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为何不喜欢儿媳李纨?原来是性格不同,无法相融

王夫人为何不喜欢儿媳李纨?原来是性格不同,无法相融

读《红楼梦》,一直王夫人和李纨母子的关系十分奇怪。

李纨是王夫人亲生儿子贾珠的儿媳,贾兰是王夫人的亲孙子,可整部书中就没怎么见过她们之间的互动,别说关心爱护,好像连正常的交流都没有。不友好的交流倒是有一处,抄检大观园后,王夫人处理怡红院她讨厌的丫鬟,顺便处理了贾兰的奶妈,说她“妖乔”,命令李纨撵出去。并且问李纨“宝丫头出去难道你也不知道不成?”在书中这句话是王夫人转述的,语气已经是不善不满的责问,当场的李纨一定会更觉难堪吧?

李纨青年守寡,带着独子贾兰寂寞生活,她不能穿鲜艳的衣服,不能用脂粉,如此生活,想想就让人心疼。于是在贾母的主持下,李纨享受着贾府最高的工资待遇。王熙凤过生日,贾母要凑份子,当李纨要掏钱时,贾母忙说“你寡妇失业的,哪里拉上你出这个钱,我替你出了吧。”

太婆婆都这么关心爱护李纨,正经的婆婆王夫人怎么就不闻不问呢?

王夫人不是不喜欢贾珠,在宝玉挨打时,她曾经想起贾珠,叫着他的名字哭道:“若有你活着,便死一百个我也不管了。”心爱的儿子死了,爱屋及乌,难道不应该对儿媳和孙子更好一点吗?

李纨出身书香门第,是国子监祭酒(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的女儿,知书达理,进退得宜,这样的儿媳妇王夫人怎么就不满意呢?

王夫人为何不喜欢儿媳李纨?原来是性格不同,无法相融

王夫人精力不够不想再操劳管家,难道不应该将管理权给亲儿媳李纨吗?怎么却交给了侄媳妇王熙凤?虽然身为寡妇,不宜处理外面的事情,但内部琐事是可以管理的——第五十五回,王熙凤流产不能理事,王夫人便“将家中琐碎之事,一应都暂令李纨协理”。可见李纨的身份不是不能管事,而是王夫人不让她管。至于说李纨尚德不尚才,能力不行,这个其实还真不好说。李纨深知自己不过是代理,等凤姐病好就要还回去,王夫人待她又不亲,她凭什么得罪人啊?

那么,王夫人和李纨之间到底有什么隔阂?透过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寻找一点脉络。

王夫人和李纨因为贾珠才联系在一起。贾珠是王夫人的长子,他从小就是个听话懂事的学霸,在母亲的严格管教下,刚刚14岁就考中了秀才,未来前途无量。他是母亲的骄傲。可万万想不到,贾珠还未来得及施展才华,就青年早逝,

贾珠怎么死的,小说中通过冷子兴的话一笔带过,说是娶妻生子之后就“一病死了”。一个健康的、努力上进的青年,怎么那么容易就病死了,实在是让人奇怪。

金钏儿玉宝玉调笑,王夫人为什么那么紧张?她为什么看不上晴雯,觉得她张狂狐媚,必除之而后快呢?还有对李纨母子万事不过问,却看贾兰的奶妈“妖乔”也是令人奇怪。金钏儿、晴雯、贾兰奶妈都是活泼明媚又美貌妖娆类型的女子,除了性格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某些不能碰触的痛?

王夫人为何不喜欢儿媳李纨?原来是性格不同,无法相融

有没有这种可能,当年贾珠身边也有类似金钏儿或者晴雯那样活泼明媚的女孩,因为与她们纠缠让贾珠染病,后来不治身亡。王夫人既伤儿子之死,又恨李纨管束不严,所以迁怒于儿媳。但以她的身份,以李纨的身份,她不能有更明显的表示,唯有冷淡相待,以表达不满。

李纨也深知王夫人对她的态度,从此后自是事事靠后。虽然自己的儿子贾兰是嫡长孙,她也根本不敢指望贾兰能够承袭贾府的世袭官职,于是唯有努力培养他读书上进,以求未来安身立命。自己呢,也是尽可能的攒钱。

或者,李纨本来也是明媚活泼的女子,贾珠的死跟她有关呢?我们看到,当探春提议开诗社,李纨表现得无比积极热心。并且吐露了自己的心愿“前儿春天我原有这个意思”,是啊,她早就想到了,只是没能说出而已。她欢喜地先给自己起了一个别号“稻香老农”,然后开始带着大观园的女孩们一起赏海棠、赋菊花、咏雪联句、柳絮填词,那是红楼梦中最为浪漫的时光。这样的李纨,哪里像一个心如“槁木死灰”的寡妇?

王夫人为何不喜欢儿媳李纨?原来是性格不同,无法相融

只是因为身份限制,也因为知道王夫人对自己的不满,李纨才不得不收敛自己的个性,努力做个合乎礼法的未亡人。然而本性还是时有体现,比如她热情参与诗社,比如她为儿子贾兰挑选的奶妈,都是这种性格审美的不自觉体现。

王夫人喜欢的是什么样的人?是宝钗,是袭人这样稳重懂事的,王熙凤备受她信任,那是因为王熙凤是她娘家的侄女,有着天然一致的血缘关系和立场。

王夫人与李纨原本就性格不同,无法相融。更因为贾珠的早亡,让两个人生出无法愈合的鸿沟。从这里我们看出,如果王夫人做主为宝玉娶妻,绝不会选黛玉,就算黛玉真的嫁给了宝玉,婆媳相处那也是相当的吃力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