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管理层人士如何处理好职场中的情绪沟通?

4月6日,马云宣布彭蕾卸任蚂蚁金服董事长,在互联网领域引起了不小的骚动。尽管已经卸任,但彭蕾与其上司马云的沟通却反映了一条职场沟通潜规则——无论老板的决定是什么,要把老板的决定变成最正确的决定。

身为企业的管理层人士,如何处理好职场中的沟通情绪,也成了一项重要的技能。因此本文,李育新老师通过分享《非暴力沟通》的读书体会,为职场管理中的沟通做出启示。

文 | 李育新

非暴力沟通:管理层人士如何处理好职场中的情绪沟通?| 量见管理

《非暴力沟通》认为,绝大部分人际交流中的冲突,本质是彼此内心的“需要”与“满足”之间的冲突。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和需要,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但在生活中,我们大多都致力于愿望的满足,忽视了人们的感受和需要,以至于造成彼此之间的疏远和伤害。

那如何表达自己而不伤害到对方的感情呢?这就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改变。

非暴力沟通:管理层人士如何处理好职场中的情绪沟通?| 量见管理

1.只说观察到的结果,而非评论

为什么要做到观察不评论?因为观察和评论混为一谈,别人就会倾向于听到批评,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并反驳我们。区分观察和评论在于你是否保持完全的客观,是否只针对具体的行为。

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观察他人的行为而不进行评论,是很难做到的一件事。

其实想要做到观察而不评论,只需要我们在用词上稍以修改即可。将平时习惯使用的“经常”“很少”“总是”“从来”等一系列模糊词语,改为只针对某件事情当下状态的词汇。

比如说“我最近组织了三次会议,每次你都没来参加”要比“你很少配合我”更加准确;“这一周你有三天

都是在10点以后才到家”要比“你爱你的工作”更加容易促成良好的沟通。

非暴力沟通:管理层人士如何处理好职场中的情绪沟通?| 量见管理

2. 表达自己的感受,而非想法

我们学会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时候清楚地表达感受,能让对方更加清楚地了解我们此时此刻的心情或经历。

为什么我们要体会和表达自己的感受?因为人的感受和他的行为有直接联系,人有好的感受,才会有好的行为。如何让别人的感受好?那就是接受他们的感受!但问题是:我们常常不认同别人的感受。

但是我想表达的是,接纳不等于接受,认同的是对方的情绪, 而非事件本身。因为对方的动机可能没有错,只是结果不是他想要的的结果,所以我们一旦认同了对方的动机,就更容易和对方进行和谐的交流。

其实想要突破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丰富自己的情感词汇开始,类似于“很好”或“很差”这样的词语,其实很难表达清楚我们的感受,也很难让对方明白我们实际的状态。

比如“早起跑步让我感到很困”要比“我跑步不好”更能清楚地表达自己对在跑步这件事中的感受。

因此我们一定要去尝试着体会和表达我们的感受。当我们清楚地表达了我们的感受后,对方才能真正理解我们内心的想法,从而减少沟通中的障碍,避免沟通暴力。

3. 提出自己的需要,不做事后指责

体会与感受相关的需要,表达自己的个人需要,而不指责对方。别人的行为可能会刺激我们,但并不是我们感受的根源。不要把自己的不愉快归咎于别人。同时我们也无法为他人的情绪负责。

当我们去指责他人,本质上是希望利用对方因为内疚而调整行为,对他人的批评是在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

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从需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在不顺心的时候,我们倾向于思考别人有什么错。

非暴力沟通:管理层人士如何处理好职场中的情绪沟通?| 量见管理

比如在管理中,因为项目成果汇报给上司迟了,我们可能会埋怨是同事准备资料时一拖再拖。但如果我们从一开始就说明白我们需要在第二天的中午12点之前把资料备齐,也许就对方会更清楚应该如何配合我们。

因此,向对方表达我们的需要,而不是指责和批评,就很有可能找到办法来满足双方的需要。

4.告诉对方自己的需求,少做命令

我们提出具体的请求,清楚、具体地告诉对方,我们希望他们做什么,不做什么。我们有时候说出了我们不想要什么,但是却没有说清楚我们想要什么。

区分请求和命令在于请求没有得到满足时,提出请求的人如果批评和指责对方,那就是命令;如果想利用对方的内疚来达到目的,也是命令。

当你用谦逊和诚恳的态度请求同事可否帮你联系两三个在某领域有影响力的名人,你得到积极的回应远比态度冷漠生硬时的多。

非暴力沟通:管理层人士如何处理好职场中的情绪沟通?| 量见管理

另外,一旦人们认为不答应就会受到惩罚,就会把我们的请求看成是命令。听到命令,一个人只能看到两种选择:服从和反抗。

但不管他最终的选择是哪一个,都会造成双方关系的疏远。而非暴力沟通的目的不是改变或控制别人,而是用来帮助我们在诚实的基础上与人联接。

“非暴力沟通”没有固定的公式,也不是简单的言语或文字表达技巧。它的精髓在于对人、对己、对每个生命浓厚而纯洁的爱。除了言语本身,它所包含的意识和意图,还可以通过陪伴、沉默、专注,各种面部表情及身体语言加以表达。相信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把它们演绎得更加自然,且充满爱意。


“量见管理”

资深专家的经验分享

管理人的思考和感悟

量每一滴积累

见每一分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