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治丝缫车调丝

这里继续为大家介绍《天工开物》,鉴于篇幅有限,也方便大家阅读,文中古文就不再打出来了,均按文中大意写给大家了解了解中国的古代科学。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治丝缫车调丝

治丝.缫车

缫丝

缫丝要先制作缫车,它的尺寸、部件都列在后面的插图中。缫丝时先将锅内的水煮到沸腾,再将蚕茧投入锅内。丝的粗细要看放入蚕茧的多少,一个人工作一天,可缫丝三十两。如果缫包头巾用的丝,只能得到二十两,因为这种丝比较细长。缫绫罗用的丝,一次可以投入锅内二十个蚕茧,缫头巾用的丝只能投入十多个蚕茧。当蚕茧在锅内滚沸时,用竹签拨动水面,绪丝自动会出现,用手牵住绪丝引入竹针眼,先绕过星丁头(导丝的滑轮,用竹棍作成的像香筒形状的部件),然后将丝勾挂在送丝竿上,再接到“大关车”(脚踏转动的绕丝部件)上。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治丝缫车调丝

治丝

断丝时,找出绪头放上去就行,不需要绕接原来的丝。使丝排列均匀而不要堆在一起,全靠送丝竿和磨木(带送丝竿的摇柄)的作用。四川缫车的形式稍微有些不同,他们的方法是把缫车架在锅上,两人面对面地各自寻找锅内的绪丝,一次牵出四、五根绪丝放到车上,但还是不如湖州缫车完善。

缫丝用的薪柴,要干透不要有烟湿的气味,这样才不致损害丝的色泽。使丝质美好的办法有六个字,一曰“出口干”,是指在结茧时用炭火烘。一曰“出水干”,是指在缫丝上车时在盆内装四、五两炭火,放在离大关车五寸远的地方,当关车飞速转动时,生丝借助火温边转边干,这就叫出水干。如果天晴又有风,就不用火烘。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治丝缫车调丝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调丝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调丝

绕丝

将要织丝时,先要绕丝。在光线好的屋檐下把木架铺在地上,木架上直插四根竹竿,称络笃。把丝围绕在竹竿上,络笃旁边的立柱上,在八尺的高度上,用铁钉钉上一根带有半月形挂钩的倾斜的小竹竿。把丝悬挂在半月形钩内,手中拿住篗(绕丝棒),旋转绕丝,为牵经、织纬做准备。小竹竿一端挂一个小石块,作为活头,断丝时一拉绳子,挂钩就下来了。

《天工开物》乃服第二卷治丝缫车调丝

调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