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家长圈,孩子和家长都会感激你一生

今天我带着复杂的心情给大家强烈推荐一篇美国《The Huffington Post》(《赫芬顿邮报》,是美国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新闻网站)上的文章:

我最希望给孩子的10个性格特征。

分享到家长圈,孩子和家长都会感激你一生

为什么我会心情复杂?

我们知道性格就像习惯一样,习惯成自然,早期儿童的成长,与培养者的关系极大。“好的性格就好比水泥柱中的钢筋铁骨,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支柱”它是一种长期积累的过程。

我们的父母们常是习惯绞尽脑汁为孩子准备、提供各种充足的条件,为了孩子从幼儿园就能上一个好的学校,即便勒紧裤腰带也要买“学区房”、“找最好的老师”、“报很多特色班”、“孩子出国留学自己陪着打工”。

分享到家长圈,孩子和家长都会感激你一生

也许我们的孩子有很多先进的知识理论,但他们是否真的有很好的工作能力?会不会受大家欢迎,交到很多好朋友?遇到问题有合理的解决思路吗?能独立生活,心理健康吗?等等问题,也许你没有想过这些都是我们父母可以以及必须提前告诉、教会他们的。

我曾经看过一篇报道,大概是这样讲的:“等有一天,科技发展到足够的高度,人类所有的知识理论都可以装到芯片嵌进我们的大脑里,需要的时候便自动提取。”暂且不管这能否实现,从另一个角度想它告诉我们“这些可见的能学到的知识不过是一种工具”。我忍不住思考:我们真的决定在孩子宝贵的十几二十年里只学习这样一种工具吗?我们所公认的成功人士他们用到更多的是什么?

分享到家长圈,孩子和家长都会感激你一生

除了大家所熟悉的热爱阅读、坚持不断的学习、努力工作这三点,下面着重给大家分享一下以下七点:

懂得如何领导,更懂得如何跟随

《赫芬顿邮报》:大家都想成为一个领导者,但实际上,我们的团队里往往是领袖太多而追随者太少,我相信,一个人知道什么时候领导和什么时候追随是极其重要的事,我希望孩子能明白这两者的区别,并在不同状况下扮演好这两种角色。

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个领导者,孩子更是如此。在家里孩子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一起护拥着,如小皇帝般呼之则来挥之则去。但殊不知一个好的领导者,首先是一个好的跟随者。好的领导知人善任,好的跟随重在态度与执行力。如果孩子从小就形成了不能追随或服从别人的思维,那未来他将用行动告诉所有人:跟随别人是不好的。

例如:父母善于领导,孩子便乐于服从。在家庭中,父母不能叫孩子去看书,而自己大看电视;如果父母能以身作则,常陪孩子一起主动探索问题,那孩子也会养成爱动脑筋的好习惯。

分享到家长圈,孩子和家长都会感激你一生

冷静面对风险

《赫芬顿邮报》:风险管理是成年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所以无论是爬树还是跳下操场,我都希望通过让孩子监控自己的冒险(当然,年龄要适当)来学会这项人生技能,以至于知道将来如何购买保险、创业、投资房地产等等。

拥抱挫折与失败

《赫芬顿邮报》:我希望孩子能去拥抱失败,把它当作一个学习的机会,并为失败的他提供一个安全的,能得到鼓励的地方。

风险?挫折?听到这些就已经不由得为孩子担心起来。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家里的每个大人总希望能竭尽自己所能,为孩子铺垫一条平坦的大路,没有崎岖,不会摔跤。

“自古雄才多磨难”,这是人们总结中外古今许多英雄成才经历后得出的结论。越是没有经历过挫折,长大后的生活应变能力就会越差,从小无微不至的呵护,反倒可能成为未来的隐患。推荐大家去看这本书:《巨人的心灵磨难》,这是讲述近百位名人的成长历程的一本书,同时也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人生是苦的。经历风险与挫折才能培养孩子坚韧的毅力。

孩子的安全意识要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就像孩子刚开始学走路一样,他们总会小心翼翼地一步步试探;日本有名的“甜甜圈幼儿园”不仅留给孩子自由奔跑的左右空间,更留有与外界接触的开阔空间;德国的华德福则直接开在有水塘、小山丘的森林公园。

