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房顫日」關注心房顫,預防腦卒中

每年6月6日是“中國房顫日”。今年是第六個“中國房顫日”。房顫,即心房顫動,是最常見的心律失常現象。近年來,受人口老齡化、慢性心臟病及其它因素影響,房顫全球發病率劇增。我國是房顫第一患病大國,目前約有900萬人罹患房顫。今年“中國房顫日”的主題為“關注心房顫,預防腦卒中”。

「中國房顫日」關注心房顫,預防腦卒中

圖片編號:P11961

看到這個主題,可能有人就有疑問了,房顫和腦卒中也有關係?

說起“腦卒中”,想必很多人都不陌生,因為它也叫“腦梗”或者“腦中風”,得病後患者可能會出現半身不遂,嚴重甚至危及生命。

正常情況下,心臟跳動節律為60~100次/分,房顫時會達到300~600次/分。房顫患者的心房像患了“抖抖病”,極不協調的“亂顫”超過了正常心跳的上限,使心臟失去了規律的收縮舒張,以及正常的排血功能。

房顫時,患者的心房不規則的跳動,血液在心房裡的流動就會形成渦流變慢,容易生成血栓,血流最慢的位置就是左心耳,所以房顫絕大多數血栓均在此產生。這個血栓一旦脫落,隨著血液被送到全身各個地方去,血栓堵在大腦血管裡,就會發生腦梗,堵在下肢血管裡,就會導致下肢缺血壞死。由於大腦是血栓比較容易到達的地方,所以腦梗死發生得最多。

通過以下幾組研究數據,我們就能清楚地知道,房顫與中風的關係到底有多密切:

·房顫患者發生中風的風險是正常人的5倍,血栓栓塞事件發生率為正常人的5-17倍;

·在中國,20%以上的中風由房顫引起;

·由房顫導致的中風是最嚴重的缺血性中風,由於栓塞面積更大,合併疾病更多,如果沒有及時搶救,死亡率是其他中風的2倍,殘疾率也比其他中風高50%。

「中國房顫日」關注心房顫,預防腦卒中

圖片編號:P12090

如何判斷自己有沒有房顫呢?

大多數房顫的患者都會感覺不舒服,首要的是心裡不舒服。臨床表現為:

心悸:感到心跳加快,伴有乏力。

眩暈:頭暈眼花甚至昏倒。

胸部不適:心前區疼痛、壓迫感或不適感。

氣短:在輕度體力活動或者休息時感覺呼吸困難。

而某些房顫患者,他們的房顫發作完全沒有症狀,往往體檢時才被發現。

所以,日常生活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健康,過去這類疾病大多發生於老年人,大部分75歲的老人更加容易因為罹患房顫而導致腦卒中。但近年來因為生活壓力等綜合因素影響,房顫患病率趨向青年化,尤其以高強度工作的白領以及耗費精力型人才為主,因為快節奏的生活以及工作,再加上自身經常抽菸,酗酒,熬夜等因素,這些慢慢的增加著青年人的心臟負擔,誘發房顫的發生。

中老年人甚至是高強度工作的中青年群體自己養成每天摸脈的好習慣,每次時間不小於一分鐘,主要了解每分鐘脈搏跳動的次數以及脈搏是否規整,而且最好記錄下來。如果一段時間心臟的“不良記錄”很多或發生很頻繁,就要看醫生並及時通過心電圖等檢查確診。

確診患有房顫應該怎麼辦?

「中國房顫日」關注心房顫,預防腦卒中

圖片編號:P12053

·恢復和維持正常竇性心律(藥物如:胺碘酮等)

·減慢或控制心室率(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等)

·抗凝藥物(如華法林)防止血栓形成和腦卒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