夭寿啦!中国从俄进口战机,服役26年不升级,因设计理念与众不同

大家都知道,我国曾经没有自己的三代机,大部分都是依靠进口俄罗斯的来进行维持正常的国防防务需求,今天就来说说一位在我国服役多年的老将。

夭寿啦!中国从俄进口战机,服役26年不升级,因设计理念与众不同

1992年6月27日,首批12架苏-27重型战机,包括8架SK单座型和4架UBK双座教练型被引入我国,这批战机标志着我国正式有了自己的三代战机。截止1999年,我国已经进口了78架苏-27,其中38架是SK单座型,40架是UBK双座型。

当时中国进口苏-27可是大事,甚至可以说完全影响了亚洲的政治格局。现在这78架进口的苏-27机龄已经很大了,期间还有数架因为故障原因坠毁的。而有十几架已经到了寿命的尽头开始退役。2009年,在西安火车站附近发现了转运过程中的苏-27SK,在当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要知道从1992年到2009年,仅仅只有17年的服役期。而且前两批苏-27的订单本身不是给中国的,是给苏联空军自己的。

夭寿啦!中国从俄进口战机,服役26年不升级,因设计理念与众不同

现在还剩下50多架苏-27在担负着国防任务和战备值班。但是现在这些都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升级和改进,主要原因不是我国不具备这种改进能力,而是因为其本身的设计缺陷。在苏联时期,战斗机设计理念和西方不一样,苏联认为在世界大战的背景下,快产快销才是最重要的,寿命周期多少无所谓,因为很多战机根本走不完自己的寿命周期,例如二战时期欧洲战场,一架战斗机的平均寿命只有16个小时,美国和英国的战略轰炸机,平均寿命只有68个小时。就是在这种思路下,苏联生产出大量寿命很短的战机,苏-27就是其中一种。

全使用寿命只有2000小时的苏-27对于战机来说确实是个“短命鬼”,在技术、工艺和材料方面使用的也不怎么好。这都是当时苏联的思想指导下的产物。而我国引进后将其当做训练主力。很多部队长时间的训练,这对于苏-27来说本身就是高强度考验,加上俄制的AL-31F发动机的使用寿命说是1000小时,但是我军部队发现其实只有900小时,自然就不可能对其进行大规模改进,划不来。

夭寿啦!中国从俄进口战机,服役26年不升级,因设计理念与众不同

幸而之后我国开始研制自己的战机,歼-10和歼-11在使用寿命上已经有了很大改进。在经过改进后,使用寿命可以超过4000小时,而最新的歼-16则可以达到6000小时,基本和西方战机相差不大。

可以说,苏-27本身就是苏联错误思想下的产物,作为一款老战士,本应对其进行升级改进,但是其较短的寿命使得中国放弃了。但是也正是有这批老战士,我国在当时有了自己的空中国防力量,能够有参考的资料,对后续的机型开发有很重要的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