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樑衡的散文集《覓渡》筆記(五)

第二部分 千秋人物


14、《把欄杆拍遍》

讀這樣的文字,真是快意!

辛棄疾是我們所熟悉的一位民族英雄,文韜武略,丹心報國,雖九死而未悔。很喜歡讀他的詞,無論是器宇軒昂的“沙場秋點兵”,還是哀傷喟嘆的“把欄杆拍遍”,都有深刻的意境和思想在裡面。才能和思想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辛棄疾的生命光影裡,我們能看到他的一顆愛國的痴心。一個人如果把個人的安危放在一邊,一心一意的想著民族民眾,他寫出的文章,縱然是常人的心,卻能顯出大情大理。

梁衡說,詩是隨便什麼人都能寫的嗎?沒有對生命對事理對宇宙人類認真的思考,任憑怎麼樣的才能,也寫不出好詩。辛棄疾的詩詞不是用筆寫的,而是用一腔報國心是用蘸著血和淚的生命寫成的。

還要認真的讀辛棄疾的詞,在獲得美感的同時,也能得到思想的開啟

15《最後一位戴罪的功臣》

讀梁衡的散文到這裡,我都不會寫讀書筆記了。他的文字深刻,他的情感濃烈,這樣說吧,他的文字的氣場太強大了。不過,不會歸不會,寫還是要寫點的。

每一個略通文史的人都知道林則徐的禁菸壯舉,而又為他所遭受到的不公扼腕嘆息。歷史是一面鏡子,無論時光怎麼變遷,烽煙總要過去,塵埃總會落定,當那份清白和昭然之氣融入到中華名族的民族魂裡面,沒有人會忘記他。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是林則徐一首詩裡的兩句,大意是假如對國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來;難道可以有禍就逃避,有福就迎受嗎?這是怎樣一種品質。“海納百川 有容乃大,壁立千仞 無欲則剛”,這又是怎樣一種胸襟。

遭貶新疆以後,雖是老弱之軀,但仍懷報國之志,身體力行,做了許多影響深遠的事,使他的英名流芳更久遠。

在閱讀中,我覺出了自己的渺小,但依然會擊節高歌,為那些英雄的人!

16、《武侯祠:一千七百年的沉思》

我覺得,梁衡的文字是寂寞的,這寂寞,不是無人光顧的寂寞,而是不被人讀出浩然正氣、英雄相惜的寂寞。又想到餘秋雨的文字,為什麼在時光的光影中,在歲月的流轉裡,餘秋雨的文字能被很多人讀。是因為媒體的炒作,還是因為內容的內容?其實,他們兩個人的文字裡,都有對大文化的悲切,都有對歷史人物的敬畏。如果說餘秋雨是在夕陽晚照中娓娓地講故事,那麼梁衡則一定是在金戈鐵馬的古戰場吟誦詩歌,不是經歷心靈的洗練和生活的磨礪,是讀不懂的。

文學的力量真的很大,如果沒有《三國演義》,諸葛亮也許只是在歷史的書籍裡,在歷史家的視線裡,不會為太多的人知道。對於很多人來說,寧可讀通俗的故事,也不去歷史的典籍裡窮首皓經。然而,還是會有一些人,總能耐得住寂寞,不是為了流傳,是為了一種精神,一種理想。這樣想著,我算理解了梁衡。

閱讀梁衡的散文集《覓渡》筆記(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