抄」這部電影

與此同時,鎮上新來一名陌生男子,乃東廠千戶歐陽年,專司捕緝審訊。

連李安、張藝謀都在「抄」這部電影

楊慧貞與顧省齋情投意合,歐陽年卻步步緊逼。

鎮上藏龍臥虎,有兩位東林人物都在暗中幫助楊慧貞,誅殺歐陽年。

連李安、張藝謀都在「抄」這部電影

而顧省齋為保心愛之人,也捲入其中。

一場江湖恩怨勢必將拼個你死我活……

連李安、張藝謀都在「抄」這部電影

這個故事現在看來或許略顯老套,但回到1970年,則是開創性地將武俠類型與人文價值結合起來。

再加上《大醉俠》、《龍門客棧》、《空山靈雨》等作品,胡金銓確定了中國武俠電影的經典類型形態。

而在此之前,自1928年《火燒紅蓮寺》系列引發第一次武俠片熱潮開始,武俠神怪片長期都被視為低俗、粗糙的「文化糟粕」。

胡金銓對中國武俠電影的貢獻可謂居功至偉。

連李安、張藝謀都在「抄」這部電影

今天我們看到很多武俠電影都會以明代為故事背景,東廠為反派,其實這一傳統就是從胡金銓開始的。

他認為明代的政治動亂、文化壓迫和激烈的間諜鬥爭,都非常合適拍武俠片。

為此,他研究了大量明代的史學資料,人稱「考據狂魔」。

從《俠女》中就可以看到,片中的場景設計都事無鉅細地進行了歷史還原,從室內佈置、人物服飾,甚至是物價水準都十分考究。

為了確保細節的準確性,胡金銓還專程跑去故宮博物院,找來明代風俗畫,進行考證。

胡金銓到底較真到什麼程度?

據說,有一次李翰祥在飯局上問胡金銓,《龍門客棧》裡雙方往來的書信鏡頭,為什麼筆跡都是一樣的?

胡金銓哈哈大笑,因為這些書信全部都是他自己親手寫出來的。

用今天的話來說,胡金銓就是一個和韋斯·安德森有的一拼的深度強迫症。

《俠女》中,顧省齋店鋪門口貼的字,也都是胡導的親筆。

連李安、張藝謀都在「抄」這部電影

胡金銓的作品向來都是自編自導,雖然背後也有專業編劇助手,但對白都要按他自己的口語習慣進行潤色。因為他自己是北方人(在北京出生,17歲才到香港),所以臺詞往往都帶著京腔。

對待佈景和對白尚且如此,正式拍攝時就更是苛刻至極。

取到合適的景他並不是簡單拍照記錄,而是直接動手畫出概念圖。

連李安、張藝謀都在「抄」這部電影

連李安、張藝謀都在「抄」這部電影

給靖虜屯堡取景時,他嫌蘆葦不夠高,不足以表現破敗感,所以要等蘆葦長到一定高度了才開拍;

連李安、張藝謀都在「抄」這部電影

竹林對決那場戲,儘管只有短短10分鐘,卻足足拍了25天,後期又親自一格一格精剪。

連李安、張藝謀都在「抄」這部電影

為了一個有分量的景別,他往往可以拖著全組等太陽,光線合適了才能動工。

徐克說,他後來看了黑澤明的傳記才知道,黑澤明也是一個會等太陽的人。

也因為如此,《俠女》這部片子足足拍了4年,這在當時極其追求效率的港片界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也就只有他才敢這麼任性。

本片的女主角徐楓,其一生也堪稱傳奇。

她因胡金銓的賞識出道,兩度摘得金馬獎影后桂冠,並在去年的金馬獎上被授予了終生成就獎。

連李安、張藝謀都在「抄」這部電影

有件事或許大家並不清楚,被公認為第一華語電影的《霸王別姬》其實是她一手促成的。

她不僅是該片的投資人,也是製片人和監製。

而那時候的陳凱歌連張國榮是誰都不知道。

連李安、張藝謀都在「抄」這部電影

之後的故事我們都很清楚,《霸王別姬》拿到了中國影史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金棕櫚。

也是直到看了徐楓資料,獨角獸才終於知道當年把徐克和胡金銓這新老兩代武俠導演湊一塊兒拍《笑傲江湖》的人到底是誰了。

連李安、張藝謀都在「抄」這部電影

只可惜結果並不愉快,兩人不歡而散。

但哪怕「鬼才」如徐克,也不得不承認,他的成功是踩在胡金銓、張徹、楚原這一代前輩所鋪就的武俠之路上的。

然而獨角獸以為,張徹武有餘而俠不足,楚原精專古龍一脈而已,只有胡金銓融貫「武」「俠」二字,可謂之宗師。

正如胡金銓的徒弟許鞍華所說:胡導演個子不高,可是他的影子很長。

侯孝賢拍《刺客聶隱娘》,歷史細節也做得十分精細,俠意與禪意十足,很顯然是傳承了胡金銓的文藝武俠路數。

連李安、張藝謀都在「抄」這部電影

李安拍《臥虎藏龍》,竹林對決一場戲可以說完全是對《俠女》的致敬。

連李安、張藝謀都在「抄」這部電影

當年由於技術限制,在武打戲的處理上胡金銓都是採用分切的方式進行拍攝,而李安通過技術的進步還原了武俠輕功的飄逸與靈動,可謂是圓滿了胡老的武俠之夢。

張藝謀的《十面埋伏》也同樣在很大程度上借鑑了這一場竹林之戰。

連李安、張藝謀都在「抄」這部電影

《俠女》的經典在於完美結合了東方文化、武俠題材和中國傳統美學,靜態畫面詩情畫意,動態打鬥乾淨利落,美術設計極為考究。

更重要的是,它將原先粗暴娛樂的武俠動作上升到了哲學、意境與禪意的高度,形神意合,展現出獨特的東方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