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歌帶我們去延邊:沉重的探尋

沉重的探尋

一首歌帶我們去延邊:沉重的探尋

到了延邊,就是到了邊疆,到了琿春,就到了邊疆的邊疆,到了琿春的防川村,就徹底到頭了。

這裡,有圖們江口岸,有飄著國旗的國門,有再也不能越過的國界線。

這裡,有記錄1938年日俄之戰的張鼓峰事件紀念館,有200多年前中俄勘定邊界立下的土字碑,曾經還有一個叫吳大澂的清朝欽差,他敢跟列強說不,國土一寸不讓,據理力爭,艱苦談判,竟然收復了方圓100華里的失地,把國界線向日本海又推進了10多公里,他盡全力爭取到了當時中國邊民圖們江出海權。在當年清朝政府一片腐敗汙濁之氣裡,絕對一股清流。

這裡,流傳著他的故事,有他的雕像,他是個真英雄。


一首歌帶我們去延邊:沉重的探尋

這裡,有一個地圖上最窄的地方,地處中、俄、朝三國交界,上電梯直達龍虎閣第13層,天氣好的時候,可以“一眼望三國”。人們會看見,圖們江水浩浩蕩蕩匯入日本海,左邊是俄羅斯小鎮、右邊是圖們江和北朝鮮的村屯,夾在中間一條綠地,是我們中國的。這樣的視角,在全國應該也是獨一份了。

本來,在明朝時,這裡還可以直通日本海的,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朝政府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俄北京條約》和《璦琿條約》,10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被割走了,圖們江往日本海的最後15公里就是這樣沒的。吉林成了離大海最近,卻沒有海的省,這是歷史的悲哀。

窄窄的環形過道上,興奮的遊人們,爭相尋找最好的角度拍照,大家大老遠趕來,就為這寶貴的一瞥,殊不知,這道獨特的風景線,也是一道中華民族深深的傷口,那裡面有屈辱,更有抗爭。

是的,貧弱無外交。


一首歌帶我們去延邊:沉重的探尋

登臨龍虎閣最高處,邊寨的風撩起衣襟和頭髮,也撥動每個人的心絃。默默咀嚼著那些支離破碎的故事,它們本來都是曾經熱烈鮮活的。

真正的歷史,應該永遠比歷史書上枯燥的數字和名詞精彩。我們如此熱愛行走,也許,就是那些被書本壓平的人和事情所吸引,才忍不住用盡自己微小之力去拷問和探尋。

文化,不是高大上,也不是遙不可及,應該貼近大地和泥土,就在我們不斷出發的腳下。

走上圖們市中朝友誼大橋上,印象的最深的,卻是猛一回頭逆光中看見“中國圖們口岸”國門上獵獵招展的紅旗。還有橋頭守衛的士兵目不斜視和軍營臺階上“脫皮掉肉鑄金剛”的標語。

橋身年代久遠,已顯古舊,右邊是正在建設的巨大的水泥橋墩,遠處起伏的山巒,橋下浩浩江水。

一首歌帶我們去延邊:沉重的探尋

走到一半,腳下是分界線,在這裡必須止步。我們興致勃勃地以各種組合和姿勢照相,目力所及,能清楚地看見對面朝鮮南陽市的樓宇和建築,也僅此而已。

不知道為什麼對面的山是寸草不生的禿山,我們這邊熱熱鬧鬧,對面卻是安安靜靜。這個神秘又倔強的國度,剛剛宣佈改革開放,希望有一天,我也能去那裡走一走。

向後轉,朝著紅旗往回走,每個人額頭都沾滿金色的夕陽,笑意盈盈,昂首闊步,自信滿滿。我敢說,此刻,即使是再麻木,也會升騰出作為中國人的一份莊重和自豪。

回來上車的路上,大家說說笑笑,又小小融入了一次圖們市區悠閒的廣場,整齊的街道,花紅柳綠中的一派祥和。

一首歌帶我們去延邊:沉重的探尋

行程緊迫,我們雖然馬不停蹄,但還是眼睜睜錯過了張鼓峰事件紀念館,甚至沒能在門口拍張照;對於吳大澄的雕像,也只有路過時向車窗外行注目禮;在這片土地上,應該還有很多我們不瞭解的,這很正常。

有人做過一個比喻,把人的眼界比作一個圓,圓裡是已知,圓外是未知,圓的面積越大,就會越發現邊界外面還有更廣闊的未知,這必然催生求知的慾望。所以,必須不斷開跋,永遠

沒完。

回程的路上,很多人還興奮地哼著那首《紅太陽照邊疆》,紅太陽照邊疆,青山綠水披霞光……我心裡也時刻流動著每一句歡快的歌詞,那旋律正帶著生動的影象,扎進每個人心裡更深處了。

(待續未完)

一首歌帶我們去延邊:沉重的探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