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梁衡的散文集《觅渡》笔记(十四)

第五部分 域外风景


60、《在欧洲看教堂》

宗教和俗世,总是很紧密的纠缠着。宗教和自然,也是在冲突对抗中共生着,宗教与艺术,却是联袂一体的。

61、《奉献给死者的艺术》

中国的墓和外国的真的不同,看中国的墓,让人生恐惧之感,看外国的墓,却让人能想到更多的人间天伦。

62、《迈索尔土王邦寻旧》

在历史的陈迹面前,我们不仅仅是在凭吊,更不是感怀,也许很简单,只是表达一种情绪。但,梁衡在表达的时候,让人有凝重的感觉,更让人有豁达的感觉。我们在世间的云烟中轻轻地穿过,总会留下些什么,不是留下本身,是过后的回眸,这就是寻旧。

63、《佩莱斯王宫记》

仿佛亲自有了一次游历,但回想的时候,却不知道哪儿是哪儿,于是只好沉默。

64、《在美国说钱》

不单在美国,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钱统领着任何一个人。人们先要为了生存而需要求,继而是为了享受而需要钱,正所谓人们的内心里都有一个简单的宗教信仰,钱其实就是上帝!

65、《到处都伸出一双乞讨的手》

当乞讨变成一种职业,便无所谓尊严,无所谓底线了。当然,除了那些万不得已的乞讨者。往往,乞讨者更会察言观色,能抓住一个人最善良最柔软的心,撩动你的同情心。我们对这种职业,早已痛恨不已。没有

66、《被缓解稀释和冲淡了的环境》

今天早上,看到一轮蓬勃的红日从云层中冉冉升起,那种艳红,那种气势,以前没有见过。我站在马路的中间,两边是高楼和大树,高楼是静态的,大树是淡绿的,在一个狭长的空间里,红日被云雾烘托着,像一幅静态的画。这是在城市中看到的和旷野中全然不同的景观,是一种可以让人触摸到的激情。

中国的古诗讲境界,我的理解是,境是景物,界是空间。如果光有景物和空间还不够,还需要人的情感的参与,人的想象的渗透。当一个人走进大自然中,为一种美丽的景色所迷惑,而这个景色又处在一个宽松的空间中,加上人的情感和想象,美丽便跃上了一个层次,不是原始的美丽,而是动态的让人产生无限念想的美丽。于是,艺术也便悄然产生,我们在一个真实的境遇中,很自然的产生一些超越现实的虚幻,诗意如春日的柳丝,如桃花的淡香。

67、《挽留自然,为了我们的生存》

澳大利亚,一个拥有广阔地域但人口稀少的国度。

68、《与一个首相间的一次平民式采访》

这篇文章读来一般。


附记

1

我喜欢读干净的文字,喜欢读侧重心灵表达的文字,喜欢读后让人感动而后又让人产生无限遐思的文字。

2

刚开始读《觅渡》,我想到了体制内的赞歌,想到一种虚伪的表达。然而,作者真诚的情感、恢弘的大气和奔涌的文思震撼了我。在他的文章中,有大情大理,有大爱大悲,而这一切,都是作者很真实地记叙和表达。也读过体制外的文字,和梁衡的文字比较,似乎浅显了许多。我的意思是,作者落笔的时候,他的关切点不是政治,恰恰是风尚,是道义和人格。如果和政治不能分离,那么政治只不过是一个外衣。

一时代的人物和事件,只能留给另一个时代和后来的人心来评论。平心而论,一个人再怎么伟大,他的身上也会有缺陷。可是,当一个人被写进文学作品,自然要比历史事实中的人物更多一些情趣,多一些让人谈论的情分。

3

在书的附录部分,梁衡也谈了谈写作方法,比如写作的三个层次:叙述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还有写作四诀窍:景物、事件、情思、道理,加上用典,就是“五诀”了。

4

我们需要思考,在引领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升。

阅读梁衡的散文集《觅渡》笔记(十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