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故事|黃土地上的“活化石”——陝北窯洞

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

陝北,通常是指長城以南、黃河以西、子午嶺以東、橋山以北的廣大地區。總面積約80744平方公里。包括延安、榆林兩個地區,二十六個縣市,這一帶居民的主要居住形式是窯洞。

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
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

時至今日,雖然面對著樓房的巨大沖擊,但是就整個陝北地區而言,窯洞仍是居民最主要的居所。

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

窯洞在陝北代代傳承

土窯洞是陝北最原始最古老的窯洞。《詩經·大雅·綿》中即有“陶復陶穴,未有家室”的吟唱,可以說,從軒轅黃帝開始,陝北先民就居住在窯洞內,生老病死,悲歡離合。

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

為什麼從幾千年前到現在人們一直鍾情於窯洞這種居所形式呢?

原因有三點:

其一、陝北深厚的黃土和豐富的砂石,具有很強的直立性,為建造窯洞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其二、陝北歷史上是漢族與北方少數民族雜居的地方,烽火連連,百姓經常要遷徙避難,因此少有人家建設豪宅大院,多數百姓只掘三丈土窯,就可安家立舍,戰亂一起,棄之而去,土窯洞挖掘簡便、成本低廉、省工省力、冬暖夏涼。

其三、黃土高原地區缺乏高大的喬木,蓋瓦屋也存在實際的困難,因而窯居是非常合適的選擇,正是由此,窯洞在陝北代代傳承。

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

陝北窯洞的建築風格

陝北窯洞在各地樣式略有差別,體現了不同的風格。但就用料而言,大體分四種:土窯 、石窯 、磚窯、接口窯。

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

土窯是靠山挖的黃土窯洞

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

石窯和磚窯是在平地上用石塊和磚塊砌成的窯洞。

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

接口窯是在土窯洞口從底到頂用一層石塊或磚箍窯面的窯洞,這種窯洞看起來整潔,結實。

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

陝北窯洞獨具匠心

一般窯洞修三孔或五孔,大多中間為正窯,四孔、六孔較少,意在迴避四六不成材的俗語。

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

窗欞格式多樣,曲直交錯,長短相間,構圖古樸典雅或新穎別緻,有八角樓、十二蓮燈等雕刻花卉圖案,十分考究,經彩繪油漆,顯得美觀大方。

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

窯洞的門窗都是木質框架做成,並裝架在窯洞正面。上部為兩扇天窗,下部左側為兩扇木板合對而成的門。用麻紙裱糊木質窗格,顯得明亮乾淨而又保暖散氣。

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

窯洞裡的火炕和灶臺

窯洞內主要有兩大構件,一是火炕,有的把火炕設在窯洞最後與窯掌相連,叫掌炕,有的把它設在最前緊靠窗臺的位置,叫前炕或窗前炕。

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

另一個就是灶臺。一般而言,鍋灶相連,用上好的石料打做方形爐臺,石板旋口蓋面。其下為爐灶,上置鍋,其面稱為鍋臺,用於切菜等。

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

講述一段陝北窯洞的故事

“米酒油饃木炭火,團團圍在炕上坐。”詩人賀敬之描寫的陝北鄉親待客的事兒就發生在窯洞內。

“五穀子青苗子數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孩兒數上蘭花花好。”蘭花花的故事也發生在陝北的窯洞裡。

“提起家來家有名,家住在綏德三十里鋪村”,四妹子和三哥哥的故事也發生在陝北的窯洞裡。

馬文瑞、劉瀾濤、杜斌丞、李鼎銘、杜聿明等名人都誕生在陝北的窯洞裡,作家柳青和路遙也誕生在陝北的窯洞裡。

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

毛澤東和他的戰友還在陝北不少窯洞住過。毛澤東在陝北袁家溝的窯洞裡寫下了膾炙人口的詞《沁園春·雪》,在延安鳳凰山、楊家嶺、棗園、王家坪的窯洞裡,或批閱文件,或著述文章,或閱讀書籍。

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

窯洞作為陝北傳統的地域建築標誌,不僅是建築,更是陝北文化與精神的符號,相信它在未來依然會繼續展現陝北文化的獨特風采。

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
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

往期薦讀

延安故事|黃土地上的“活化石”——陝北窯洞責 編 | 吉 潔 編 輯 | 劉 玉

來 源 | 根據延安革命紀念地管理局綜合整理

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
延安故事|黄土地上的“活化石”——陕北窑洞

愛特延安

有態度 有深度 有溫度

@ 一族是充滿創造力的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