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轟6K深夜繞臺巡航,北斗導航大顯神威,令GPS淪為雞肋!

近日,中國空軍由轟6K戰略轟炸機組成了飛行編隊進行了首次夜間繞臺飛行任務。在當日凌晨十分4時許,多架轟6K組成的編隊一同途徑巴士海峽然後進入宮古海峽上空,進行了全面的遠海訓練任務。與之前不同的是,之前都是在白天進行遠程訓練,此次選擇深夜進行,充分說明了我國空軍部隊具備了出色的夜間作戰能力,其中最核心的部分要為歸功與北斗衛星定位系統了。

解放軍轟6K深夜繞臺巡航,北斗導航大顯神威,令GPS淪為雞肋!

轟6K在轟6的基礎上進行強化升級的機型,使得升級後的轟6K具備了完善的戰略打擊能力,曾今在上世紀70年代,我國自主研發的多普勒脈衝雷達研製成功後,並在第一時間搭載到轟6K轟炸機上,大幅提升了轟炸機綜合作戰能力。該雷達系統可以全天候進行搜索掃描任務,完全不需要地面指揮所配合,但最大軟肋就是導航定位精度誤差非常大,而且該雷達工作發射的大量電磁波,很容易被現代化防空系統識別,與新型的航電設備之間的兼容性也比較差。為了應對這些不足,還專門配備了專業的導航人員,即便如此在遇到不良氣候條件與夜間作業時,導航員也會受到諸多問題的限制,無法進行正常作業。

解放軍轟6K深夜繞臺巡航,北斗導航大顯神威,令GPS淪為雞肋!

我國空軍對這類問題也是尤為重視,提出了開發新一代導航定位系統的項目,與之前脈衝雷達相比較,新型慣性導航系統定位精度十分可靠,而且不會產生大量的電磁波,使得戰機的生存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可以在極度惡劣的氣候條件下進行正常作戰。雖說慣性導航系統優勢十分突出,但也有存在一些不足,因為該型設備存在的固定的漂移率,隨著長時間的持續作業,導航定位精度會逐步下滑,而美國現役GPS導航系統在這方面優勢非常明顯,GPS長時間工作的穩定性十幾可靠,為此中航工業對轟6K轟炸機加裝了GPS定位系統,形成了GPS與INS雙模複合型定位裝置,這也是全球最先進模式複合定位設備。

解放軍轟6K深夜繞臺巡航,北斗導航大顯神威,令GPS淪為雞肋!

但受制於美國對GPS定位系統的技術封鎖,中國採用的定位系統,精度依然偏低,而且信號接受方面也是極為不穩定。早在上世紀末臺海危機爆發的時候,中國空軍在東海進行了大規模軍事演習,在演習中解放軍發射了3枚東風15型中程彈道導彈,然而只有第一枚命中靶標,第二枚與第三枚都相繼偏離了預設靶標。為此眾多軍事專家分析稱,導彈發射後偏離目標的主要原因就是美國切斷了GPS定位系統,導致了導航偏離了彈道,這也充分說明我國導航定位系統落後局面,於是我國中科院開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開發完全屬於我國自主的定位系統,也就造就了現如今領先全球的北斗衛星定位導航系統。

解放軍轟6K深夜繞臺巡航,北斗導航大顯神威,令GPS淪為雞肋!

就拿目前來說,北斗一代與長江二號定位系統已經相繼服役解放軍部隊,北斗二代技術也已經相當成熟,即將投入我軍裝備中使用。在伊拉克戰爭與敘利亞戰爭,美軍充分體現了信息化戰術體系,到如今我軍已經部隊已經趕超美國開發了屬於自主研發的導航定位系統,北斗定位系統自技術成熟以後就大批量的運用大各型武器裝備上,具備了出色的戰鬥力。

解放軍轟6K深夜繞臺巡航,北斗導航大顯神威,令GPS淪為雞肋!

現在轟6K戰略轟炸機上也搭載了北斗BDS定位系統,配合我國原有的INS與BDS形成了複合型雙模定位系統,可以在複雜惡劣的條件下進行全天候打擊任務。不僅如此,轟6K還裝備了機載光電吊艙用來提高輔助定位能力,可以對地、對空、對海等多個目標同時鎖定跟蹤。通過搭載空射型長劍20巡航導彈可以完美對敵方目標實施完美的精確打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