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璟死后“靖难之变”复出!朱元璋活着朱棣姚广孝就有造反之心?

以“淮西二十四将”为基础,形成了朱元璋的亲信集团。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人在未来的战争中或者作为独当一面的大将,或者作为其亲信将领派驻在大将的身前身后监视他们。他们监视的对象主要就是以“七祥之将”为代表的其他农民起义军归顺者,以及元朝投降而来的将领。

杨璟死后“靖难之变”复出!朱元璋活着朱棣姚广孝就有造反之心?

(1)七祥之将几乎全部被铲除

“七祥之将”只是“七降”的谐音,他们是:

胡美(?-1392年)豫章侯、临川侯。陈友谅手下,1361年归降朱元璋,之后一直归于徐达指挥。1366年,降服莫天祐后于冬季开始独挡一面,率领何文辉、戴德,由江西进攻福建。最终与汤河一道攻下了福建。

从总体看,胡美用兵得当、对军纪较为严格,用兵平和。

洪武十七年(1384年)曾被捕入狱。二十三年(1392年)因李善长被列为奸党,其主要罪行就是:借着女儿是贵妃淫乱后宫。

韩政(?—1378年),睢州(今河南睢县)人。东平侯。元朝手下归降,洪武十一年(1378年)二月,韩政去世。可以说,他是“七祥之将”当中,命运最好的将领了。

曹良臣(?-1372年),寿州安丰(今安徽寿县)人。宣宁侯。其他农民起义将领。洪武元年八月随徐达北伐,破大都,守通州。之前在朱元璋手下,一直都是从事行政工作。后又随征明夏。

洪武五年(1372年),曹良臣随副将军李文忠北伐,与元将哈剌章会战,此战明军小败(主将徐达一路大败,副将冯胜攻打西域甘肃兰州一代胜利但因两路皆败,所有占领地区冯胜全部放弃撤走),李文忠这一路,曹良臣、周显、常荣、张耀等战死。

杨璟死后“靖难之变”复出!朱元璋活着朱棣姚广孝就有造反之心?

1393年,曹良臣之子曹泰,坐蓝玉案被杀。

陆聚(?—1390年),河南侯。元朝降臣。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坐胡惟庸案,被杀。

梅思祖(?—1382年),归德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人,汝南侯。其他农民起义将领。洪武十五年(1382年)伐云南去世。1390年,追坐胡惟庸党,全家被杀。

黄彬(?-1390年),江夏(今湖北武汉)人。宜春侯。坐胡惟庸党死。

杨璟死后“靖难之变”复出!朱元璋活着朱棣姚广孝就有造反之心?

(2)朱棣时期也有一个杨璟,纯粹巧合而已

“七祥之将”最后一位也是最有传奇色彩的就是杨璟了。

杨璟(?—1382),营阳侯。至正十六年(1356年)之前归顺朱元璋,被任命为总管。其最大的战功是率领周德兴、张彬攻下广西大部。在与攻下广东的廖永忠、朱亮祖合攻今桂林的靖江城时显示了较为高超的战争艺术。洪武四年后,主要是跟随徐达镇守北平,征讨辽东。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病逝。

但又有传说,此死为诈死。但这个问题本人认为乃是后人妄说。

杨璟死后“靖难之变”复出!朱元璋活着朱棣姚广孝就有造反之心?

1380年,胡惟庸案虽然已经爆发,但朱元璋还未涉及到屠戮功臣武将上,因为时机还没有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将其列入“胡党”。一者,外患未除,北元势力仍在时刻威胁明朝江山;

二者,其儿子们尚小,此时针对功臣武将动手太早了。因此,因为,上了“胡党”名录而在姚广孝的帮助下诈死,过于悬疑。朱棣在太子朱标壮年、父亲还非常精明的时候,在20岁时刚刚被派往藩王府就有这么大胆子儿,也过于悬疑了。

更为重要的是,朱棣1380年才就藩,姚广孝和朱棣见面儿的时间是在1382年,杨璟1382年病死,1390年才被定为“胡党”,也就是他的死不是因为“胡党”,而且,杨璟的地位用得着“暗杀”吗?

最重要的是,姚广孝和刚刚就藩不到两年的朱棣刚一见面儿,就关系好到为17年后的造反做准备?姚广孝和朱棣的不臣之心也太明显了吧,也太“司马昭之心了”。

后人传说将时间颠倒位置而已。

杨璟死后“靖难之变”复出!朱元璋活着朱棣姚广孝就有造反之心?

至于朱棣手下也有杨璟,纯粹巧合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