孩子需要在风险与挫折中学会评估与规避、管理的方法,鼓励他们去尝试,小时候的失败是为了长大后的成功,这是将是他们受用一生的财富。

分享到家长圈,孩子和家长都会感激你一生

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信心

《赫芬顿邮报》:我想让孩子拥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和信心,让他可以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做出选择,而不是受限于自己的恐惧和不安全感。

美国心理学家曾对1500位儿童进行长期追踪观察,30年后发现20%的人没有取得什么成就。与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对比,发现最显着的差异并不在智力方面,而在于个性品质不同。成就卓越者都是有自信、坚强毅力、独立性和勇往直前等个性品质的人。可见, 孩子的独立品格与自信对成长和成材是何等重要。

我们的手只有那么长,孩子小可以每天守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可他们总有离开我们的一天,因此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与独立性。

要给孩子更多的自由。事事都是爸爸妈妈说了算,就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孩子想做的事,只要没有发生意外的可能,就放手让他去做;安排孩子自己出去找小朋友玩,游戏完后再接他回来,以后就让他自己去联络,选择伙伴。回家以后,可以表扬他、鼓励他更是建立自信的一个重要环节。

不要过分宠孩子,什么都替孩子包办替代。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自己吃饭 ,自己洗脸,穿脱衣服,开关电视机、录音机等。这样,孩子尝试独立做事,就会觉得自己干什么都能行,独立性、自信心自然会大大增强。

分享到家长圈,孩子和家长都会感激你一生

实践自律而非他律

《赫芬顿邮报》我故意用“实践”这个词,而不只是教我的孩子自律。因为我相信自律不是一个静态的性格特质,需要在每天的选择中去坚持。

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杜拉克(PeterDruke­r)指出,“未来的历史学家会说,这个世纪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技术或网络的革新,而是人类生 存状况的重大改变。

在这个世纪里,人将拥有更多的选择,他们必须积极地管理自己。

李开复在接受《商业周刊》的独家专访是说到:我小时候记得最清楚的事,是我五岁的时候,告诉父母亲说我不想读幼儿园了,大部分的父母亲可能会说“好呀,好呀,我认为你应该继续读。”或“不,不,不,你不该再读了”。但我的父母就是把这个决定交到我的手上。

他们一方面告诉我说,你去读的话,可能是全班最小的学生,与你同龄的人在一起,有什么不好呢?另一方面也告诉我,当然,你要去读也可以,我认为你可以学得更快,成长得更好,还告诉我如果考试过了就可以读。讲清楚事情的利弊,让我决定。

分享到家长圈,孩子和家长都会感激你一生

拥有善良与慷慨的美德

《赫芬顿邮报》:无需多言,我们都知道,这与一个人是否拥有幸福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

案例:一天午饭,小朋友正在用餐,小炎小朋友突然要大便,在急匆匆跑去小便的路上不小心自己绊了一跤,面对突如其来的这一跤,小炎又急又难为情顿时脸一红,眼睛一闭,“呜呜”的哭了起来,眼泪只不住的流出来了。“哈!哈哈!哈哈哈!”小杰小朋友刚好看到这一幕,发出了这“铜玲般”的笑声,接着所有的小朋友都哄然大笑起来。

“聪明是一种天赋,而善良是一种选择。”既然是一种选择,就需要培养,可别指望孩子自动就长成那样了,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Richard Weissbourd就说,“学会关心他人,和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或是一门乐器一样,需要练习,不论是帮助同学完成作业还是完成一项班级工作,都能让关爱他人变成一种习惯。”

善良与慷慨的培养不是说给孩子听的,而是要做出来:待人接物温和大方;遇事不一味指责;懂得体谅他人难处;在电梯上左立右行等等。

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

《赫芬顿邮报》:也许我的孩子长大后和我有不一样的价值观和信念,但最起码,我可以教他们试着去活出一套信念和原则。

什么是价值观?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对人生、事物的看法或评价。因为每个人先天特质不同,再加上后天受家庭、社会,甚至时代、文化的影响,对于生活中各种人事物应该如何安排比较恰当,自然也会有不同的观念和看法。

父母只是孩子的行为标准参考而非决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许并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允许孩子有自己的个性自己正确的价值观,成为一个兼有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人。

分享到家长圈,孩子和家长都会感激你一生

最后强调一点孩子性格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我们长期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才能养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