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已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名族品牌(中國品牌的存亡史)

中國已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名族品牌(中國品牌的血淚史)

中國品牌,曾經的名族品牌,在國門打開的時候,被外資金融和產業鏈公司的瘋狂絞殺和收購掠奪,其場景和八國聯軍瓜分中國的時候並沒有多大的區別,弱肉強食永遠是生態發展趨勢。此文以警示國人。理智愛國。

中國已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名族品牌(中國品牌的存亡史)

中國已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名族品牌(中國品牌的存亡史)

再來看互聯網公司:

中國已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名族品牌(中國品牌的存亡史)

中國經濟的28個主導產業,其 中21個被外資控股。每個產業前五名全部都 是外資企業。 其中,進出口貿易55%是外資 。

輪胎行業的80%是外資。

汽車零部件行業的 75%是外資。

整車品牌80%和銷量的90%是外 資。

平板電視行業60%~70%,

零售市場的52%,

計算機操作系統的95%,

In tel的CPU佔85%,思科的企業無線網絡佔60% ,

高檔膠印機70%~80%,

食用油的85%,

工 程機械行業的50%,高端酒店的30%,

水泥行 業的30%,

快遞行業的20%

,降壓藥市場的70 %。

保險在中國運作3年佔中國市場的10%,

外資銀行在上海運作3年佔市場的17%等等。

中國已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名族品牌(中國品牌的存亡史)

這一切都源於80年代的招商引資,經濟增長 的代價就是引狼入室。從1990年—2004年, 外資企業從中國匯出2506億美金的利潤,中國GDP總量中近40%是有外資創造的。

這是改革30年的喜劇,但更是民族的悲劇。 三五年之後外資零售業席捲中國,他們不會互相競爭,而是利益均沾,聯合瓜分,而一旦佔 領80%的市場,他們必定聯合壟斷,然後上抬 物價,下壓供貨商共價,剝削我們的供貨商和勞工,汙染我們的環境,掠奪我們的資源,然後將利潤合法的匯出中國。到那時中國大 部分民生產品的定價權和整條產業鏈都將落在 外資財團手中。

中國已經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名族品牌(中國品牌的存亡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