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微生物生態失調會導致克羅恩病的發生

腸道微生物生態失調會導致克羅恩病的發生

一項最大的臨床研究揭示了克羅恩病(小腸的一種週期性炎症)的新致病機制,該研究涉及668兒童,表明克羅恩病患者的腸道有益細菌的數量減少,而潛在的有害細菌的數量在增加。這項研究可能有助於開發新的微創診斷測試,同時它也表明,抗生素,這是不推薦給克羅恩病患者,首先它會導致患者表現為萎靡不振的症狀,然後可能會使病情加重。

克羅恩病是兩個主要的炎症性腸道疾病(的IBD)的一種,另一種是潰瘍性結腸炎,類似的情況隻影響結腸。自20世紀50年代初這兩種疾病的致病率在發展中國家一直向上升,現在,估計美國有140萬人患有IBD,症狀包括腹瀉,腹部疼痛和抽筋,及腸道潰瘍。

腸道微生物生態失調會導致克羅恩病的發生

遺傳研究發現幾種或導致IBD發生的相關基因,它們大多參與機體的免疫反應。但僅靠基因是無法解釋IBD的發病率大幅度上升,並且科學家們觀察周圍環境,特別是飲食和抗生素的使用,以尋找出答案。

一些研究表明,克羅恩病可能是微生物生態失調導致,即腸道微生物的群落結構發生改變,但這依然很難解開因果關係:在腸道菌群的變化可以引起炎症,但反過來也可能發生。更為複雜的是,被診斷為克羅恩病之前,患者常服用抗生素抵禦一個所謂的腸道感染,而這個也會對住在我們腸道的微生物造成強大沖擊,這可能會造成另一種的症狀。

腸道微生物生態失調會導致克羅恩病的發生

腸道微生物生態失調會導致克羅恩病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