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云儒:丝路文化传播使者,邂逅西咸文化大讲堂

在行走中阅读文明,在体验中融通历史,在广袤的西部、无尽的丝路上,收割思想!

——肖云儒

1

肖云儒,贾平凹称为“国内理论批评一流”的低调评论家。

著名评论家雷达说:“综观云儒近30年的文论,突出感到,他思路活跃,涉猎面很广,举凡文学、哲学、戏剧、书法、散文创作,社会评论、民俗研究,直至文化人类学,都有论列。”

肖云儒先生,一个活跃在中国西部德艺双馨的艺术家,一个散文理论的开创者与西部文学的拓荒者。

1961年,《人民日报》开辟了《笔谈散文》专栏,就散文的特点、散文的作用、散文的题材等问题开展了大讨论。20岁的肖云儒写了一篇题为《形散神不散》的短文,其观点引起了长达数十年的争论,被写进我国大中小学教材,影响中国文坛几十年。后来,有人称这一年为"散文年",认为这是当代文学史上散文的第二次复兴。

肖云儒:丝路文化传播使者,邂逅西咸文化大讲堂

2

公元前202年,张骞从长安开始凿空丝路的起点。中国开始有了自己的世界观,世界也开始有了中国观。

2014年, 74岁高龄的肖云儒,历经数载,三走丝绸之路。30余国、60余城、40000多公里,肖云儒让中国文化的血液再一次沿着漫漫黄沙,流向世界。

肖云儒:丝路文化传播使者,邂逅西咸文化大讲堂

丝绸之路是经济之路、政治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之路。在这条文化之路上,肖云儒先生义无反顾,一往无前。沿途每日一文,回国后肖云儒结集出版《丝路云履》、《西部向西》、《丝路云谭》,形成了三本丝路文化丛书。

在这段旅程中,肖云儒说:“我给自己的定位是学者、作者、行者。一位学者,一路上既要有见有闻,更要有思有想……我是一位作者、一位讲述者。力争准确解读丝路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发展。”

作为西部文化传播使者,肖云儒当之无愧。

对于丝路文化的见解,肖云儒感怀深刻,难有人出其右。

3

长安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史上篇中,最精华的篇章,同时又是中国现代史中昂扬向上的旋律。

现在,在以大西安为起点的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大规划下,我们探讨文化发展与文化自信。肖云儒的观点是我们绝不能错过的一场思想饕餮盛宴。

扎根陕西50余年,三走丝绸之路,肖云儒先生对于在“一带一路”战略之下的西部发展、当代中国经济的大转型都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认为“一带一路”是中国给世界贡献得新的中国读本。对于这个思想重达千斤的思想读本,2018年6月16日(周六)10:00 ,在诗经里西咸文化大讲堂,我们希望由肖云儒先生带我们一起开卷详读……

肖云儒:丝路文化传播使者,邂逅西咸文化大讲堂

西咸文化大讲堂第六期

2018年6月16日(周六)

10:00 正式开始(9:40签到)

诗经里·老舍茶馆二楼

特邀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陕西文联副主席、

丝绸之路研究学者

肖云儒

亲临现场开坛授讲

想要报名参加的朋友

或直接下方扫描二维码报名

肖云儒:丝路文化传播使者,邂逅西咸文化大讲堂

肖云儒简介

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教授,研究员。首位新丝路文化传播大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德艺双馨艺术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研究员。兼任中国西部文艺研究会会长。被聘任为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七所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导师。

历任陕西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研究员。中国文联委员,中国西部文艺研究会会长,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陕西省政协委员、评论家协会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被人事部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50年前提出的散文写作要“形散神不散”的观点,影响文坛半世纪。收编进20几种大学教材和辅导资料。他25年前关于中国西部文化的系列论文和专著《中国西部文学论》,是该领域第一部理论著作,被誉为西部文化理论体系的开创性研究成果。

著作有《中国西部文艺论》《民族文化结构论》《八十年代文艺论》以及五卷本《对视》书系、四卷书《雩山》书系等19部575万字。获得中国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类”广电部“星光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成果等国家奖共七次,“陕西文艺大奖、终身成就奖”等省级奖13次。先后为400多位作家艺术家写过评论,在央视、凤凰卫视和各地电视台做过56次人文话题和学术讲演。担任过省内外50多项文化项目的策划顾问和评审定委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