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反覆再反覆的婦科“帶下病”,有了艾灸,永不“相見”

一、什麼是帶下病?

夏天到了,反覆再反覆的婦科“帶下病”,有了艾灸,永不“相見”

在中醫裡,帶下病又被稱為“下白物”“流穢物”等,基本相當於現代醫學的陰道炎、子宮頸炎、盆腔炎等婦科疾病,是婦女常見病、多發病之一。

清代婦科大家傅青主認為“帶下俱是溼症”,是溼熱侵入胞宮、陰器,累及任脈和帶脈,使任脈失固、帶脈失約而導致的。由此,他認為帶下病的病位在任、帶二脈。

二、牢記溼熱主因!

夏天到了,反覆再反覆的婦科“帶下病”,有了艾灸,永不“相見”

1、溼鬱釀熱

這是內因,是構成溼熱病變的基礎。脾失健運,水溼就會滯於體內,這是生溼之源,而“溼盛生熱”,時間長了,體內的溼邪與熱邪互相勾結,就會形成溼熱證。

此外,肝經也會溼熱下注。怒傷肝,人心情不好時,就有“氣”積聚體內,肝氣通行的道路被堵,擠塞在一起,久了便化為熱。

2、外邪入侵

這是外因,主要與炎熱而潮溼的氣候有關,如長夏初秋,雨水充沛,暑熱下迫,地氣上騰,溼熱交蒸,人就容易感染溼邪與熱邪。

三、為何是夏季?

夏天到了,反覆再反覆的婦科“帶下病”,有了艾灸,永不“相見”

陰道炎、盆腔炎、盆腔積液等帶下病最容易在夏季高發。為什麼呢?

首先,夏季天氣熱,溼氣重,溼熱混雜,人容易被溼熱侵襲,尤其那些本身就脾虛肝熱的朋友,內外因湊到一起,帶下病就八九不離十了;

其次,氣溫高、溼度大,細菌也隨之活躍,而女性的生殖系統處於相對開放的狀態,一旦滋生細菌,就會瘙癢難忍、坐臥不安;

再次,女性愛美,喜歡穿緊身連褲襪配包臀裙、熱褲等,這類褲子緊襠、包臀,面料為化纖織物,密不透氣,陰道分泌物和汗液不易散發,很容易成為細菌繁殖的溫床,引起陰道炎。

在夏季常見的帶下病中,陰道炎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常見症狀有:陰部奇癢難忍、白帶異常(量多、呈豆腐渣樣、有時有血絲、嚴重時為膿性有臭味)、小便灼痛、下體異味等。

夏天到了,反覆再反覆的婦科“帶下病”,有了艾灸,永不“相見”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在很多情況下消炎用藥都是苦寒的,而溼熱體質卻不可過用寒涼。因為苦寒的藥容易傷及脾陽,阻礙脾運化水溼,反而會加重溼的情況。因此,在調整溼熱體質時,即便是用藥,也建議用辛溫之品,以溫脾行氣——脾溫,溼熱才不至於留置體內。

五、如何用艾灸解決帶下病?

夏天到了,反覆再反覆的婦科“帶下病”,有了艾灸,永不“相見”

1、清熱利溼

具體取穴:

八髎穴:有清利下焦溼熱的作用,對於溼熱體質偏於溼熱下注的人比較適合。

肺俞穴:一方面,肺主皮毛,若肺氣得宣,表衛的溼熱諸邪就容易驅散;另一方面,肺本身具有“通調水道,下輸膀胱”的功能,因此宣暢肺氣可宣瀉水溼,

“氣化則溼亦化,氣行則溼亦行”就是這個道理。

2、健脾疏肝

溼熱帶下的根本是脾虛肝熱,因此還應健脾疏肝。

具體取穴:

三陰交穴:健脾除溼;

肝俞穴:疏肝理氣;

太沖穴:清瀉肝火,疏洩肝經之鬱熱;

蠡溝穴:疏洩肝經溼熱,治陰癢;

3、調理任帶

帶下病的病位在任、帶二脈,因此這3個穴位必不可少:帶脈穴、關元穴、中極穴。

帶脈穴:膽經的穴位,也是膽經與帶脈的交會穴,醫聖張仲景認為它可以固攝本經經氣而止帶下;

關元穴:人體第一保健要穴,在任脈上,可治任脈損傷。此外,

它還能同調肝脾腎三經,肝溼熱、脾陽虛、腎陽虛,都可以治。

中極穴:跟關元穴一樣,是足三陰跟任脈的交會穴,具有“一穴調四經”的作用,艾灸它可以清化下焦溼熱;此外,它還是膀胱的募穴,可以促進膀胱把溼熱排出去。

最後強烈建議各位女性同胞,在艾灸穴位的同時,可以利用坐灸,不但艾火直攻病灶,還能保持私處乾爽,杜絕病毒滋生。用一根艾條,和婦科帶下病永不“相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