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療分泌性中耳炎

一、定義

中耳介於外耳與內耳之間(鼓室、咽鼓管、鼓竇、乳突)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聽力下降和中耳(常含乳突腔)積液(包括漿液、黏液、漿-黏液,而非血液或腦脊液)為主要特徵的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

可分為急、慢性兩種。成人小兒均常見、為小兒聽力下降常見原因。如何治療分泌性中耳炎二、病因:

1.咽鼓管功能不良:

(1)機械性阻塞:小兒腺樣體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腫瘤

(2)咽鼓管功能障礙:軟骨、肌肉、粘液纖毛運動;氣壓突變。

如何治療分泌性中耳炎

2.感染:

進來研究發現,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種輕型的或低毒性的細菌感染,細菌內毒素在疾病發病機制中,特別是病變遷延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過程中可能起了一定作用。

3.變態反應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屬於一種細菌感染引起的Ⅲ型變態反應。

三:病理變化過程:

咽鼓管阻塞(病因) → 中耳負壓形成(真空狀態-靜脈擴張-管壁通透性增加) → 粘膜分泌增加(滲出性中耳炎) → 粘液滯留(膠耳積液粘稠)→中耳粘連(粘連性中耳炎)→ 纖維化,鈣化(鼓室硬化)如何治療分泌性中耳炎

四、臨床表現:

耳痛 見於急性期,起病時可有耳痛。

聽力減退 聽力下降,自聽增強

耳鳴 低調間歇性耳鳴,當頭部運動、打哈欠或擤鼻時耳內出現氣過水聲,

耳悶 耳內堵塞感,耳周麻木感,心理煩悶感,按壓耳屏後該症狀可暫時減輕

五、耳鏡檢查:

1.鼓膜內陷:鼓膜光錐縮短、變形、或消失,錘骨短突明顯外突,錘骨柄向後上移位。晚期鼓膜、聽骨鏈粘連。

2.鼓室積液:鼓膜失去正常光澤,呈淡黃或琥珀色,慢性者呈灰藍或灰白色。若液體為漿液性,為充滿鼓室,可透過鼓膜見到液體平面。

如何治療分泌性中耳炎

3.音叉試驗及純音測聽-傳導性聾;

4.聲導抗圖-對診斷有重要價值。

平坦型: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表現

負壓型曲線:提示鼓室負壓、咽鼓管功能不良、其中部分鼓室有積液

5.CT檢查

1.急性期選用適宜的抗生素口服或靜滴

3.使用稀化黏素類藥物以利於纖毛的排洩功能,

降低咽鼓管黏膜的表面張力和咽鼓管開放的壓力

如何治療分泌性中耳炎

如何治療分泌性中耳炎

清除中耳積液,改善中耳通氣引流

1.鼓膜穿刺

如何治療分泌性中耳炎

2.如何治療分泌性中耳炎3.
如何治療分泌性中耳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