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樑衡的散文集《覓渡》筆記(十四)

第五部分 域外風景


60、《在歐洲看教堂》

宗教和俗世,總是很緊密的糾纏著。宗教和自然,也是在衝突對抗中共生著,宗教與藝術,卻是聯袂一體的。

61、《奉獻給死者的藝術》

中國的墓和外國的真的不同,看中國的墓,讓人生恐懼之感,看外國的墓,卻讓人能想到更多的人間天倫。

62、《邁索爾土王邦尋舊》

在歷史的陳跡面前,我們不僅僅是在憑弔,更不是感懷,也許很簡單,只是表達一種情緒。但,梁衡在表達的時候,讓人有凝重的感覺,更讓人有豁達的感覺。我們在世間的雲煙中輕輕地穿過,總會留下些什麼,不是留下本身,是過後的回眸,這就是尋舊。

63、《佩萊斯王宮記》

彷彿親自有了一次遊歷,但回想的時候,卻不知道哪兒是哪兒,於是只好沉默。

64、《在美國說錢》

不單在美國,在世界的任何一個角落,錢統領著任何一個人。人們先要為了生存而需要求,繼而是為了享受而需要錢,正所謂人們的內心裡都有一個簡單的宗教信仰,錢其實就是上帝!

65、《到處都伸出一雙乞討的手》

當乞討變成一種職業,便無所謂尊嚴,無所謂底線了。當然,除了那些萬不得已的乞討者。往往,乞討者更會察言觀色,能抓住一個人最善良最柔軟的心,撩動你的同情心。我們對這種職業,早已痛恨不已。沒有

66、《被緩解稀釋和沖淡了的環境》

今天早上,看到一輪蓬勃的紅日從雲層中冉冉升起,那種豔紅,那種氣勢,以前沒有見過。我站在馬路的中間,兩邊是高樓和大樹,高樓是靜態的,大樹是淡綠的,在一個狹長的空間裡,紅日被雲霧烘托著,像一幅靜態的畫。這是在城市中看到的和曠野中全然不同的景觀,是一種可以讓人觸摸到的激情。

中國的古詩講境界,我的理解是,境是景物,界是空間。如果光有景物和空間還不夠,還需要人的情感的參與,人的想象的滲透。當一個人走進大自然中,為一種美麗的景色所迷惑,而這個景色又處在一個寬鬆的空間中,加上人的情感和想象,美麗便躍上了一個層次,不是原始的美麗,而是動態的讓人產生無限念想的美麗。於是,藝術也便悄然產生,我們在一個真實的境遇中,很自然的產生一些超越現實的虛幻,詩意如春日的柳絲,如桃花的淡香。

67、《挽留自然,為了我們的生存》

澳大利亞,一個擁有廣闊地域但人口稀少的國度。

68、《與一個首相間的一次平民式採訪》

這篇文章讀來一般。


附記

1

我喜歡讀乾淨的文字,喜歡讀側重心靈表達的文字,喜歡讀後讓人感動而後又讓人產生無限遐思的文字。

2

剛開始讀《覓渡》,我想到了體制內的讚歌,想到一種虛偽的表達。然而,作者真誠的情感、恢弘的大氣和奔湧的文思震撼了我。在他的文章中,有大情大理,有大愛大悲,而這一切,都是作者很真實地記敘和表達。也讀過體制外的文字,和梁衡的文字比較,似乎淺顯了許多。我的意思是,作者落筆的時候,他的關切點不是政治,恰恰是風尚,是道義和人格。如果和政治不能分離,那麼政治只不過是一個外衣。

一時代的人物和事件,只能留給另一個時代和後來的人心來評論。平心而論,一個人再怎麼偉大,他的身上也會有缺陷。可是,當一個人被寫進文學作品,自然要比歷史事實中的人物更多一些情趣,多一些讓人談論的情分。

3

在書的附錄部分,梁衡也談了談寫作方法,比如寫作的三個層次:敘述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還有寫作四訣竅:景物、事件、情思、道理,加上用典,就是“五訣”了。

4

我們需要思考,在引領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

閱讀梁衡的散文集《覓渡》筆記(十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